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产业链系列报告之耗材,可关注个股推荐

生物制药蓬勃发展,上游装备及耗材大有可为。

全球生物药市场空间将由2019年的2860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7680亿美元;我国生物药市场空间将由2019年的3120亿元增至2030年的13030亿元。2019年全球、我国生物药占比分别为22%、19%,2030年将分别达到37%、41%。据Research and Markets、Markets and Markets等咨询机构测算,全球生物制药设备+耗材整体市场规模在200亿美元左右,增速超过10%,其中设备占比约46%,耗材占比约54%。据我们测算,2021年国内生物制药上游耗材市场规模约127亿元,2025年将达到约265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未考虑新冠疫苗增量)。主要包括培养基、色谱填料/层析介质、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储液袋及其配件、微载体、滤器滤膜等细分领域。

海外龙头占据大部分市场,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全球生物制药耗材市场大部分被海外龙头所占据,如色谱填料/层析介质领域的Cytiva、Tosoh、BioRad、Agilent、Osaka Soda等;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反应/储液/搅拌袋领域的Cytiva、ABEC、Sartorius、Thermofisher、Merck等;培养基领域的GIBCO(ThermoFisher)、Merck、Hyclone(Cytiva)等。国内企业在上游耗材领域已有布局,如色谱填料/层析介质领域的纳微科技、博格隆(药明生物子公司)、赛分科技、蓝晓科技;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反应/储液/搅拌袋领域的东富龙、楚天科技、多宁生物、乐纯生物、金仪盛世、赛科成;培养基领域的多宁生物、至衡生物、臻格生物等,但市占率普遍较低。

上游材料及装备国产化东风已起。

需求端:新冠疫苗的大规模产能建设带来设备、耗材领域需求的大幅增长;疫情影响下全球供应链紧张,药企愈发重视供应链安全,给上游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带来发展契机。供给端:国内生物制药耗材供应商大多成立于2005-2010年左右,经历10余年的发展,产品质量已经逐步接近海外龙头水平。政策驱动:2020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生物安全法》,强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等列入政府预算;2021年5月,上海发布《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支持创新药品、高端医疗器械、先进生物医药装备和材料、新型服务外包等四大产业发展。

生物制药产业链系列报告之耗材,可关注个股推荐

重点关注:药明生物(2269.HK,控股博格隆、参股多宁生物)、纳微科技(688690)、东富龙(300171)、楚天科技(300358)、石四药(2005.HK)、蓝晓科技(300487)。未上市公司包括:多宁生物、乐纯生物、金仪盛世、博格隆、赛分科技、赛科成。

风险分析:产品质量、批间稳定性风险,客户验证进度不及预期风险,部分上游原材料依赖海外供应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本文列示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

入市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内容来源参考: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生物制药   层析   楚天   培养基   色谱   填料   产业链   介质   个股   龙头   风险   领域   海外   生物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