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健脑操14式15穴

婴儿健脑操14式15穴

婴儿健脑操是在我们先前推出的“婴儿健体益智点穴按摩操”基础上,吸收肌动学(kinesiology)、健脑操(Brain Gym®)、触康健(Touch For Health)的理念和一些方法形成。

婴儿健脑操是一套按照婴儿发育规律和肌动学基础进行运动,通过点穴促进正常功能、阻抑异常倾向,有助婴儿心、身整合的全人发展方法。

该操把健脑操、触康健中通过刺激某个部位进行调解或激发某种运动的方法,用我们通过10余年实践精选出更有效的穴位代替。

本操共14式15穴

1 主要方法

【0-3月】

⑴ 抚触按摩 对婴儿进行全身抚触按摩,先从四肢、躯干前面开始,最后按摩头面部孩子容易接受。主要用抚摸、轻揉的手法,不用按摩油,按摩油常影响点穴。抚触按摩主要是对孩子进行触觉信息输入,并开始和孩子进行目光、语言交流,创造亲密、轻松的健脑操气氛。

⑵ 点穴激活肢体重要肌群 抚触按摩的同时,仰卧时上肢点压双肩井、肩髃、手三里穴,激活上肢外展、前屈、拇指展开的相关肌群,为抓物、俯爬等做准备;下肢点压双足三里穴,激发小腿前侧肌群,为迈步时足背抬起、足跟先着地的正确滚动步态做准备。

⑶ 肢体屈伸 仰卧时握双腕上部,做双臂胸前交叉-外展及肘部屈曲-伸展体操,促进由宫内的屈肩、屈肘、握拳状逐渐伸展。下肢做握双踝上部后轻缓分大腿及屈髋、屈膝后伸展的运动,促进由宫内的下肢屈曲向逐渐伸展过渡,为坐、立做准备。

⑷ 拉坐控头 满月后进行拉坐控头训练,头后仰或控制不好者,拉坐同时用手指扶持矫正。

⑸ 背部叩击 孩子翻成俯卧位,轻缓按揉双颈及枕后、叩击背部,激活控头及调整脊柱的核心肌群。

⑹ 点穴益智助视听 点压睛明、太阳、听宫及百会穴,促进视、听及智能。

⑺ 点穴促翻身 3个月加点穴翻身操:由仰卧扶呈侧卧后如头后仰,点压双风池穴,否则点压上侧肩井或环跳穴,促其翻成俯卧,左右交替。

【4-6月】 继续以上项目,增加:

⑻ 捏脊(积) 俯卧,自骶椎部捏拿皮肤、沿脊柱两侧向上移动至颈部,第三次提拿数次。由仰卧扶呈侧卧头后仰的孩子不加捏积,继续背部抚触及轻缓叩击。

⑼ 点穴促独坐 5个月进行独坐训练,弓背较显或独坐不稳欲倒时,点压双腰眼穴,促其自身调节坐稳。

【7-9月】 继续以上项目,增加:

⑽ 点穴促口腔运动 按摩头面部时加点压下关、颊车穴,有助于咀嚼、发音。

⑾ 踏车体操 下肢体操增加踏车动作,促进迈步意识。

已有学者证实,对纠正月龄5个月开始下肢踏车动作训练,可促进迈步。

(Bodkin AW,Baxter RS,Heriza CB.Phys Ther,2003,83:1107-1118.)

⑿ 点穴促俯爬 7个月不能俯爬的,加点穴促进俯爬:肘支撑位,一前臂稍向前手背向上,固定该手同时点压该侧肩井穴,引发上肢用力;同时或稍后屈对侧下肢,扶足拇趾蹬地同时点压该侧涌泉穴,激发下肢用力。左右交替,刺激俯爬。

【10-12月】继续以上项目,增加:

⒀ 点穴促独站 10个月进行独站训练:在孩子身后用双手扶持孩子站立,双拇指压在环跳穴,轻放手稍离开时如孩子欲倒,再立刻点压一下该穴,促进孩子自身调节站稳,反复多次即可促进独站时的立位平衡。

⒁ 点穴迈步操 扶立迈步意识不好的,加点穴迈步操:立位,在孩子身后双手扶持骨盆,拇指压于髀关穴,余指压于环跳穴,左右下肢重心转换,交替刺激非持重侧穴位,即可激发出该侧屈髋、抬大腿的迈步动作,多次进行可促成较好的迈步动作。

【1岁后】

孩子独走,进行动手、体位转换、有助口腔运动的游戏,即是主动的健脑操。应加强健康人格教育、高情商、好习惯的培养等。

2 注意事项

一般健脑操每日1-3次,每次10-15分钟,每组动作重复3-4次。每个穴位点压一次,压1秒钟即可,力度根据孩子月龄及部位不同,幼婴及面部穴位宜较轻点压。

健脑操最好在两餐间、孩子情绪好时、应与游戏融合的方式进行。温暖、安静的环境,清洁、柔软、指甲已剪短的手操持等是整个操作的基础。按摩、活动肢应均轻缓、爱抚样的手法开始,逐渐达到适宜力度。

要贯彻引导式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即整个过程要用亲切的目光对视,不断的语言、情感交流,最好语言要与引导的目的相结合,可伴有儿歌说唱。触康健(Touch For Health)和健脑操(Brain Gym®)强调的轻松、愉快、心身调和等也是本操要力争的氛围,是需要以家长为主创造的。

婴儿健脑操不仅有被动运动,也有激发正确主动活动的助力运动,此点优于常用的被动操,也是本操的重点,注意要耐心地引导、激发。

本操基于正常婴儿的发育规律,也可根据孩子的个体特点有所增减或侧重。

月龄为纠正月龄。

3 穴位研究现状

经过几十年多学科的研究,目前可以认为,穴位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多层次空间,神经、微循环以及相关的介质、细胞等是穴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穴位普遍存在较大神经分支,如足三里穴神经、微循环分布均多于非穴区。肥大细胞是微循环调节的重要细胞,针刺后穴区肥大细胞明显增加,神经切断可使电针引起的足三里穴肥大细胞聚集减少。

有学者研究观察到,深刺足三里穴达到“得气”时,胫前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增高、血管内径增宽,显示针刺得气会明显改善微循环;他们的研究还证实浅刺、非穴位刺激、留针均对血流动力学无著影响,支持穴位接受有效刺激主要是通过神经-微循环等发挥作用,足三里“得气”主要是刺激了支配小腿前群肌的腓深神经或其主要分支。

神经解剖只有1-2百年历史,而经络和穴位已越千年,就从体表能如此接近地对外周神经定位这点,我们中华祖先已走在世界前列。实践中我们还体会,穴位不仅是接受信息的敏感点,而且就末梢神经而言,是接受信息的最佳点,远了信息不强,近了可致神经损伤;由于穴位在较深部位,必须用一定力度的较深点压或针刺才能“得气”。点穴刺激某组肌肉兴奋,也是通过神经-微循环起作用。

根据祖国医学“错穴不错经”的原则及经络多与神经走向一致,因此在同一经络或神经上,上、下几个穴位也有类似作用,因此也可交替在同一经上应用上下的同功穴,这样还可减少对某一穴位刺激过多敏感性下降。

点穴促进婴儿主动运动效果更好,是因为穴位是机体接受点压等刺激的敏感点。点穴激发的运动,助力成分很小,主动成分较大,较易过度到正确的主动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婴儿   月龄   上肢   微循环   下肢   穴位   经络   针刺   背部   细胞   主动   神经   动作   孩子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