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父母的痛苦

在我们这个人口不到2万的小山镇,几乎没有人不认识我。我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我是一个“人”,而是因为我的两个儿子和女儿都在名牌大学成功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不断有人向我请教成功的经验,我哭笑不得,因为在孩子高考的问题上,我只有无尽的感慨和辛酸。 感谢上帝给了我一对聪明好学的孩子。

成功父母的痛苦


他们姐弟俩从小学到初中的旅程几乎一模一样: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只是女儿善于表达,曾获得“全县小学五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竞赛”一等奖、“全区初中生演讲比赛”二等奖。儿子善于思考,曾获“全县小学五年级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区初中物理竞赛三等奖”。 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尖子班”后,给全家带来了更多的荣誉。她的作文发表在《龙江报》上,其中两篇还出现在为学校争光的《井冈山报》(地区党报)上。1998年,江西省中学生运动会在宁冈县举行。

她成功主持了“省中学生运动会文艺晚会”,并首次出现在省级电视台。此外,她写的英文作文《回到澳门》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英语辅导》杂志上发表,还被该杂志评选为优秀英文作文。 “她应该去‘北京广播学院’或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我从一开始就对女儿寄予厚望。在校长邀请的家长会上,我大言不惭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比如,我女儿想当记者,想当翻译,想当节目主持人。

成功父母的痛苦


我们家长要从各方面为孩子创造条件,不要压抑孩子的爱好,给孩子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让孩子自己选择人生道路... 但说白了,我的做法完全不同。高二开始什么都不交,理科。我女儿说她想学文科,但我不同意。我想让她学习科学。

原因是理科招生人数多,专业多,而且大部分都是热门专业,以后找个理科的工作还是不错的。还有另外两个原因。第一,我们县高中理科有一个“尖子班”,而文科只有普通班。第二,她弟弟明年肯定会学理科,两个人都会学理科,互相帮助。

最后,我女儿妥协了,进了理科班。接下来,我不敢在人前趾高气扬,因为自从分科之后,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也开始下降。到了高二下学期,她已经在排名榜上30以内,再也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

每次上榜,看到女儿排名下降,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要知道,她进入高中时是全县第五名!班主任建议她留级改学文科,但我固执地认为她的学习受学校活动太多的影响,只要她辞去干部一职,成绩就会更好。

成功父母的痛苦


高三开学后,学校接受了我的建议,只让她在学校团委挂个虚设的头衔。一年很快就过去了。虽然老师们对她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但她在理科(数学、科学和化学)上却起不来,所以她在高考中没有取得好成绩。虽然女儿最终考上了一所农业大学,但这与我的愿望相去甚远,没有经过太多考虑就放弃了。

今年复读后,她几乎绝望了。我也拼命帮她,请了最好的老师给她补课,买了很多《高考冲刺》、《高考兵法》和《高考宝典》给她指路,还每天晚上陪她学习到深夜,所以费了很大的劲。高考时,她数学、科学和化学勉强及格。好在她取长补短(语文和英语)可惜专业不理想,因为江西师范大学理科专业没有我女儿想学的新闻学、英语和法学专业。

无奈之下,只好填了“公用事业管理”。说实话,我当时也不知道这个专业在做什么,完全是为了“管理”这个词填的,因为我觉得:如果不能当记者,不能当翻译,不如当个从政的官员。入学后偶尔在媒体上看到,随着MPA(公共事业管理硕士)的崛起,“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将一片光明。

成功父母的痛苦


回头看,儿子。我儿子也凭实力进入了重点高中的“尖子班”。因为老师说他是状元,我从高中就开始规划他的未来。我是医生,我想让儿子学医。就在上海医科大学来我们山区扶贫的时候,我负责接待工作,所以我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上海医科大学的老师了解我的意图后说,除了有一定的实力,更重要的是看你儿子对医学有没有兴趣。

如果没有兴趣,千万不要学医!然后他们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了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儿子,他们学校的一个院长强迫儿子留在大学。结果,不到一年,他的儿子就辍学了,因为他很多科目都不及格。用他儿子的原话来说,“安拉对学医一点兴趣都没有!”第二年,儿子考上了成都西南交通大学,虽然学的是一个冷门又辛苦的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但因为志向、兴趣、爱好,儿子学习非常轻松,学习成绩始终排在全系第一。后来,他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公费攻读博士学位。

