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良志:凡是吹哨子上下班的,搞农业一定失败

彭良志:凡是吹哨子上下班的,搞农业一定失败

彭良志(右2)在奔象元阳基地查看坐果情况

“今天在元阳和红河基地都看到了技术上的问题,柑橘保花保果的难度要比广西难得多嘛。”我跟彭良志说。虽然云南的高积温可以带来早熟的优势,但“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也给技术应用带来很大的麻烦。在这两个基地,今年的保果都不尽人意,尤其是“091无核沃柑”。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慢慢摸索的。”彭良志说话从来都是不紧不慢的,很少能听到他的兴奋点:“云南不像广西,一项技术在整个广西都可以通用;在云南,每一个地方都需要花点时间和精力去摸索一下。元阳基地的‘091无核沃柑’树势太旺了,养分明显过多了;红河基地的树势又太弱了。‘091无核沃柑’的树势太旺不行,太弱也不行;‘金秋砂糖橘’的树势弱可以,旺也不行。”

“金秋砂糖橘”和“091无核沃柑”都是奔象主推的品种,所以在云南看到的每一个奔象的中试基地,都有这两个主栽品种。相比之下,武定基地的坐果要好得多。有意思的是,我们前天在武定基地时,气温7℃,冷到打颤;今天到红河基地时,气温39℃,热到中暑。如此剧烈的温差无疑会给管理带来极大的麻烦。

彭良志:凡是吹哨子上下班的,搞农业一定失败

酷热的气候环境

“你觉得云南的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我问彭良志。奔象武定基地的“选天选地选品种”都是他一手把关的,“变天”之后的技术难点自然是他应该重点考量的问题。

“其实也不是很难的难点,只要稍微摸一摸、改一改就可以了。”彭良志轻描淡写地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基地管理人员都不是搞柑橘出身的,没有任何经验,有些小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到后面就变成大问题。”

这个答案有点“官方”,没有体现出我期待的技术专家的真正实力,所以我继续细化问题追问道:“比如说,我们在现场看到的坐果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技术改进?”

彭良志:凡是吹哨子上下班的,搞农业一定失败

坐果良好的“091无核沃柑”

彭良志解释道:“去年秋梢的质量就决定了今年的坐果量、产量和质量。健康的秋梢不徒长、不衰弱,坐果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作为结果母枝的秋梢没放好,第二年保果是相当困难的。这两个果园去年的秋梢都没有放好,加上管理人员缺乏经验,不能及时根据气候变化和树势强弱来调整。”

我对这个答案还是不满意,所以干脆把自己的具体想法抛出来:“在保果剂的浓度上需不需要调整?”

“要增加频率,降低浓度。”彭良志说:“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把秋梢放好,不能缺灌溉条件。”

彭良志:凡是吹哨子上下班的,搞农业一定失败

“因为干热河谷是很干旱的,空气湿度非常低。去年我们把武定基地的滴灌系统全部改成插件式了,如果还是滴灌的话,是满足不了今年这种极端气候需要的。元阳和红河基地也一样,如果水利条件完善,供水及时的话,即使在今年的高温情况下,坐果也会有很大改善的。”宋豫青补充并解释道。

“金沙江河谷还是要种防风林。在这地方哪怕不干热,有风都不行。风伤果的外观是很难看的。还有,云南整体的柑橘栽培技术水平是比较差的,‘褚橙’是个特例。我经常说,中国柑橘种得最好的在云南,种得最差的也在云南。好的少,差的多。元谋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种的血橙卖12~16元/斤,还供不应求,后来垮了,黄龙病把它搞死了。”彭良志这才系统地提到云南的各种缺点。

