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数字不能看“人均”,“人均数”只是“自己骗自己”

近段时间,人均居民财富36万,再次火遍全网,很多网友都有种扯后腿的感觉。之前的一些数据也是同样的道理,人均工资、人均GDP等等。看起来都很高,但从现实出发,这样的数字却与现实背道而驰。为什么这么说,看完你就明白了。

看数字不能看“人均”,“人均数”只是“自己骗自己”


这样的“人均”数字是怎样得来的?

人均是什么概念?以人均收入为例,人均指的是每人平均,在一定人数,收入的总和再平均分配。举个例子让大家看得更加直观一些,一个四口之间,父亲的月收入是1000,母亲的月收入是800,媳妇的收入是700,丈夫的收入是1500,那么这个家庭的总收入就是4000元,人均收入是1000元。

看数字不能看“人均”,“人均数”只是“自己骗自己”


简单地说,就是将一定的人口数量,收入的总和加在一起,在平均给每一个人,就得出了人居数。但这个数值当中,有的人收入较高,有些人收入较低,大部分人收入在中游状态,但一平均,拉低了高收入群体的工资,提高了低收入群体的工资,看似大部分人的收入都得到了提升,但到你手里的钱多少,自己还没点数么?

看数字不能看“人均”,“人均数”只是“自己骗自己”


人均居民财富36万,为什么很多人有种拖后腿的感觉?

人均居民财富36万是什么感念,以一个两口之家举例,两个人就要有72万的财富。可能有人会说,加上房产在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小两口有72万的财富不足为奇,但试问一下,有多少年轻人是全款买房,既然有贷款就意味着有负债,负债也能算上人均财富吗?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看数字不能看“人均”,“人均数”只是“自己骗自己”


况且在一线城市能够真正做大立足扎根的人少之又少,一线城市数量有限,常住人口数量更加有限。据统计,我国目前一线城市只有4个,新一线城市有15个,二线城市30个,三线城市70个,四线城市90个,无线城市128个,还有很多县城,城乡。

看数字不能看“人均”,“人均数”只是“自己骗自己”


这也就说明了具备一线城市条件来弥补人均居民财富36万条件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四五线城市,想达到这样的财富标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所以,在人均居民财富36万面前, 绝大部分人都有种拖后腿的感觉。

看数字不能看“人均”,“人均数”只是“自己骗自己”


这就好比某著名篮球明星,身高2米多和某著名笑星,身高只有1.6米,两个人站在一起人均身高1.8米了,你能说篮球明星身高变矮了,还是笑星的个头变高了,回归现实两者都没有任何改变,只是平均数拉高了个头的,说出来好听罢了。所以,看数字不能看“人均”,“人均数”只能是“自己骗自己”,看着很高但到手还是你得到的那些。

对此,你有哪些看法,欢迎交流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拖后腿   数字   笑星   人均收入   总和   个头   身高   居民   平均   工资   现实   收入   感觉   财富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