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让唐太宗选择了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子为太子?

提起唐太宗,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魏征敢于直谏的故事,此足以说明唐太宗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历史上唐太宗为人直爽而宽厚,臣子有错,必直言相告,自己有错,也命臣子力诤直谏,唐太宗御下人才济济,刚毅廉直,精于朝政。

同时唐太宗宽厚仁德深得民心,历史记载,有一次太宗到狱中视察,遇到即将执行死刑的囚犯,就问他们:“你们是不是想见你们的父母?”囚犯一片迟疑,不知所措,以为自己听错了,唐太宗接着说,“我是皇帝,我下令允许你们会家看望父母,明年秋后再来受刑。”囚犯们惊喜万分,回到家中,秋后又回来受刑,囚犯都认为罪有应得,死而无憾,因此都没用怨言。这个事情严格来说是违反唐朝制度的,犯人的定罪是需要大理寺和皇家门下的下省和中省共同审判,但是唐太宗这么做足以表现他的宽厚仁德和爱民之心。

什么原因让唐太宗选择了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子为太子?

唐太宗

但是这个这个宽厚仁德之心用在选立太子上,用在皇帝的家庭上,却给李唐江山埋下了无穷的祸根,唐太宗共有14个儿子,分别是10个母亲所生,按照古代立太子的原则最有可能被立为太子是长孙皇后所生的长子常山王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接下来我们看看唐太宗是怎么样选太子的?

首先是常山王李承乾,按理说立李承乾是名正言顺,即是嫡出,又是长子,只可惜这个李承乾不务正业、粗鄙无赖。话说李承乾最大的爱好是装死人,经常让朋友扮演成突厥人,他自己就躺在地上装死人,假装在丧礼上让朋友围着他的尸体跳舞,然后忽然诈尸,以此来吓唬朋友寻欢作乐。唐太宗也是真为他着急,找国内名师来教也无济于事,真是恨铁不成钢啊。

再来看看四子魏王李泰,史书记载李泰长得英俊帅气,为人端肃,有学问,善诗文,应该是个不错的人选,其实唐太宗也是这么认为的,也是暗中决定把皇位传给他。于是唐太宗对他也是相当照顾,给钱给资源,慢慢的李泰的势力就逐步的强大起来了,这时候长子常山王李承乾就有了危机感,逐步兄弟反目,最终太子李承乾举兵造反,根据前面对长子李承乾的描述,他的造反必定是被轻而易举的平定。

此事让唐太宗颇为恼怒,竟然要挥刀自刎,感慨“一个人怎么会有这样的不肖之子”。于是乎就问长孙无忌该怎么办,长孙无忌奏称,当立晋王李治。唐太宗思来想去总觉得将皇位传给李治不妥。为什么不妥呢?现在我们来看看李治是个什么样的人?史上记载,晋王治为人软弱无能,优柔寡断,没有统治大唐帝国的才能。但是唐太宗最终还是立李治为太子,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什么原因让唐太宗选择了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子为太子?

李治

我们前面说过唐太宗宽厚仁德,爱民如子,当然了对于自己的皇子也是这样。李承乾和李泰结怨已深,如果立一方为太子,另一方必然会杀死另一方,如果立仁厚忠诚的李治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之后李承乾和李泰的性命方可保全,虽然李治过于软弱。

什么原因让唐太宗选择了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子为太子?

武则天

唐太宗为了救一个卑劣浪子的命,却立了一个软弱无能、优柔寡断毫无治国才能的人作为太子。正因为这个错误才给武则天从武才女到武皇帝的逆袭提供了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大理寺   仁德   长孙   常山   太子   软弱   秋后   皇位   臣子   皇子   囚犯   优柔寡断   长子   宽厚   无能   皇帝   为人   原因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