跌了指数,涨了个股|A股抱团要“团灭”了?


1月14日,A股拿了不一样的剧本,跌了指数,涨了个股。


除科创50上涨外,A股主要指数几乎全线下跌。


A股主要指数表现 20210114

跌了指数,涨了个股|A股抱团要“团灭”了?

数据来源:Wind


而全部4136只股票中,有2487只却是上涨的,上涨占比超过60%。


不过,今日涨幅超9%的近百只股票中,以低位超跌反弹为主;白酒、新能源等抱团板块几近全线下跌。


万得全A股票涨跌幅分布 20210114

跌了指数,涨了个股|A股抱团要“团灭”了?

数据来源:Wind


一时抱团一时爽,一不留神火葬场。


跌了指数,涨了个股|A股抱团要“团灭”了?

截图仅供示例,不作任何投资参考或建议


近期被炒得如火如荼的抱团板块,今天有点哑火了。


跌了指数,涨了个股|A股抱团要“团灭”了?

抱团行情能持续多久?


什么情况下抱团行情可能终结?


今天,我们通过历史数据、海外市场对比,聊聊抱团行情。


A股历史上的“抱团行情”


为了研究抱团分化行情的特征,国信证券梳理了2000年以来,A股发生的抱团分化行情。


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此类行情发生了12次(不含本次,下同):


2003年12月

2005年7月

2006年11月—12月

2007年6月、8月、10月

2008年4月、8月

2009年6月

2011年12月

2012年11月

2014年11月—12月

2016年1月

2017年5月

2018年1月


其中,抱团程度最高、行情分化最极端的两次,是处在大牛市中期的2006年11月—12月和2014年11月—12月。


2000年以来A股历史上的极端分化抱团行情

跌了指数,涨了个股|A股抱团要“团灭”了?

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注:仅统计A股月涨幅中位数低于上证综指6.45%以上的月份,对于相近多个月份满足该条件的,取差值最大者进行后续分析


通过分析这12次极端分化行情,国信证券得出如下结论:


01

岁末年初概率较大


A股历史上的12次极端分化抱团行情,有7次出现在岁末年末时期(11月至次年1月),即极端分化抱团行情出现在岁末年初的概率较大。

这或许意味着,极端分化抱团行情的形成并不是随机的,可能存在下述几种因素,助推其的发展:


题材炒作与业绩真空期


从事件驱动的角度来看,每年3月份有“两会”,前一年12月会有“经济工作会议”,都会对本年度的政策有着方向性的影响,政策题材炒作是抱团行情的推动力之一。


另外,每年10月公布三季报业绩后,年报数据最迟需要待次年4月公布,长时间的业绩真空期,意味着抱团板块的基本面难以证伪,推动抱团行情发展。


公募基金助推


近年来,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日益成为二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由于公募基金具有较为相似的投资体系和决策框架,并且考核往往在年末进行,容易导致年末抱团行情的产生。


另外,抱团行情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募基金的相对收益率与业绩排名结果。早期抱团成功的基金排名靠前,基金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或继续投入抱团板块,助推抱团板块持续上涨。


02

抱团本身不是股价变化的充分条件


实际上“抱团”一直多少都存在,“抱团”本身并不是股价未来变化的充分条件。

一方面, 12次极端分化抱团行情中,有7次出现在牛市阶段,5次出现在熊市阶段,极端分化抱团行情出现的概率,与市场所处牛熊阶段没有明显关联。

另一方面,极端分化抱团行情的结束,与牛熊切换基本无关。


从行情发展阶段来看,最大的两次极端分化抱团行情均处于历史级大牛市的中期,抱团行情出现改变之后,股市仍继续上涨了较长时间。


03

历史看,抱团行情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极端分化抱团行情持续时间以往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后续行情大概率会扩散或板块轮动。

在12次极端分化抱团行情里,持续时间达两个月的极端分化行情仅出现2次。分别是2006年11月至12月和2014年11月至12月。

在这两次极端分化抱团行情里,非银、银行板块持续暴涨,引发了连续两个月的大盘股行情。


近期“抱团行情”成因


近期的抱团行情非一蹴而就,而是慢慢演化而来。天风证券做了详尽解析:


01

从2016-2017年开始,以大为美


最初先是大公司基本面的领先优势逐步出来。

2016、2017年的供给侧,2017、2018年的去杠杆,2018、2019年的贸易摩擦,2020年的疫情,都在不断加强大公司基本面的领先优势。

具体来看,代表大公司的上证50和沪深300累计净利润增速较为稳定;而代表中小公司的中证500和中证1000,在2017年以后震荡下行。


也就是说,大小公司的累计净利润增速差不断扩大。


02

外资开始流入后,核心公司逻辑变迁


随后,是2017年外资开始流入A股,核心公司估值逻辑的变迁也正式开始。

外资的偏好在于“业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于是外资选择了A股中一少部分最具备此能力的核心公司,多集中在白酒、调味品、家电、医药等消费品行业中。


其估值核心逻辑,也发生了改变:

阶段性基本面(短期增速变化)对估值影响十分有限;中期稳定的基本面导致贴现率(不同投资者的机会成本)成为决定估值的更核心因素。

这与美股70年代“漂亮50”的估值逻辑比较类似。估值与短期业绩波动的关系不大,但与宏观环境(利率、通胀、流动性)的关系更加显著。


03

国内资金接受外资定价逻辑


再随后,国内资金开始接受这一定价逻辑,公募基金的发行和与核心消费资产的上涨,形成螺旋加速。

于是,一个正向循环逐步形成:


这一批核心公司明显跑赢市场 → 持有这一批核心公司的公募基金产品显著跑赢指数 → 个人投资者入市方式,由炒股转向申购这些公募基金产品 → 公募基金产品在2020年的发行全面爆发→ 给这一批核心公司继续带来增量资金。


