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红军总部峥嵘岁月之芦山县仁嘉坝石家沟

红军总部峥嵘岁月之芦山县仁嘉坝石家沟(1935.12 〜1936_10)

芦山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摘自吕黎平《红军总部的峥嵘岁月》

吕黎平(1917—2001)原名吕继熙,出生于1917年,兴国县高兴镇人。曾担任过兴国县少年先锋队总队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空军军长、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于2001年因病逝世,享年84岁。

§33,总司令部南下

红军左、右路军在总政委张国焘命令南下以后,敌人侦悉到我军行 动的情报,立即调动部队沿大小金川布防 ,以刘文辉第二十四军 两个旅,驻守于金川沿岸之绥靖、崇化、丹巴一线_以杨森第二十军四个多旅,扼守小金川沿岸之懋功、抚边、达维一线 , 以邓锡侯 第四十五军一部驻在抚边以东之日隆关等地,妄图凭借高山峡谷, 阻止我军南下。

1935年 10月 7日,张国焘为执行其南下方针,发出《绥崇丹懋战役计划 》,将部队分为左右两纵队,沿大 金川两岸向南进攻。8日,担任右纵队的我红五军,九军二十五师、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奉命沿大金川右岸前进,抢占绥靖、丹巴,我前敌总指挥部则率红四、三十,三十二军及九军二十七师大部组成左纵队 ,向大金川以东地区进攻,夺取崇化、懋功 , 红三十三军及九军二 十七师一个团则担任后卫,驻守马塘、梦笔山地区,掩护后方。


由于 战役是在大小金川区的崇山峡昤、深林绝壁、峡谷急流等复杂地 形条件下进行,我们前敌总指挥部特制订了夜摸、奇袭、小部队迂回等战术要则。红军指战员们巧妙运用这些故术,以旺盛的斗志 和果敢的行动,克服重重困难,出敌不意地过峡谷,夺要塞,占桥梁,斗激流。至1935年10月20日,我军先后攻占绥靖、丹巴、崇化、懋功等地, 击溃川敌六个多旅,击毙俘获敢军共3000余人。

这次战役以后,川军再次调整部署,集中了敌六十个团的兵力 设防截击,企图将我军堵截于天全、宝兴西北山谷一带。


10月20 日,红军总司令部发布《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将部队分为左、 中、右三个纵队,全力南进,意图夺取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 崃、大邑等地,建立根据地。


10月24日,我军指战员不顾连续行军作战 的疲劳,又以迅猛之势穿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向宝兴、天全、芦山 之川军发起进攻,11月1日,我军攻占宝兴,10日占领天全,12日 又夺取芦山,先后歼敌数部,前锋逼近邛崃县境。

面对我军步步逼近成都的攻势,蒋介石和四川军阀刘湘惊恐 万状,急调其主力王瓒绪、唐式遵、范绍增等部连同当地川军共80 余团20余万人,布置于名山及其东此之夹门关、太和场、石佛岗地 区、以逸待劳,企图与我军决一死战。


在此敌优我劣的紧急态势下,我们前敌总指挥部的参谋人员得悉敌情后都主张我军对敌作战战 应慎重,但张国焘无视敌情的变化和红军连续作战极度疲劳等客 观情况,仍令红军全力进攻名山、邛崃,以我疲惫之师,仓猝就精锐 之敌,企图通过与刘湘主力决战,向川西平原发展,威胁成都,结果导致我军在百丈地区经历了南下以来空前激烈的一场血战。

百丈,地处四川盆地的西部,是靠名山东北、邛崃西南的一个 重镇。这里和大小金川地区的崇山竣岭不同,是一个平原水网地 带,地形开阔,无险可依,宜攻不宜守。


11月13日,我军集中十五个 团的兵力向朱家场、太和场之川军进攻,至次日击溃川军两个团,占领 上述两地。16日,我军又攻占了百丈镇。这时川军以六个旅的兵 力向我军反扑,我军奋力还击,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此后我军继续 沿百丈通向邛崃的大道前进。


