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监管“大棒”总是“砸”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头上”?


天下大事,“财”知一二。大家好!我是老郭。

开门见山,我们谈一谈反垄断风暴这个漩涡当中的焦点企业阿里巴巴集团。

有人说,出现这个结果主要是因为这样原因造成的(当然多种原因)。什么原因?说阿里巴巴原董事局主席、创始人马云生性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特别是不把监管机构放在眼里。因此,招致这样一个受重罚的结果。

为何监管“大棒”总是“砸”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头上”?

这种说法我觉得有失偏颇,也非常不客观。

这时有人会说,如果你不信,可以看下面这些例子。

去年的10月24号这一天开始,阿里巴巴就没有走过一天顺风顺水的日子。

10月24号这一天,马云参加了(上海)陆家嘴金融高峰论坛,在会上发表了一通高论:狠批监管如何如何落后和不合时宜。结果,下面坐着的都是中国监管机构的高官。你可以想一想会场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台下的人们会怎么想。

为何监管“大棒”总是“砸”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头上”?

第二个事件:没过几天,就是在11月1号这一天。五部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市场监管总局)约谈蚂蚁金服的实际控制人就是马云和高管董事长和CEO。

接着,11月2号这一天,在晚上大概到10点左右,上交所突然叫停蚂蚁金服科创版的IPO。

表面理由有两个:第一,你被五部委约谈了(肯定有问题);第二,11月1号这一天银保监会发布了一个小贷公司管理运营规则。有些地方蚂蚁金服不符合,所以还需要整改。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现在也不知道。

我们再看进入今年以来的情况:3月17号这一天,5部委(银保监会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叫停了校园网贷。当然做网贷的有很多机构。但是占比例最大的又是蚂蚁金服的花呗和借呗。主要原因是什么?花呗借呗这种校园网贷给校园带来了一种不好的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的风气,带来一系列问题:没有偿还能力,搞的是乌烟瘴气一地鸡毛。到了非叫停不可的程度。

为何监管“大棒”总是“砸”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头上”?

第5个件事,就是4月10号这一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阿里巴巴集团在整个电商平台实施“垄断行为”进行了严肃的处罚。第一停止‘垄断行为’, 什么垄断行为?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一个是淘宝,一个天猫。两个平台要求所有的商户在2015年到2019年这几年期间

必须“二选一”。

为何监管“大棒”总是“砸”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头上”?

也就是,要么在我平台上做促销、做展示、做运营,要么到别人的平台。

不能“脚踏两只船”, 你必须做出选择。这样一来,让商户非常为难。直接剥夺了他们的选择权。而且它持续了4年之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做出了处理:一是 责令阿里巴巴停止这种垄断行为;第二,给予重罚。罚金是2019年全年销售额的4%,即182.28亿(这是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国内企业处罚最重,金额最大的一次)。

前面这一系列行为和事件告诉我们什么?两种行为,一个是企业行为。企业行为是什么?是违法行为,是垄断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第二个行为是什么?是国家对这些行为要实施监管。而且是强力监管。这告诉我们什么?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发展与监管并举的时代。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为何监管“大棒”总是“砸”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头上”?

这里明明白白向世人表明:如果不实行发展与监管并举。我们国家的经济秩序会乱套的,营商环境会乱套的。产业寡头、金融寡头会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不择手段,横征暴敛,捞取自身利益,不管他人死活。这是非常可怕。如果,再迟缓实施国家力量,这些巨型企业会变成“经济怪兽”,对经济生态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因此,监管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为何监管“大棒”总是“砸”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头上”?

为什么监管的内容都集中在阿里巴巴集团身上呢?不能这样认为,只是阿里巴巴集团它的规模比较大,运营历史比较久,涉及面比较广,运营得比较深入,暴露出来的问题非常典型、非常有代表性、非常有普遍性,因此集中在阿里巴巴这个集团的身上了。绝不是:这次监管“大风暴”就是冲阿里巴巴集团来的。

为何监管“大棒”总是“砸”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头上”?

