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沙罗: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

一切事物都有美,问题在于怎样把它表现出来。

——卡米耶·毕沙罗


毕沙罗: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

卡米耶·毕沙罗

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

唯一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联展的画家

现代绘画之父心中永远的圣父

最坚定最有爱最富有魅力的印象派大师​

能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现象级轰动的印象派大师,是莫奈无疑。但能称为印象派中流砥柱家长的却只有毕沙罗,他对印象派的重要意义甚至超过莫奈。


毕沙罗: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

在大家所熟知的莫奈、塞尚、马奈、德加、雷诺阿、巴齐耶、西斯莱等印象派大师中,只有毕沙罗是唯一完整参加了印象派所有八次大展的画家。

而毕沙罗可不仅仅是“最坚定的印象派大师”,他在后印象派圈中都十分活跃。最年长的他,持续创作一直到1903年11月13日在巴黎逝世的那天。在毕沙罗去世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更写道:他是我的老师。

在毕沙罗去世后三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其实早在30多年前塞尚跟随毕沙罗进行户外创作后,塞尚就开始说自己是毕沙罗的学生了。塞尚称毕沙罗为“圣父”,印象派的同仁都出自毕沙罗。

毕沙罗: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

毕沙罗为塞尚创作的画像


毕沙罗是始终如一的印象派画家,他对印象派的重要意义甚至超过莫内,他品德高尚赢得所有人的钦佩,在印象派画家心目中,他是这个松散大家庭的家长,是印象派的先驱,因此人们尊称他为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

毕沙罗堪称印象派团体中的“中流砥柱”,尽管其他几位印象派大师的“社会知名度”比他大,但总体作用仍有所不同。不管外界有多大的压力,也不管内部有多大的纷争,毕莎罗静静地坚守着,先后吸引了塞尚、高更、修拉、西涅克等参加联展。

出身商人之家的毕沙罗不愿随父亲经商,但到了法国学画,他生活窘困,画卖不掉,不得不做油漆匠来谋生。但他说:“绘画使我快乐,它是我的生命,其他无关紧要。

毕沙罗与其它印象画家不同的是,他不沉迷于云光倒影,水雾迷离的表现,而是把对生活的深刻信念,与法国传统的乡村文化融入画作中,专心致力于描绘土地与乡村,充份表现出对自然界亲切而深厚的情感。60岁后的他,生活有所改善,但是因腿疾而不能行走,就天天在窗边作画,直到病逝。

毕沙罗: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

蓬图瓦兹的雅莱山

法国著名作家左拉在看过毕沙罗1867年的这幅《蓬图瓦兹的雅莱山》后,称誉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三四位大画家之一。他的笔法坚实粗放,有大师的传统。这样美丽的画幅只能出自一个诚实者之手。”蓬图瓦兹,法国北部城市,法兰西岛大区瓦勒德瓦兹省的一个市镇和该省的一个副省会,距离巴黎市区大约34公里。毕沙罗和塞尚曾长期居住于此,并以这一地区的风光为背景,创作了大量的印象派油画作品,包括这幅《蓬图瓦兹的雅莱山》。

毕沙罗: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

手拿长棍的牧羊女

毕沙罗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就把人物绘画作为创作的中心,只把风景作为人物日常活动的场景。《手拿长棍的牧羊女》就是人物创作的代表作。整个画面以人物为中心,小女孩穿着朴素,身体歪斜,坐在草地上,手里拿着一根树枝,眼睛专注地看着树枝的末梢,神态悠闲,一个活泼可爱又对生活无奈的农村小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这幅画参加了1882年第七届印象派画展。


毕沙罗: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

蓬图瓦兹的坡地

《蓬图瓦兹的坡地》捕捉到了春天早晨的寒光中乡间独特的一面,包含的众多元素让它成为不朽的作品。毕沙罗一家1873年初迁至距巴黎市区约34公里的北部城市蓬图瓦兹,前后住了十年。这些房子都是较新的建筑,不远处却有一个古镇。毕沙罗在画中着重勾勒了山坡上拥挤的村舍,厚重巨大的山坡占据了大部分画面,只给天空留下小小的一端。他为作品选择了柔和的色彩,把重要的位置给了传统的乡间活动,就是以前米勒钟爱的主题——犁沟整齐的田地、小片的菜田以及老农缓慢的步伐。整幅画透着健康的乡村气息,给人以丰满而古老的印象。由光秃泛青的树木、冒烟的烟囱以及耕得井然有序的田地构成的早春景色,欲发地给人加深了这种印象。这幅画参加了1874年第一届印象派画展。