第一次听说兴趣对学习这么重要,那我儿子的兴趣在哪里呢?除了打篮球、足球等男生喜欢的运动,我发现他喜欢收集飞机模型、图片和玩具。只要是飞机,他都视之为珍宝,放不下。但是我书架上的医学书籍从来没有被翻过。

要说他儿子认真的特长是美术,他是一个优秀的画家,在全区中学生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我想利用他的优势,请他以后学“建筑学”,因为我发现无论哪个大学的建筑学专业都有一个附带要求:“你需要尝试艺术!”因为这个原因,我也喜欢很多建筑专业很强的学校,但是当我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立刻遭到了儿子的反对。

成功父母的痛苦


不管我怎么说“建筑学”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专业,前景广阔,他就是不感兴趣。“你想学什么专业?”我问他。“航空航天!”他脱口而出。原来他有这样的想法。难怪他收集了这么多飞机模型。但是我不喜欢。我觉得这个专业不如建筑和医学,赚钱也多。 进入高三后,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稳定在全校前三。这时,我的眼里只有清华和北大。

2001年,儿子第一次参加高考。不敢攻清华北大,填南京大学。过了一天,在各方面的蛊惑下,我匆匆回到志愿者名单,再次选择了北大健康科学中心。叫儿子学医是基于三点考虑:一是医学是应用性很强的热门专业;二是让儿子继承我的事业;第三,北大“医学部”的门槛比北大“本部”略低,所以填报北大健康科学中心可以更好的实现我的北大梦。谁知道他又被儿子反对了,还说要去北大本部读书!儿子没有女儿听话,我就不再和他争了。只要你填北大,“校本部”就是“校本部”。 录取结果出来了。

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比我儿子高考低3分。(可惜,我们放弃了。)让人晕倒的是,自从北大“校本部”和北大“医学部”分别招生后,我儿子的分数就卡在了两个“系”的门槛之间。如果他想进“校本部”,他的分数是不够的。他可以进入“医学系”,但他没有填写志愿者。而且因为“不在清华或北大读书”的想法指示我只给儿子填一个志愿,我不同意调剂,所以即使儿子考了“第二名”(只比第一名少一分),他也要接受高分不及格的事实,复读一年。

成功父母的痛苦


第二次高考,他表现不好,考得也不是很好。估计进清华风险很大,好像有可能进北大(医学系)。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主张填“0批次”。除了以上原因,我又让儿子学医,也就是复旦大学的一个招生政策,就是“第一志愿填报复旦医学院可以加10分”。“清华、北大考不上,非得读个复旦?!否则,我们的脸将何去何从?”我求儿子同意,因为我觉得考复旦不是问题。经过一整天的努力,儿子违背自己的意愿,接受了他从未想过要学习的医学专业。对于下一个志愿者,我同意了儿子的要求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到,但是在专业的选择上和儿子有分歧。

儿子想填报《飞机设计与工程》作为第一专业志愿。我不同意。我自信地给儿子看《学什么》(大学校园里的纪录片)。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因为中国的航空工业不是很繁荣,在这样的单位工作时收入不是很高,很多分配到航空研究院的学生最后都辞职了……”结果儿子打不过我。 可能是我的“前世”犯了一些错误,公布的装具分数给了我沉重的打击。

我儿子的分数可以上北大医学院,但是考不上复旦医学院!两次同北大,还有比这一击更痛的吗?虽然儿子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但我一点都不开心。回顾陪伴孩子的高考之路,心中有说不尽的苦楚。

