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两头婚”引争议:亲姐弟分开养成“一般朋友”舆论褒贬不一

作者:吴畅 编辑:涂越 指导老师:刘楠

在湖州一个“两头婚”家庭中,苗苗和豆豆虽然是亲姐弟,上同一家幼儿园,但晚上要回到不同的“爷爷奶奶”家生活,豆豆认为姐姐是“一般朋友”,不喜欢姐姐的奶奶接他回家。他们的父母也如“打游击战”,两边轮流住。

近年来在江浙地区,“两头婚”形式悄然兴起,即当地人俗称的“不进不出”“不嫁不娶”“两家拼拼”。小夫妻成家后通常各住各家。他们一般会生育两个小孩,第一个随父姓,由男方抚养为主,第二个随母姓,由女方抚养为主。在两头婚家庭里,没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对爸爸妈妈的父母都叫爷爷奶奶。

“两头婚”现象引发舆论关注,一度登上热搜榜。关于婚姻中的男女地位、孩子冠名权、家庭责任问题,各路人士对“两头婚”褒贬不一。近日,大地传媒坊作者调研了湖州“两头婚”部分家庭状况,关注“两头婚”影响下的孩子心理,以及当地家庭的多元观念认知。

江浙“两头婚”引争议:亲姐弟分开养成“一般朋友”舆论褒贬不一

一、“两头婚”影响下的孩子:亲姐弟是“一般朋友”?

苗苗和豆豆是亲姐弟,晚上睡觉却要到不同的“爷爷奶奶”家。

他们在同一所幼儿园,只差一个年级,一起上学,一起玩儿,可到睡觉的时候,姐弟俩就得分开。“这已经养成习惯了呀!”他们的妈妈小妍说。

如果是小妍的婆婆独自去接两个孩子回家吃晚饭,豆豆还不愿意,冲着姐姐苗苗喊:“我不要你奶奶来接我,我要我奶奶来接。”

小妍和小鹏都是“80后”独生子女,也是土生土长的浙江湖州人。2014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最初双方家庭便商量好,采用“两头婚”的结婚方式。第一个的孩子不管男女都随男方姓,由男方父母抚养,第二个孩子则随女方姓,由女方父母抚养。所以,两个孩子虽然一起玩,但一出生就跟不同的老人一起生活,

“两头婚”,在湖州俗称“不进不出”,当地人对此并不陌生。这既不同于男娶女嫁,也区别于女招男入赘,小夫妻成家后依旧和自己的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在双方家庭里轮流居住,生育两个孩子,结婚时无需彩礼嫁妆,没有外公外婆的概念,都叫爷爷奶奶。

江浙“两头婚”引争议:亲姐弟分开养成“一般朋友”舆论褒贬不一

当年结婚时,小鹏和小妍还是同住在幸福小区,楼上楼下。

婚礼举行当天,小鹏一早就从自己家中出发,带着迎亲队伍绕着小区开了一圈后,又把车停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接着上楼迎回自己的新娘。

婚礼现场,一条红毯从宴会厅的大门一直铺到了对面搭好香槟塔的舞台,两家人的婚礼庆典同时同地举行。红毯右侧排着男方的酒席,左侧是女方的酒席,双方亲朋好友,列席左右,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美好的时刻……

七年过去了,他们的两个孩子都已经上了幼儿园。虽然姐弟两人常常碰在一起玩,却从小分别生活在两边爷爷奶奶家中,不似普通亲姐弟那般一起起居生活。

这天,豆豆向我展示手里的玩具。那是一个大红色的变形金刚,豆豆转动它的手脚,朝我摆着各种酷酷的造型,满脸自豪。

“那是爸爸送他的生日礼物,昨天六一节是豆豆的生日。”在一旁的苗苗喊。音刚落,她立马转身拖来了自己黄色小书包,迅速拉开拉链,拿出了一个大大的芭比娃娃向我展示,“你看,这是我的,爸爸送给我的。”

“那你和豆豆是好朋友吗?”我问。“他是我弟弟!”苗苗立马大声纠正。

“那你们是不是也是好朋友呀?”这时,苗苗不说话了,然后东看看西看看,接着岔开话题,“我们听音乐吧。”

同样的问题,豆豆和我说:“我和姐姐是一般朋友。”

江浙“两头婚”引争议:亲姐弟分开养成“一般朋友”舆论褒贬不一

二、“两头婚”下的育儿困境

苗苗和豆豆虽然是亲姐弟,但跟着不同的爷爷奶奶,亲情生疏也有不同排列。

在豆豆眼中,养自己的爷爷奶奶最亲。“我和奶奶(小妍的妈妈)第一个好,爸爸也是第一个好,妈妈也第一个好。”

对此,小鹏的爸爸分析:“毕竟是对方家庭一直养,豆豆总是和那边会亲一点。“有的时候两个孩子吃好饭在我们家玩,基本上一到点,豆豆就会自己要求:“我要回家,我要回自己家里去。”。