19日,川军调集了十多个团,在飞 机大炮掩护下,由北、东、南三面向我百丈地区十余里的长孤形阵 地发动攻击,这时,在百丈战场上,只见敌人飞机狂轰滥炸,大炮齐鸣,十多个旅轮番向我军反扑,开始是整连整营,后来是整团整 旅地向我军阵地作集团冲锋。坚守在前沿的红军指战员,在川军 疯狂的围攻面前,顽强战斗,与优势之敌展开浴血奋战。因为无碉 堡可以固守,无山岭可以依托,战士们仅凭水网田坎和简单的杂木 工事阻击敌人。有的部队子弹打光后,就与冲上来的敌人进行剌 刀战,有的战士手臂打断了,就用牙齿咬导火索,冲进敌群与敌人同 归于尽。经过7昼夜的苦战,我军虽击毙击伤敌1,5万余人,自 己也伤亡近万,战斗力受到很大削弱,被迫撤至名山西北莲花山一 线扼险防守,致使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之三十二军 在百丈战役中均蒙受了巨大损失。

朱德在这段时期红军的南下作战中展示了他崇高的政治品质 和思想觉悟。


如上所述,朱德一直是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实 行南下方针的坚决反对者,在许多大是大非问題上,始终立场坚 定,旗帜鲜明地与张国焘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在红四方面军 及一方面军之第五、三十二军受张国焘强制阻挠,无法北上,南下 已成为现实的情况下,朱德还是以党和红军的大局利益为重,凭他 个人担任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的身份和威望,做了大量的团结工作,忍辱负重,随军南下,积极参与了南下作战各次战斗的具 体指挥,避免了红军可能遭到的更大的损失。朱德这种在同张国焘 分裂主义路线斗争中显示出来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为党和 红军处理内部矛盾提供了光辉的范例,毛泽东后来给予高度的评 价,说朱德总司令“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硬如钢。”

百丈战役以后,红军总司令部和前敌总指挥部均驻在天全(双河场)。这 时,由于这两个机关均不健全,干部缺额较多,根据作战指挥的需 要,又从各单位选调与提升了一批参谋干部到总司令部和前敌总指挥 部各局工作。

红军总令部 序列表(1935.12 〜1936.10)

红军总司令部

总司令朱德 总政委张国焘

总参谋长(总 参谋长刘伯承因 反对张国焘的右 傾路线,左路军 南下后被张国焘 免职,调任红军 大学校长。)

—第一局(作战局)

局长曹里怀

欧阳毅(后)

—作战科

科长 黄鹄显 潘同

黄鹄显(1914-1986),福建省上杭县蓝溪镇岐滩村人。1931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装甲兵顾问。

黄鹄显是福建省上杭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红军总司令部作战参谋、红四方面军作战科长、军参谋长、八路军总部作战科长、纵队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师师长、装甲兵司令部副参谋长、装甲兵学院院长、湖南省国防工办副主任等职。

参谋 罗舜初 高厚良 曾美 王政柱

_机要科 科长曹广化 译电员 李质忠 胡会良 胡炎明 易耀彩 叶茂青 朱云 张水发 匡世贤 李荣才 王子湘

一侦察科

—管理科

一第二局 局长蔡威 副局长罗舜初

—第三局、

局长宋侃夫 (会宁会师前)

政委伍云甫

—第四局 局长徐长勋

—第五局 局长王维舟

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序列表(1935.12〜1936.10)

前敌总指挥部

总指挥徐向前 政委陈昌浩 参谋长李特

一第一局------

局长郭天民

一第三局 局长宋侃夫 (会宁会师后〉

—第四局 局长杜义德

无线电台长 王子纲 曹丹辉

一作战科科长(缺)

