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入冬,寒从脚起,但这些人可泡不得脚

近日一档真人秀节目中,某明星展现了一种干泡脚法——将塑料袋套在脚底,随后泡脚。那么,这两种泡脚方法真能有效吗?


中药泡脚是利用皮肤对中药的吸收和药物对足部经络穴位的刺激来达到多种治疗效果。如果用塑料袋套住脚底,隔离了药物,就达不到药物吸收的治疗作用,中药泡脚作用减弱。


而为了卫生,将塑料袋套在泡脚桶上是可行的,因为这种方法是将皮肤暴露于药液中,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达到治疗效果。


同志且慢,精华先拿走:


  1. 高血压患者
  2. 糖尿病患者
  3. 脑血管意外(中风)患者
  4. 患有静脉曲张、足癣者
  5. 热性体质或阴虚内热者
  6. 儿童


三甲天团

唐华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


一夜入冬,寒从脚起,但这些人可泡不得脚

俗话说,寒从脚起。很多人都喜欢用热水泡脚,既舒服又养生。


不过,泡脚也有学问,水温、泡法、药物都有讲究,而且不是任何人都适合热水泡脚或中药泡脚。


如果方式方法不正确,泡脚不仅不能起到保健养生的效果,相反还可能有损健康。


一夜入冬,寒从脚起,但这些人可泡不得脚



并非人人适宜


中国人有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认为热水泡脚能缓解疲劳,有利于睡眠,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有养生的作用。


中医认为,可以根据疾病辨证不同,在足浴水中加入相应的中药,利用皮肤对中药的吸收和药物对足部经络穴位的刺激来达到多种治疗效果。


同时,相对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药泡脚简便易行,并且可以减少口服药对消化道的刺激等副作用,所以中药泡脚养生是可行的。


同时,我们也应知道的是,中药泡脚虽然有养生和治疗作用,但并非人人适宜。


首先,热水泡脚本身就是一个热性的刺激,对虚寒体质的人是有好处的,对平和体质的人也有帮助,但对于热性体质的人而言就应慎重。尤其是小儿的“纯阳之体”,宜阴不宜阳,因此,对于儿童,我们不主张长时间热水泡脚。


常用的泡脚方中的中药,也是选用的温热药味居多,不适合热性体质的人。


一夜入冬,寒从脚起,但这些人可泡不得脚


反之,若泡脚不当可能加重病情,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



特殊人群需当心


但注意,如果有皮肤溃破、皮疹等不建议泡脚。


高血压患者


很多人会觉得,高血压患者用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泡泡脚是有好处的,因为血管扩张了,血压会下降。


但我们也遇到过用偏热性药物泡脚后血压上升的病例,可能是因为高血压患者多阳盛体质,虽以活血中药,却忽视了热性药物可加重肝阳上亢等热性病症。


对此,可以适当加入“引热下行”之药物,如中药吴茱萸,甚至加一点盐,可减少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


中医认为,糖尿病与“阴虚燥热”有关,中药泡脚主要作用是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以及早期的治疗,也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不适。


但是,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极易被烫伤,引发感染,甚至发展成“糖尿病足”而截肢。


因此,一定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泡脚时间不能过长;

选择药性相对温和的活血药物,避免使用对皮肤刺激较强的药物,以免皮肤受伤。


脑血管意外(中风)患者


中药泡脚可以改善循环,促进功能恢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这类患者由于年龄偏大,加上神经系统的病变而导致感觉迟钝,泡脚时可能会引起烫伤。家属或护理人员要试好水温后再让患者浸泡。


在这里要提醒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老年人,泡脚需谨慎,如果用过热的水长时间泡脚,会加快血液循环,使血液重新分布,导致脑供血不足,可能让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头晕目眩,甚至诱发中风、心梗。


患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病的老年人,在泡脚时应严格控制水温,最好使用温度计,将水温控制在40℃以内,泡脚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患有静脉曲张、足癣者


用热水泡脚可能会加重疾病。


静脉曲张的主要病因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如用热水泡脚,脚部温度升高会增加局部血流量,不能增加静脉回流的速度,反而可能加重静脉负担,导致曲张的静脉进一步扩张,使下肢充血,很可能把脚越泡越肿。


不少患有足癣的老年人以为泡脚能减轻足癣瘙痒、干裂的症状,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足癣常常会使皮肤破溃,再用热水泡脚会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无疑雪上加霜。


热性体质或阴虚内热者


热水泡脚对于此类人群虽不适宜,但并不是完全禁忌,我们可以选用清热活血的中药,调节水温不要过高,同样能达到活血通络的功效。


儿童


要再次提醒大家的是,小儿多热性体质,用热水泡脚易引起燥热,发汗过度会发生虚脱,甚则休克等,且小儿皮肤娇嫩,热水泡脚容易造成皮肤破损,需谨慎。



推荐给不同人群的泡脚方



_

不同人群

泡脚方

01

风湿痹痛人群

可以祛风湿、活血通络药物为主,如羌活、虎杖、淫羊藿、岗稔根、怀牛膝、鸡血藤、徐长卿、肉桂、白芷、木瓜、独活等。畏寒者可加红花,体质热性者可加吴茱萸,疼痛剧烈者可加制川乌、花椒。

02

中风后遗症人群

多表现为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可选用开窍活血、舒筋通络的药物为主,如冰片、桂枝、吴茱萸、制川乌、威灵仙、桃仁、红花、川芎、当归、乳香、五加皮、白芍、川牛膝、苏木、透骨草等。

0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此类人群可以温经活血通络药物为主,如红花、桂枝、艾叶、透骨草、伸筋草、干姜、花椒等。

0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适合选用相对温和的中药,以平肝熄风、活血通络,如天麻、钩藤、葛根、川牛膝、夏枯草、豨莶草、川芎、赤芍、野菊花等。

05

皮肤瘙痒者

可选用养阴润燥、养血活血的药物,如生地、玄参、当归、白芍、丹参、地肤子、白鲜皮等。

06

食欲不振,常伴有腹痛腹泻者

宜用焦山楂、砂仁、茯苓、干姜、木瓜、陈皮、甘草等。

07

女性宫寒肢冷,月经不调

可选用艾叶、肉桂、香附、月季花、白芷、红花、当归、小茴香等养血行气的药物。

08

男性腰酸阳痿者

可选用菟丝子、怀牛膝、肉桂、蛇床子等。

09

虚寒体质者

更容易怕冷,宜选用偏温热之活血药物,如花椒、肉桂、艾叶、干姜、白芷、玫瑰花、红花等。

10

失眠多梦者

宜选用养心安神养血的药物,如丹参、当归、合欢皮、夜交藤、五味子、肉桂等。

11

久坐久站、下肢肿胀者

可选用茯苓、泽泻、赤芍、牛膝、石菖蒲、木瓜、独活等。

12

大便秘结者

推荐大腹皮、枳壳、莱菔子、乌药、莪术、红花等。


|本文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吴茱萸   干姜   牛膝   肉桂   脑血管   当归   水温   红花   体质   糖尿病   药物   中药   热水   人群   皮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