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杨土司来源于姐羌分裂?那么高土司呢?

(一)邛部川乌蛮 《新唐书·南蛮传》载:“勿邓地方千里,有邛部六姓:一姓白蛮也,五姓乌蛮也。”后又详记邛部六姓名称,

“新安城傍有六姓蛮:一曰蒙蛮,二曰夷蛮,三曰讹蛮,四曰狼蛮,余勿邓白蛮也。”以下先述五姓乌蛮。

新安城,新安乡,新安铺?

勿邓蛮本是邛部六姓蛮中的一个小部落,然如《云南志》《新唐书》所示,“勿邓”一名在安史之乱以后指称的部族范围已经扩大,一是指包括邛部六姓蛮在内的大部落,

一是指包括邛部六姓、初里五姓(今喜德县境)、东钦二姓、

雷蛮,雷姐羌,雷姓和吕姓

雷蛮三姓(今冕宁县境)、粟栗二姓(今边县境)、梦蛮二姓(今甘洛县境)诸蛮部落在内的大部落联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勿邓部落在其中起了核心作用,其酋长常担任部落联盟首长——大鬼主的缘故。


由于《新唐书》将唐后期的勿邓列入两爨蛮,有人误认为勿邓乃至虚恨也是彝族先民,如谓“斯兹土司祖先为唐代勿邓蛮”[14],方国瑜力辩其非[15],可参。


邛部乌蛮部落后来有的西迁,受吐蕃统治而逐渐吐蕃化,成为近代西番人的先民之一。有学者研究认为,西番人的语言都应该属于羌语支[16]。又,今云南宁蒗纳西族自称摩梭人,即古么些之裔,不承认与操彝语支语言的丽江纳西族同种。说明邛部川么些蛮在唐代为操古羌语支语言的“乌蛮”,宋代以后乃有分化,西迁者仍保留古羌语支语言,留居者受彝族同化,改用彝语。


又据旧时彝族传闻,越西、普雄、甘洛县境古时都是西番人居地,后来才被彝族新基家(或译斯兹、森则、申吉、省者、省兹列)——岭氏的祖先赶到石棉、泸定一带去的[17]。这种传说佐证了勿邓原为么些人的观点。 邛部六姓蛮原本住在邛部县城新安城(今越西县新民镇)旁,即知“邛部六姓”之“邛部”实指“邛部川”——今牛日河——尔觉河——越西河一带,又称长川,


故贞元中勿邓部落联盟大鬼主苴嵩复附唐时,兼任邛部团练使,封长川郡公。


方国瑜谓勿邓城在邛部川[18],即邛部县城东北不远处的尔觉河畔。《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中载:“邛部州:古邛部川也,蛮名普古笼。”“笼”音“lur”,是彝语“城”的意思,普古笼即“普古城”。今新民镇东北2O公里有白果乡(旧顺河乡),其名与“普古”音近,疑即其地,亦即黎属羁縻州中的邛川州,部落范围约当旧越西县顺河区。

新安城


唐代 · 罗邺


若算防边久远名,新安岂更胜长城。


谩兴他役悲荒垒,何似从今实取兵。


圣德便应同险固,人心自不向忠贞。


但将死节酬尧禹,版筑无劳寇已平

雷姓中由其他民族改姓而来始于秦汉。西汉南安郡(治今甘肃武山县)雷姐羌有大姓雷,是取族名首字为姓,自称出自炎帝之裔方雷氏之后,与汉族雷姓同源。据《姓氏考略》记载,东汉末年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潳山蛮”和“南安羌”改姓雷的,由此可见,早在1800年以前,居住在我国南方的蛮族和西北(今青海、甘肃一带)的羌族,就有了以雷为姓的人,后来经过长久的汉化,已经无法分出彼此了。


姐羌主要分布在今泸定县境,杨姓居其南境之蛮宿川(磨西河川),故知杨王所部姐羌是三王蛮中最靠西者。唐朝永徽年间(650——655年)曾为剑山羌所侵,曹继叔平剑山羌,乃以其地置羁縻木属州,后分置野川州。野川即今石棉县西境的田湾河,与蛮宿川比邻。宋代以后,居住在今石棉县境的黎属杨姓(即杨王部落)逐渐彝化,而居住在今泸定县境的雅属杨姓则逐渐藏化。


云南土司部艺文二〈诗〉

《送袁滋持节册南诏》唐·权德舆

西南使星去,远徼通朝聘。烟雨僰道深,麾幢汉仪盛。途经五尺险,水爱双流净。上国洽恩波,外臣遵礼命。离亭驻紫骝,且尽尊中圣。

《南诏赤藤枝》裴彝直

六诏南藤色似朱,拄行阶砌胜人扶。会须将入深山去,倚看云泉作老夫。

《入缅取贼发金沙江》明·郭登

征帆如箭鼓声齐,舟渡金沙更向西。石栈夜添蛮雨滑,晓江晴压瘴云低。水边乌鬼迎人起,竹里青猿望客啼。又隔滇阳几千里,桐华榕叶晚凄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泸定   天全   纳西族   吐蕃   彝族   南安   越西县   新安   越西   新民   甘洛   县境   土司   云南   唐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