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大避母",8岁儿子当妈妈面换衣服,妈妈的教育方式引人点赞

邻居宝妈依依有一位八岁的儿子名叫小鹏,因为平常都是左邻右舍的关系,所以我们两家之间也经常会去串门。

两天前,依依像往常一样带着自己的儿子小鹏来我家串门,我俩在闲聊之中,依依就跟我讲起了她对于小鹏的教育问题。

依依说,小鹏以前因为年纪小,所以每次在洗澡时,基本上都是她俩一起为孩子进行搓澡,随着小鹏年龄越来越大,依依也不太方便再为孩子搓澡,就让小鹏的爸爸前去代劳。

可最近有一次,小鹏在洗完澡后,他爸爸因为临时有事,就临时外出了一趟,没人给他去拿换洗的衣服,而依依此时也正在小鹏房间里打扫卫生,并没有听到小鹏在房间里的求助声。

小鹏见求助未果,就自己擦干了身上,光着脚丫子,跑到了自己房里。依依看见孩子没穿衣服的情形,就帮孩子拿了一身换洗的衣服,递到了他的手上,并且开门转身离开。在门外依依叮嘱小鹏:"在房间里面换好衣服之后,再出来。"

小鹏换好衣服之后,很疑惑妈妈的做法,以前都可以在妈妈面前穿衣服,现在为什么就不行了呢?

依依就很严肃的叮嘱小鹏:"以前是你小,妈妈怕你自己穿不了衣服,所以在旁边看着你穿。现在却不同了,你长大了,我应当跟你讲讲,男孩和女孩双方要避讳的问题了。当你长大以后,自己的身体就不能够再随意去暴漏给异性看了,即使是我也不行。"

从那以后,小鹏果然就注意很多了,再也不当着依依的面去换衣服了。宝妈依依在讲述完她的行为之后,我就很为她的行为点赞,"儿大避母"是家长们都应该去学习的。

为什么"儿大避母"行为很值得去学习?

1. 孩子的性别意识开始形成

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三岁左右就开始产生性别意识。在三岁之前,孩子是不清楚自己的性别的,不知道自己是男还是女,直到三岁之后,孩子们才真正的了解清楚了自己的性别,并开始以男女自居,所以孩子就认识到了男女有别,会开始存在基本的性别观。

以前的话,我们可能想着孩子跟随宝妈去洗澡会方便些,但是现在再带孩子去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孩子具有了性别意识,就会很排斥的跟随宝妈去洗澡。

就算孩子还依然哭着闹着想和宝妈进女澡堂,我们也要促使孩子去改变,需要告知孩子要有一定的廉耻感,自己在换衣服的时候,也是应该去想办法避开孩子的。

2. 避免孩子产生错误行为

孩子处在三至六岁的这个年龄段期间,对于性别方面的探索欲望是非常强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会经常性的问父母一些有关隐私方面的问题。

(1) "妈妈,为什么下面这个东西可以用来区分性别。"

(2) "为什么妈妈和我们的那里会不同。"

(3) "我怎么没有像妈妈那样的东西。"

当孩子产生这些好奇心时,如果我们不去给孩子解释清楚的话,孩子就会一直缠着我们,甚至会形成"偷窥"这样的坏行为。

3. 引发孩子产生性别误区

孩子逐渐长大后,本身在生理上和心理方面都和之前相比成熟了不少。在性别问题上面,也会有所区别。

可如果我们家长在任何事情上都不避开孩子,孩子就可能会在性别方面产生一个误区。认为男女其实没有区别,因为平常自己的异性家长在洗澡、换衣服方面,从来都不避讳自己。

那么,当孩子去上学的时候也会闹出不小的笑话,会跑去女厕所方便。在这一点上,"儿大避母"行为就很值得学习。

"儿大避母"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1. 使得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

孩子慢慢长大后,很多事情就可以让孩子去自己慢慢去尝试做了,可以自己动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不再依赖于自己的妈妈,他们可以去自己洗澡、自己穿衣服等。这些都可以促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独立的习惯,使得他们长大后能够独立生存。

2. 不会使得孩子出现早熟

孩子一般在三岁以后,就形成了性别意识,他们在生理或者心理方面也会相应地走向成熟。在这个时候,孩子对于性别意识的了解上面,也是在正常逐步的完善。

要是宝妈在孩子的这个时期不避讳,那么就会干扰到孩子的正常成长过程,使得孩子形成性早熟的情况。

孩子就有可能提前去了解一些两性知识,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还会产生不健康的思想,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而"儿大避母"行为,就可以非常有效的避免孩子出现早熟的情况,孩子只要在该了解的时候了解相应的有关知识,就不会导致孩子出现早熟的情况。

3. 可以让孩子提前区分清楚男女有别

让男孩子从小就知道避开自己的妈妈,男孩子就会提前意识到男女有别,自己也知道和女孩子是有区别的。这样男孩子就不会对女孩子做出一些过分的举动还会使男孩子能够在平时变得有担当,不再随意的去欺负女孩子,会帮助女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样就会让男孩子会对女孩子产生尊重,使得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间的关系既不疏远又不亲密。

怎样去培养好孩子的性别意识

儿童性别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在孩子把自己当成男孩或者女孩时,性别分化就开始慢慢形成了。

孩子意识到自身性别所代表的"标签"时,他们就会通过实践的方式去参与一些能够显示其"标签"之下的运动。

在国外,小男孩就会被自己的爸爸带出去滑雪或者游泳,小女孩则会跟随自己的妈妈去学舞蹈。

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更能够使得男孩子养成不畏艰难险阻、顽强的性格;而舞蹈的柔美性正好与女性的身段相吻合,使得女孩子能够形成柔顺、乖巧的性格。

除了一些运动之外,也可以定时的带孩子去参加一些不同的活动。可以带男孩子去参加一些扩展训练活动;带女孩子去参加一些漫展活动等,都是在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性别认同感是指孩子意识到自己具有女性或者男性特征,并清楚地知道其中的内涵。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认为:"当孩子出现同性父母的认同感时,性别认同就会显现。

所以孩子就会去选择一些他们所崇拜的人作为榜样,通过模仿所崇拜的人去获得性别角色,产生性别认同感。

我们要是为孩子培养好性别意识,孩子就会以我们的自身为榜样,学习到他们该学到的行为和技能。

"儿大避母"行为是非常科学的,我们如果使用好就可以促使孩子很清楚的形成性别意识,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妈妈   避讳   力所能及   榜样   男孩子   认同感   女孩子   性别   儿子   爸爸   区别   意识   衣服   事情   情况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