我国经济发展中监管力度是如何一步步加大的呢?这与我国高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历程有关。我们大家简单回顾一下:大概20多年前,当时政府对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采取什么态度?完全是包容、开放、自由发展的态度。同时给予鼓励政策、减税政策,政府还组织专门的机构来辅导,创造孵化器等等。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是市场,由于比较宽松。同时,我们国家走的是自由经济市场路线。时髦的说法是“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个指导思想,或者称总纲领非常重要。应该说,当时极大地推动了高新技术企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的事件是:新兴企业快速兴起,导致大量传统企业出现关门、歇业、倒闭潮。整个社会也出现了一些动荡。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仍然持积极的支持态度。新的淘汰旧的,先进的淘汰落后的,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各级政府仍然大力支持和扶持。政府对这一大趋势看得非常清楚。

为何监管“大棒”总是“砸”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头上”?

第三个阶段是什么?新兴产业在自由经济的大环境下已经获得长足的发展,已经“成气候“了。具体讲,就是要规模有规模,要资本有资本、要实力有实力,并且在世界舞台上也成为个有领导地位的角色了。如,世界10大互联网企业,中国就占了4席。这种情况下,好的方面指出,这些企业运营是成功的、产品是受消费者欢迎的、 模式是可持续的、规模是巨大的;问题的一面是:出现了垄断、出现了”行业通吃“现象、出现了资本无序扩张、出现利用自身优势地位”欺行霸市“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 有人说,企业大了,可以自觉地履行社会职责。我认为,这样认为实在太“幼稚“了。在自由经济环境下,任何企业只会考虑自身利益,不可能自身去创造一个社会公平、公正、道义营商环境。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企业自身性质决定的。

为何监管“大棒”总是“砸”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头上”?

这种情况下,谁来管?当然,只有政府!

这里,这就涉及到“两只手”的问题。1776年亚当·斯密开创了自己的理论叫《国富论》。在《国富论》当中,他提出整个经济运行是被一支无形的手推动着。这支无形的“手“就是市场供需的自由调节。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年,一直推崇这支无形之”手“,实行的是自由市场经济政策。所以说,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局面。同时,也显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在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的100多年,英国的另一位经济学家凯恩斯又发现了国家经济管理的另一支”手“。这一支手叫”有形之手“,即政府的管理之手。这支管理之手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二是什么呢?政府对社会运行和社会经济运行实施强力监管。通过监管,创造社会公平、公正、道义的环境。把整个国家或社会通过强力监管引导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来。从这个意义讲,监管是伟大的国家管理环节。

为何监管“大棒”总是“砸”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头上”?

中国经济发展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监管这个重要环节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我来看,在这次反垄断行为过程中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明确指出。阿里巴巴集团的行为(二选一)给社会带来四大危害:第一,阻碍了商品服务和资源要素的自由流通。一个经济社会商品流通在空间和时间上越不受限制,它创造的价值就越大。结果是由于个另企业垄断行为限制了商品和服务的流通。这是一种非常大社会发展阻力;第二,妨碍了平台服务模式的创新。有竞争才有创新。结果是,你垄断的平台,使它失去了交流和交换,何谈再创新;第三,他侵害了平台内商家的自身合法利益。你把商家圈在一个平台上,不允许与其它平台合作。一是带来了风险;二是减少了利益来源;第四,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你限制商家不能去其它平台,其它平台也限制商家不到你的平台。这样限制来限制去,让商品的丰富性大打折扣,消费者可选产品的余地就自然变小了。事实是,商品越来丰富,选择余地越大,消费市场才会越活跃。

为何监管“大棒”总是“砸”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头上”?

通过这一个案例,我就已经把反垄断的重要意义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说,这次阿里巴巴集团在反垄断这个问题上充当了一个活教材。同时,还让我们看,在今天这个时点上,国家层面对垄断行为出手,通过这个案例要建立社会新秩序、经济新秩序,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全国百姓拍手称快。

一个发展与监管并举的时代到来了!

(欢迎观看同文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阿里巴巴   亚当   国富论   集团   大棒   办公厅   蚂蚁   环境   自由   政府   社会   国家   经济   财经   市场   平台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