“黄龙病也是云南柑橘产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我倒是忘了这个柑橘界的第一杀手。

彭良志:凡是吹哨子上下班的,搞农业一定失败

杀梢剂控制夏梢的效果

“对。”彭良志非常肯定地说:“防黄龙病没什么诀窍的,春梢好防,秋梢好防,就是夏梢不好防,因为夏梢不整齐,木虱危害严重。但‘褚橙’防得就很好,他们一直坚持抹夏梢,原来2000多亩基地每年抹夏梢要花120~180万元的人工费,后来我帮他们引进了杀梢剂,就把抹梢的问题解决了。”

“你觉得‘褚橙’的模式可以复制吗?”我忽然想起这个话题。褚时健在世的时候,彭良志经常来“褚橙”基地,两人交往甚密,我在朋友圈还多次看到别人转发的他俩的照片。

“太难了,褚老爷子的名气大,其他人想复制太难了。”彭良志应道。

“但‘褚橙’的果园管理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宋豫青说。

彭良志:凡是吹哨子上下班的,搞农业一定失败

彭良志(中)、宋豫青在“褚橙”基地

“对,他的果园管理模式在中国目前规模化的柑橘类果园中是最好的。”彭良志详细地介绍了“褚橙”分区管理、落实到户的管理模式,“一个作业长管1000亩,一个承包户管20来亩。月底先由褚老爷子和作业长一起敲定下个月的生产管理月历,然后由作业长布置到每家每户。每个承包户每个月预领2000元生活费,生产资料统一支配,年底算总账,由最后产出的产量和质量来确实每一个承包户今年的收入。相当于农民不是给老板打工,是给自己干活,这种管理方法对大果园来说是可行的。”

昨天我们还顺道走访了“褚橙”位在新平和元江的几大基地,相比之下,“褚橙”基地的园相要比奔象元阳和红河基地好很多。除去“天”和“地”等客观因素,“人”的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问宋豫青:“你觉得这种果园管理模式可以套用吗?”

彭良志:凡是吹哨子上下班的,搞农业一定失败

褚橙元江基地

“可以。”宋豫青应道:“因为我们的基地今年才刚刚开始挂果,所以还没有和产量和质量挂钩,主要是跟管理的株数挂钩。”

“‘褚橙’是怎么管理幼树的?”我又问彭良志。

“他们是按株算,2015年的时候一棵树的管理费用是16元,其中作业长可以拿到1.6元,剩余部分都是承包户的。”彭良志详解道:“他们的考核指标是很细的……达不到扣,超过了奖。比如一根枝条上发现一个潜叶蛾就扣0.1元……”

“你能做到这么细化吗?”我又问宋豫青。还没等她开口,彭良志直接应道:“她没法全部套用。‘褚橙’是因为大家信任他,愿意跟着他干。一个新成立的公司,老百姓往往信不过,不愿意承包的。”

彭良志:凡是吹哨子上下班的,搞农业一定失败

“褚橙”承包户在打药

“主要还是我们前期没有把水利设施做到位……”宋豫青强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以及作业长层面所存在的问题。

“凡是吹哨子上下班的,搞农业一定失败。不存在第二个问题。”彭良志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人民公社模式为例,讲述大锅饭不可避免的人性问题,“一个果园如果是8点上班,12点下班,这样的果园管得好,我这个‘彭’字倒过来写。”

哈哈,最后这句说到兴奋时的点睛之语完全颠覆了彭良志平常严肃的专家形象。

彭良志:凡是吹哨子上下班的,搞农业一定失败

彭良志(左1)在奔象元阳基地

对果园投资者来说,相比前面官宣的“选天选地选品种”,彭良志这段即兴的肺腑之言更有警戒意义。我称之为:“选人选技选模式”。

2020年5月29日


作者简介

清扬,1991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高级农艺师,《中国果业信息》专栏作者,2014年12月创办《花果飘香》微信公众号,2017年11月入驻《今日头条》,2018年11月获“2018年度十大三农头条号”称号。


彭良志:凡是吹哨子上下班的,搞农业一定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武定   元阳   红河   承包户   哨子   作业   柑橘   广西   云南   果园   难点   管理模式   品种   质量   基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