毕沙罗: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

蓬图瓦兹附近的艾尼丽街

《蓬图瓦兹附近的艾尼丽街》这幅画展示了蓬图瓦兹附近的田园风光,马车、车上的男女,行人、伫立田间的男女,以及高高的挺拔的树木,构成了美丽、安谧的画面,它的主调是春天的绿色和较为柔和的笔法。毕沙罗一家1883年前一直住在埃尔米塔日街。这条街把瓦兹河畔和艾尼丽路连在一起。艾尼丽路通向往北八公里处的小小的艾尼丽村。毕沙罗再一次离开大城市,醉心于附近尚保留完好的小镇的乡野气氛,同时又不因此而回避对这条他走了十年的街道所做的现代化改造。事实上这条加高的路和画中右边的小桥就刚刚被改造过。但这些改造与周围的风景很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丝毫没有影响画面的和谐和温馨。


毕沙罗: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

洛德希普林恩火车站

《洛德希普林恩火车站 》是一幅柯罗式的风景画。25岁的毕沙罗在万国博览会上,一下子被柯罗的风景画吸引住了,这决定了他终生走风景写生的艺术道路。他后来曾专程拜访过柯罗,并得到柯罗的指点和教导。60年代中期,毕莎罗是以柯罗的学生自居,参加沙龙画展,直到70年代他的画风还受着柯罗风格的影响。在这幅作品中,我们明显感觉到运用柯罗的表现手法创作,单纯清新的蓝绿色调和朴素优雅、带有古典韵味的幽静气氛显而易见,画法沉稳,虽有柯罗影响,但仍然是毕沙罗的。

毕沙罗: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

蒙马特大街

《蒙马特大街》是一幅境界宽广的城市风景画,画家以敏锐的观察力,精心地捕捉了俯瞰的蒙马特大街车水马龙的喧嚣情景。他放弃了固有色的观念,以补色体现景物的明暗变化,用原色做适当调整。以细碎的笔触体现光的颤动,造成模模糊糊的形象。画面中街道宽广,行人与马车都是速写而成的,简练、灵动,景物朦胧模糊、跳跃闪动,各种暖灰、冷灰、深灰、浅灰构成一幅格调高雅的城市风景。


毕沙罗: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

两个年轻农妇

在《两个年轻农妇 》画中,毕沙罗热情洋溢地赞美了朴实而勤劳的田间妇女。哈代有一首歌颂劳动妇女的诗《我们这些田地里的女人》:雨下的多大呀,当我们劳作在燧石梳灰地,不能站在山上,给切割磨剪下大头菜,湿漉漉浸透了我们——啪啦,啪啦,啪啦;雨下的多大呀!雪下的多大呀,当我们穿过燧石梳灰地,去大谷仓拔芦苇,因为我们没办法切一棵大头菜。——雪花在每个门口每个窗框上:雪下的多大呀!阳光多闪耀,当我们从燧石梳灰地,又一次去从伺弄奶牛干起,在欢笑的草地,和六十只奶牛,还有奶桶、歌、以及爱——多么轻率:阳光多闪耀!

毕沙罗虽然是一个温和柔软的人,但在坚守自己绘画原则的时候却毫不含糊。50年来,毕沙罗坚持不断地在印象派的道路上创造、贡献,在自然朴素的世界中沁出了永恒,和印象派大家庭一起拥抱了辉煌的结果。

1900年,年届古稀的毕沙罗走进 “伟大世纪博览会”大厅,他目光淡定,超然回望过去的一幕幕,就像他所说:“如果我必须重来一遍,我还是要走这条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摩西   印象派   燧石   牧羊女   大头菜   风景画   巴黎   法国   画展   画家   上帝   画面   大师   风景   人物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