小鹏和小妍会教育豆豆,“两边都是你的家呀。”不过,豆豆心里总是会认为带自己的爷爷奶奶才是他的家。毕竟孩子出生后一直由那边老人照顾,而且年龄又还小,总有个过程。

大部分时候,苗苗和豆豆两个人还是蛮要好的,弟弟放学早了会等和姐姐一起;弟弟要回去睡觉了,姐姐还会送弟弟玩具,“你明天要来还给我的。”

他们情况特殊,两家人住得近,虽然两个孩子分开带,但经常碰在一起。弟弟刚刚出生的时候,姐姐天天跑到楼上来,趴在弟弟身边,这里摸摸,那里摸摸的。

小孩子有时候会有小心思,但是姐弟俩都愿意谦让分享。有时候小妍会故意给他们两个吃的,他们都会去分享,尽管有时候妈妈本意就是想给他们两个的。当然小妍也教育他们犯错也要一起承担,接受惩罚,不要推卸责任。

姐弟俩还会在妈妈面前暗自“争宠”较劲,苗苗刚说,‘妈妈,我给你留了个山楂’,豆豆就会更大声地说,“妈妈,我也给你留了个鸡米花。”他们多少都想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

“我和我老公呢,一般是这边一起睡几天,那边睡几天。小妍和小鹏现在的生活有点像“打游击战”,两边父母家轮流住。

江浙“两头婚”引争议:亲姐弟分开养成“一般朋友”舆论褒贬不一

在湖州当地,“两头婚”家庭对于小孩的抚养方式各有不同。有因为一方老人工作或者身体原因,两个孩子都由一方抚养;也有两个孩子由双方父母轮流带一个,一星期一换,不同的抚养方式,对小孩子的成长都有不同的影响。

在小鹏的爸爸看来,“两头婚”总归是好处大于坏处。“首先天价彩礼不用,房子也能两家共同出资购买,生活上年轻人和孙辈也能受到更好的照顾。”

“像我们‘不进不出’么,哎!”小妍长叹了一口气,“说白了,就是他们非要搞一个孩子的姓啊,对伐?我其实无所谓。但是有些长辈多多少少有一点的,第一个要姓谁,第二个姓谁。这些都只能双方商量,最后还要看谁能够让步。”

小鹏和小妍的新房正在装修,未来他们打算一家四口住,小孩们能在一起生活,大人也不用两头轮流住。但由于两人都在上班,小孩的接送、晚饭问题还需要协商解决。

小妍分析:“就算住得远,总还有一层血缘关系在,父母以及周围的人总会孩子讲‘你姐姐诶,亲姐姐诶’这样的话。虽然不平时生活在一起,可能会有点生,但是从小家人都会提到,孩子心里也就知道,我有一个兄弟姐妹,跟我是同一个爸爸妈妈。”

江浙“两头婚”引争议:亲姐弟分开养成“一般朋友”舆论褒贬不一

三、只生一个孩子的“两头婚”

“两头婚”形式有很多种,“冠名权”的情况也各有不同。在湖州,有些‘两头婚’家庭只生一个孩子,不过他们会给这个小孩子冠上两个姓。

小妍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有个小姐妹,她也是‘不进不出’,小孩子加了两个姓,男方的放前面,女方的放后面。只生了一个孩子,是因为我小姐妹的父母对姓氏没有强烈的要求,他们觉得女儿生孩子太辛苦,心疼女儿,就让她不要再生了。”

小妍的同事小夏也是类似情况,孩子被冠了两个姓,但是小夏的姓放在前面,她老公的姓放后面,于是孩子的名字便由四个字组成。

小夏不愿意回忆八年前“两头婚”协议的具体细节,说这是“最不愿提起的事情,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选择“不进不出”,她说是因为唯一的姐姐已经嫁人了。家里又只有两个孩子,按照当地乡下的习俗,总要有一个人留在家里。从大学开始,小夏就一直被父母灌输“要留在家里”的思想,要么招女婿,要么‘不进不出’。

小夏的丈夫是独生子,一开始并不同意“不进不出”,但他是单亲家庭,自己对于婚姻形式并无所谓,也就没多纠结,最后也同意了。

但是关于冠姓的问题僵持了很久,小夏也苦恼万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男方始终不愿意小孩子跟小夏姓。

但是我比较强势,说孩子要是不和我姓的话就不结婚了。他看我很好,就去说服了他妈,最后就在我的姓后面又加了他的姓。”

江浙“两头婚”引争议:亲姐弟分开养成“一般朋友”舆论褒贬不一

如今她的儿子已经7岁,正在上小学一年级。上幼儿园之前,两边奶奶轮流带,小夏夫妇也是跟着孩子两边住。后来到了孩子上学的年纪,因为孩子的户口登记在小夏家,就上学时,小孩子住在妈妈这边的家里,放假了再接到爸爸那边的爷爷奶奶家。

