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药板受集采影响,泥沙俱下,但绝处逢生,错杀公司值得关注

今年医药行业的表现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先扬后抑”,也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年初受疫情事件催化,再加上全球央行放水,医疗板块受到全民追捧,一路上扬,并在7月份达到高点。从7月开始,医药板块持续调整至今,很多公司调整幅度非常大,可以用惨烈形容。在7月份介入,或者在半路抄底的朋友可能非常难受。医药板块一直调整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医疗器械集采降价幅度超预期,杀估值杀逻辑。今年11月5日,冠脉支架集采落地,很多机构预期中标价格从原来的1万元降到在2000至3000元左右,但是实际结果是中标均价600元,降价幅度达到94%,大大超过市场的预期。冠脉支架整个市场空间被横空腰斩,成为了医药板块调整的导火索。

二是医保局显示出了集采降价的决心。从18年第一批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到现在医疗器械集采,集采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后面创新药也有可能面临集采的风险。市场悲观情绪蔓延。

三是机构为保住丰厚利润开始撤离。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创新药、医疗器械、疫苗等龙头公司的机构数量变化,1季度机构数量500家左右,2季度直接上升至1000多家,3季度又下降到500家以下。机构数量的变化也就真实的反应了公司价格的变化。

从7月份开始,医药板块调整的周期已经有4个月了,龙头公司调整幅度达到了20%-30%,其他很多公司调整幅度达到了40%-50%。调整幅度确实不小。这种时候悲观情绪蔓延,泥沙俱下,其实是有很多细分领域的公司并没有收到集采的影响,被错杀了。从目前的的价格来看,确实不算贵了,我认为可以关注起来。

一是创新产业链。包括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医药外包。集中采购打压的是同质化的产品,而这些领域拥有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产品差异化程度高 ,集采难度大,被集采的风险比较小,就算被集采了,降价幅度也不至于太大。

二是可选消费领域。包括生长激素、医美领域。这些领域属于可选消费,完全是消费者们自愿承担费用的,不属于医保覆盖的领域,被集采的可能性很低。但是这些领域优势属于非常优质的赛道,行业空间很大,可以关注起来。

综上所述,受到集采影响特别大的领域,比如医疗器械、骨科耗材等,我们不急着介入,可能还会继续调整。但是一些受到集采影响很小的领域,被情绪错杀,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估值已经进入了合理的范畴,值得我们关注。以前医药高高在上,我们高攀不起,现在给机会了,大家反而恐惧了,这就是人性。所以我们在做的就是克服人性,在被人恐惧时贪婪。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次性介入,而是要分步介入,摊低成本,不要想着在最低点进入,因为我们都不是神。

近期医药板受集采影响,泥沙俱下,但绝处逢生,错杀公司值得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泥沙俱下   医药   公司   医保   支架   悲观   医疗器械   板块   季度   幅度   情绪   数量   近期   领域   机构   价格   财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