成功父母的痛苦


如果女儿不听我的话,坚持读文科,可能会考上重点大学。如果儿子听我的话,愿意当医生,第一年北大梦就实现了... 过去之后,我无法摆脱失败的阴影。我有说不出的烦恼和无法控制的遗憾,直到最后在《学习》杂志上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失败的原因,我才被淘汰。一是忽视孩子的能力倾向,违背客观规律,强迫文科基础扎实的女儿学理科;第二,他们忽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行为武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为了自己的“北大梦”,他们强迫不想学医的儿子学医。(幸好他们没有看,不然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三是对孩子期望过高,忽视了孩子的实力和水平。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把自己的欲望当成自己的志愿。这三种情况,都不尊重事实,不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尊重历史发展规律,也就是未来是孩子自己走,谁也代替不了! 当我明白了上面的原因,就没有用了,因为高考中犯下的错误对别人来说是一个教训,但对我自己来说,可能会造成终身的痛苦—— 我女儿的“公共服务管理”不是真正的公共服务管理专业,而是原创的“教育管理”。

它的主科是教育学,主要为中等师范学校培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教师,属于冷门专业。“连读个历史和哲学都比这个专业强!至少你可以去中学当老师,”女儿无奈地说。为了逃避就业的尴尬,她选择了考研,为了保险,她放弃了自己喜欢的新闻专业(因为跨专业入学考试的高风险),无奈之下沿着“教育学”的道路进入了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院。现在我有了名声,实现了上名牌大学的梦想,却委屈了女儿,美好的梦想和远大的理想也离她远去。此外,其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也不容乐观。就业不理想,女儿说还得考,但是年龄大的问题让她无法避免高学历女性会遇到的婚姻危机。

成功父母的痛苦


我儿子现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我很高兴我没有被北京大学或复旦大学录取学医。否则,他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因为他说即使他被录取了,他也很可能完成不了学业。他说北航是他最喜欢的大学,可惜没有读他最想读的专业。如果当年我按照他的第一选择报了“飞机设计与工程”专业,正好赶上国家推出“大飞机计划”和“嫦娥奔月计划”。作为一名曾获得北航最高荣誉奖——金质奖章的优秀学生,他一定会被国家选入科研团队,追寻自己探月的梦想。这两个“计划”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是振兴中华的两大航天工程。他们的国际影响力不亚于60年代的“两弹一星”!“计划”的实施时间(2007-2017年)在我儿子的黄金时期,他已经搭上了“班车”,却被我拖了后腿。

女儿的“记者梦”和儿子的“航天理想”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每当我想到他们应该拥有的不可估量的未来,我就会感到内疚、自责、忏悔和痛苦... 后记: 我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和很多爱面子的家长一样,我有很强的名校情结,也很在意大学的名气和排名。我只在填志愿的时候关注学校,不考虑专业。在“当时成名”和“将来成才”之间,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成功父母的痛苦


在普通人眼里,我是一个成功的人。事实上,我是孩子成功的绊脚石。经过7年炼狱般的反思,我对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有了新的认识: 1.对于每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兴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以专业的选择比学校的选择更重要!没有兴趣,不管学校多好多有名,都不应该申请。

2.“兴趣”可以开发一个人的智力,成就一个人的事业,尤其是有才华有抱负的学生和有远大理想有抱负的学生。完全没有必要迁就未来的“饭碗”,打压自己的兴趣,填一些所谓的赚钱专业。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不要考虑专业是冷门还是热门。 3.如果你清楚自己的兴趣,就应该直接申请这个专业。因为一个人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与他是否对自己的专业和将要从事的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考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至少要避免填报自己不感兴趣甚至讨厌的专业。

4.如果考生兴趣爱好广泛,适应能力强,但暂时没有固定的兴趣爱好,可以选择一些基础的、理论的、涉及面广的学科,如文学、历史与哲学、数学与物理等,便于将来跨学科学习或兴趣成熟时调整专业。 5.“兴趣”必须结合各学科的成绩来考虑专业的选择。比如考生对计算机感兴趣,但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不应该报考计算机专业。比如考生对海关和外贸感兴趣,但平时英语考试很难通过,所以不应该报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6.如果你已经看中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但又担心高考分数不够,考不上,可以填一些和自己兴趣相关但不是很热门的专业。

成功父母的痛苦


比如你想学新闻学,你看好某大学的“新闻学”专业,又担心达不到分数,可以填报“中国语言文学”和“编辑出版”相关专业,实现你的记者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医学部   复旦   清华   理科   考生   分数   北大   儿子   痛苦   父母   女儿   兴趣   原因   孩子   学校   大学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