“一会儿这里,一会儿那里,生活环境不停改变,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总是不好。”提到这里,小夏和我诉苦,“双方的老人都比较溺爱,这对孩子真的不是很好。”

因为两边轮流带,小孩和双方老人相处时间短,老人难免溺爱,孩子小不懂事,自然是哪边能随他的心意就更喜欢住在哪边。于是双方就都很宠,小孩子的脾气就变得大,习惯也没有养好。

两边轮流住的好处则在于,小孩的性格会更开朗。

与小妍不同,小夏认为“不进不出”会让她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平等的。“如果我嫁了出去不免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常要看婆婆的眼色。难免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之感,但现在这样就不会。”

但是她认为“两头婚”也有弊端,“我自己有我一个家,你有你一个家,就是两个人……”小夏有些语塞,“不过这还是要看人的,嫁出去离婚的也有,‘不进不出’离婚的也不少,夫妻恩爱的也很多。”

当地发生过这样的故事,“两头婚”男方不是本地人,当初约定好生的一个孩子随女方姓,但后来生了个男孩,对方就要反悔想改姓,最后是吵得不可开交,夫妻感情也淡了。

江浙“两头婚”引争议:亲姐弟分开养成“一般朋友”舆论褒贬不一

四、新时代“两头婚”争议不断 :这真的是智慧嫁娶吗?

湖州市妇联原副主席吴媛华当年就是“不进不出”,孩子的姓氏商量后做的决定,在她看来,“这更多是传承传统文化下的一种无奈之举,是集群众智慧的嫁娶方式”。

湖州地区的‘不进不出’开始出现是在20多年前,“70后”结婚时就开始碰到了这一新情况。六十年代的家庭一般都有三个孩子,到七十年代开始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于是有了“不进不出”这一做法。

结合以往的工作经历,吴阿姨介绍说:“这种婚姻形式通常以农村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双女户为主,城市居民也有一部分,但相对较少。特别集中在湖州的东部水乡农村。一是因为东部水乡风调雨顺,家庭条件不错,计划生育执行得比较好,七十年代以后农村家庭中两女户和独女户比较多,二是农村老人对姓氏比较执着。”

江浙“两头婚”引争议:亲姐弟分开养成“一般朋友”舆论褒贬不一

在她看来,“不进不出”的婚姻形式,对二孩生育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一家姓一个,不管男女。2016年“二孩政策”放开后,一批“70后”的尾巴和“80后”抓住了这个机会,推动了二孩生育的小高潮。但对于“三孩”现在还不太好判断。

我还了解到,在湖州当地“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有些地方想出了通过“不进不出”,女儿婚后在拆迁时也能享受补偿”的“土办法”。

不仅局限在江浙一带,“两头婚”在很多地方都有。在微博#两头婚#话题下,就有网友表示:“上海这边本地结婚基本都是这样,结婚没有彩礼,酒席双方aa,买房各出一半,孩子都是叫爷爷奶奶,挺好。”

“福建小县城表示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这么嫁娶的,我姐姐也是这样的”

还有坐标湖南桃源、安徽黄山、广西等等网友均表示,身边都有这种情况出现,大多出现于独生子女家庭。

在《澎湃新闻》发布的“你如何让看待两头婚?”微博投票中,1.5万参与量里超77%的网友不反对两头婚;《凤凰周刊》发布的“江浙一带兴起两头婚,你怎么看?”微博投票中,56.6%的参与者选择“支持,观念要随着社会一起发展”。

家住湖州东部农村的独生子小晨,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现在是湖州市级医院的一名医生。虽然新结婚的亲戚朋友均采用“两头婚”,但他表示自己对婚姻模式并没有任何要求,另外以后若有了孩子,姓哪方都可以,他和他家人都无所谓。

在如今乡村振兴过程当中,“两头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天价彩礼”等受攀比之风形成的落后婚俗,解决了独生子女、双女户家庭的养老问题。同时,有双方老人对年轻人家庭、经济的帮助,一定程度上也支持着女性能更好地在职场中创造价值。

我想起每次和奶奶通话,老人家总会讪讪地和我说,“畅畅,以后你也要找个当地的,‘不进不出’,留在家里的诶。”

可每次我只会笑笑,不做回答。对我来说,若是结婚,总该是两个人平等地结合,共同承担对双方老人以及新家庭的责任与义务。

(本文豆豆、苗苗、小鹏、小妍、小夏、小晨系化名)


作者介绍:吴畅 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

本期排版:涂越

【版权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大地传媒坊】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江浙“两头婚”引争议:亲姐弟分开养成“一般朋友”舆论褒贬不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姐弟   两头   湖州   豆豆   彩礼   褒贬   独生子女   男方   女方   舆论   小孩子   爸爸   姐姐   父母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