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史玉柱劝年轻人少听成功者吹牛?他付了巨额学费换来三大教训

为何史玉柱劝年轻人少听成功者吹牛?他付了巨额学费换来三大教训

盘点中国最顶尖的企业家,论财富,史玉柱或许进不了前十,但论名气,却当仁不让。

他自称是“最著名的失败者”。早年,史玉柱靠卖软件和保健品名噪一时,却因巨人大厦烂尾一朝陨落。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完蛋了的时候,他又凭着 “脑白金”和《征途》游戏东山再起。经历可谓传奇。

回顾往事,史玉柱却劝告年轻人少看成功者的传记,少听成功者“吹牛”,他认为与其如此,还不如多和创业失败者交流,没准收获更大。

在一次演讲中,史玉柱就回顾了自己花费巨额学费换来的三个教训。

1991年春,史玉柱创办了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数年间顺风顺水,产品供不应求,于是史玉柱产生了一种错觉:自己卖什么都有人买,做什么产品都会成功。于是盲目地开启了多元化之路:软件、保健品、药厂,房地产、化妆品,甚至还卖过领带。

“那时的自我膨胀让我不去抓细节,不在乎广告是否能告诉消费者这个产品对他有什么帮助,能给他带来什么,仅打知名度。后来在打形象广告时出问题了,被国家工商局叫停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可笑,那时候自己不到30岁,不知天高地厚,所以巨人到了高峰维持了两三年就走下坡路了。”


于是史玉柱学到了第一个教训:个人精力有限,公司资源也有限,一定要聚焦,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

明明看出公司败局已经,因为不甘心,史玉柱不愿意放手,还想着借钱打广告,扩建销售队伍:“我们差不多努力了9个月,1997年1月份到9月份,从下雪天一直到秋天的时候,一直在忙忙碌碌。这时候,自己不敢面对现实,当时我们累计有20到30个项目,每个都想去保。刚摔倒的时候,如果保一两个项目,那一两个项目还有可能保下来,但每个项目都想保,到最后其实是一个也没保住,包括巨人大厦。”


于是他得到了第二个教训:当断则断。当你发现项目销售趋势不行,连队伍都不行的时候,赶紧止损,不管损失多大。

第三大教训就是著名的巨人大厦了。当时拟建的巨人科技大厦一开始设计是18层,但是计划一变再变,一直涨到70层,投资也从两亿元涨到12亿元,巨人集团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一路走来,惊心动魄。1997年1月,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某报刊登了一篇重磅文章,质疑巨人集团工程延期,资金链断裂。于是,讨债者纷至沓来,欠债者趁机赖账。巨人集团和史玉柱一起倒下了。

史玉柱认为,从事投资类的企业负债率很关键,巨人大厦倒掉前期,负债率非常高。搞投资多少会负点债,但负债率太高是很容易出事的:“过去十年中国的著名企业家,被抓起来的,坐牢的,有名的能找到五六十个,他们每个人坐牢的理由不一样,有金融欺诈,各种罪名。但本质就是资金链条断了,这些人出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资金链绷得太紧,负债率太高。”

于是史玉柱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成功不是靠赌出来的,杠杆太高就是赌博了,负债率低一点,可能会慢一点,但是会安全。所以搞投资,最大的教训就是要控制自己的负债率,控制自己的杠杆。

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比起成功,史玉柱为何更看重失败的教训?因为他曾这样总结:“当巨人一步步成长壮大的时候,我最喜欢看的是有关成功者的书;在巨人跌倒之后,我看的全是有关失败者的书,希望能从中寻找到爬起来的力量。”而正是这种从失败中善于总结和学习的能力,使史玉柱可以爬出低估,再创辉煌。

俗语说,吃一堑,长一智。但聪明的老板却能不吃堑,也长智,因为他们更注重从和同行的交流中吸收养料,也更善于从他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毕竟,创业之路多坎坷,一帆风顺者终究是极少数,大多数创业者,都曾饱尝挫败的苦涩,他们的每次教训是千金难买的宝贵财富,只是未必愿意轻易予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成功者   教训   杠杆   失败者   中国   巨额   巨人   学费   企业家   善于   大厦   资金   年轻   项目   集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