抱团的四个阶段


国金证券指出,典型的抱团行为,往往有四个阶段:


01

集中加仓阶段


在“集中加仓”阶段,在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板块投资机会获得大部分机构认可,机构投资者集中加大对该板块配置,推动板块走势上行。

集中加仓阶段一般持续3-4个季度,板块配置仓位从前期低点持续提升至阶段性高点。


02

持有观望阶段


在“持有观望”阶段,已经建仓的机构维持仓位相对稳定,而还没有买入的投资者仍处在观望当中。

在这一阶段,持续大幅加仓的节奏有所放缓。


03

抱团松动阶段


随着板块的持续上涨,估值泡沫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投资者开始担忧估值过高和交易拥挤等问题。同时投资者在市场寻找新的板块投资机会。

此时,板块仓位逐步从高位下降,板块走势或有所回调。


04

抱团瓦解阶段


受事件型和基本面等负面冲击影响,投资者集中减仓,板块仓位大幅下降,甚至降到前期低点,板块走势相应大幅下行,或形成“踩踏式下跌”。

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周期板块抱团瓦解,2011年政策收紧促使金融地产板块抱团瓦解,2012年底白酒塑化剂事件引发消费板块抱团瓦解,2015年估值泡沫诱发成长板块抱团瓦解。

而且据国金证券统计,抱团瓦解后一年内(约52周内),相关板块相对上证指数大部分都下跌了15%-30%。


抱团瓦解的触发因素


天风证券指出,不同性质的“抱团”公司,或存在不同的瓦解因素:


01

第一类抱团公司——

业绩平稳且具备可持续性的消费龙头


这类公司的估值水平与短期业绩的波动正在脱钩。

中期来看,由于外资定价权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目前MSCI纳入A股比例仅20%),这部分公司的估值仍需站在全球宏观视角来看待。

即这批核心公司的估值,或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尤其是美国利率的变化,关注的焦点应当是全球流动性的问题,也即2021年美国疫苗接种的进展、美联储每次议息会议关于购买资产的态度。


回顾美股“漂亮50”在1973年的泡沫破灭,同样与当时“漂亮50”的业绩关联度不大,而触发泡沫破灭的因素,主要是全球石油危机引发的滞胀、流动性的被动收缩等。


02

第二类抱团公司——

景气度爆发的科技成长龙头


对于真正业绩爆发的科技成长方向而言,其超额收益的核心,不在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利率、通胀、流动性),而主要还是取决于自身的景气度能否持续爆发。


美股 “抱团”对A股的启示


“抱团”并非A股独有。

最被投资者津津乐道的“抱团”,莫过于美股1970年代的“漂亮50”。


“漂亮50”,顾名思义,50只股票,也有很强的“抱团”含义。具体对应的股票标的,一般采用Morgan Guaranty Trust Co.提供的股票名单。


随着时代变迁,A股不会亦步亦趋,但大洋彼岸的“抱团”也或多或少给了我们启示。

国信证券详细研究了美股“漂亮50”行情,发现当前A股抱团与美股“漂亮50”行情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两者公司都主要集中在食品、医药、电子等行业,基本没有传统周期性行业大公司

两者都是盈利增速不算太高,但是ROE较高,盈利能力稳定性更强

两者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都是经济较好,但是名义经济增速不高波动不大,这导致了市场高盈利增速品种较少,大公司的“逆周期”盈利稳定属性获得了估值溢价

两者的估值水平都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多年以后“漂亮50”公司估值大幅回落与市场整体趋同


那么,“漂亮50”行情为何终结?


国信证券将其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3年在经济衰退中股价大跌。

第二阶段,1974年经济复苏后“漂亮50”股票反弹,但明显跑输大盘,估值再也回不到原先的位置了。


01

第一个阶段


从1973年初开始,美股表现(下行)、美国工业产值同比增速(下行)、美联储贴现利率(上行),这三者几乎是完全同步同时发生的。


即“漂亮50”是在货币政策快速收紧叠加美国经济衰退中大跌的。


02

第二个阶段


核心问题是1974年石油危机以后,美国的名义经济增速大幅上行,市场上开始出现了很多盈利高增长品种,但“漂亮50”公司的盈利增速并没有显著上升,“逆周期”属性从优势变为了劣势,这是导致估值溢价消失的核心原因。


跌了指数,涨了个股|A股抱团要“团灭”了?


延伸一下。


1月13日,12月份的金融数据公布,备受关注的新增社融(1.72万亿)大幅低于市场预期(2.2万亿),同时M2、M1、M0增速都较11月有所下行。


市场担心货币政策在悄悄收紧,至少是不再宽松。这或许是这两天抱团“松动”的原因。


但也有不少观点认为,当前货币政策并未明显收紧,因为市场利率维持低位,流动性还比较宽松。


跌了指数,涨了个股|A股抱团要“团灭”了?

数据来源:小基快跑,Wind


和当年的“漂亮50”一样,央行的货币政策何时收紧,可能决定了A股本轮抱团行情还能走多远。


至于事实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小基快跑(xiaojikuaipao2014)


主要参考资料:

1、国信证券《一页问答:抱团行情极端分化有何启示意义》20210113、《当前A股抱团与美股漂亮50异同》20210112

2、天风证券《抱团是否到了该终结的时候?——再论少部分公司的牛市》20210110

3、国泰君安《海内外龙头抱团本质趋同,演绎节奏相异》20210107

4、国金证券《机构抱团的“起承转合”——A股“机构抱团”专题报告》202101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抱团   流动性   基本面   个股   板块   外资   投资者   业绩   核心   阶段   指数   漂亮   基金   行情   股票   财经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