副科长吕继熙 参谋陈明义 张怀礼 邹顺华

_机要科 科长黄学谦


译电员 陈茂生王新民 黄明煌 莫春和刘明鉴 高家传王德祥黄河北

侦察科

科长毕占云 科员刘琦

(毕占云(1903-1977),原名毕瑞祥。四川省广安县人(今华蓥市禄市镇)。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刘琦 1930年春,被招入到了国民党军队,依然从事电台工作。1931年秋,刘琦所在部队开到江西,参加了对红军的第三次“围剿”,但是,他却一直寻找机会想投奔红军。终于在1932年1月下旬,他趁部队休整之机,以修理电台为借口,得以投奔红军。当时的红军首长获悉他的情况以后,给予了热烈欢迎。至此,刘琦带着电台,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1932年,刘琦到国家政治保卫局工作,多次成功破译国民党军方面的密电,使红军能够成功粉碎破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1932年冬,红军保卫局撤销,刘琦在胡底任科长的执行部预审科工作,且与胡底同住一室。期间,还成功地粉碎了敌特的反动阴谋,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其后,历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文化教员兼中华苏维埃联合合作总社管委会主任委员、飞行(机)场建设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刘琦随红一方面军长征。

1935年遵义会议后,红军为了加强徒步侦察情报工作,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侦察科技术书记。

长征期间,刘琦同志三次过草地,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地图科 科长赖光勋 科员刘天生

这时,红军总司令部与前敌总指挥部虽然是两个机关,但因朱 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经常驻到一地,商讨研究问題,开会 决定作战与行动计划,故总司令部与前敌总指挥部基本上是合署 办公。


我们作战科和总司令部作战科就设在一个密林遮掩、环境 僻諍的芦山石家沟。因为时已进入深冬,天全芦山又处于严寒地区,茂密的 森林和沟壑早己披上了早霜,远远望去,白绒绒的一片。就在这 里,红军指战员上自朱德总司令、徐向前总指挥,下至红军战士,人 人身上穿着破烂露肉的藏青色单军装,经受着自然界和敌人设置 的种种困难的考验。

天全、芦山、宝兴地区,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溪涧奇出,是个人 烟稀少、生产落后、藏汉杂居的地区,我军进驻以后,在开辟地方 工作方面,与随军行动的川陕地方党政机关干部,做了很大的努 力,先后在懋功,丹巴、宝兴,天全、芦山地区建立了一些地方党的 组织和工农民主政权,以及地方武装力量,并发动群众支援我军。

但是,由于历代反动政府长期实行大汉族主义统治,当地藏汉民 族之间的隔阂很深,少数藏族上层反动分子趁机进行煽动,组织 反动武装反对红军,并胁迫群众不与红军合作,红军云集这里,又 不可避免地形成与民争粮,兵员与被服补给也遇到了很大困难, 在这种倩况下,指战员经常以野菜、土豆充饥,最好的时候,也只能 每天吃到两稀一干。当地虽有少数群众参加红军,但补充不了战 斗和疾病减员,红军力量日见削减,与此同时,从我们司令部方面 掌握的情况看,自百丈战斗后,四川军阀主力已集中名山、邛崃 地区、薛岳的两个纵队正向雅安和天全集结,李抱冰部第五十三师 则位于康定、泸定一带。这些敌人人日夜赶修工事碉堡,加紧封锁,准备 伺机大举向红军进攻。

潘同(1908~1951),曾用名潘伯南、潘望峰。河北沙河县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31 年12 月由宁都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为表彰情报工作的汗马功劳,毛泽东曾先后两次为侦察电台题词,一次是“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另一次是“你们是革命的鲁班石”。这些题词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了情报工作在毛泽东心中的地位以及对战争胜负的重要性。至于对长征中红军总部曾希圣领导的负责侦听破译敌军电报的二局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毛泽东更是做了高度的评价。据曾经担任曾希圣秘书多年的邓伟志回忆,毛泽东曾发过这样的感慨:“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没有曾希圣的二局,就没有红军。”

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5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14 师、第13 师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4、第5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 年9 月随红 5军团留在红四方面军,任红5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四方面军总部第1局第1 科科长。1936 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任中央军委第1局第1科科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中共中央派到新疆工作。1942 年叛变,1949年出任敦煌县长,同年9月,因解放军进入敦煌,潘伯南化妆潜逃,在酒泉乡下隐姓埋名,1951年在“镇反”期间被镇压。[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邛崃   天全   宝兴   丹巴   红军   名山   芦山县   前敌   芦山   中国共产党   总司令部   川军   总指挥部   峥嵘岁月   纵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