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蒋巍:家长的否定对孩子的影响

家长的否定对孩子的影响

文/刘蒋巍

1.家长为什么要否定孩子?

负面的教育习惯——从过去的童年经历中来。

这个教育习惯谁给我们的?是我们自己养成的吗?如果是,那又是怎么养成的呢?既然是习惯,头脑中就有“惯性”在起作用。那么这“惯性”是哪儿来的呢?当我们仔细在自己的生活空间扫描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是从童年经历中来。负面的思维习惯――从周围的环境中影响而来。

思维习惯就是人们在分析问题、作出决策的时候,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着以前所熟悉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思考,而不另辟新路。我们总是容易陷入己有的思维习惯中而难以有所察觉。

由于我们生活在被否定用语包围的习惯中,于是我们在无形当中,习惯了用否定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用否定的语言教育孩子。并且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我们被环境、被文化“同化”了。

传统教育习惯的影响,思维习惯的控制,使很多家长习惯于用否定的方式对待孩子。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如下:

1、否定性评价:笨,没出息,粗心,慢,懒惰,不专心,不认真,不爱学习,很顽皮,差劲等。

思考:请问,这是我们家长希望的吗?

2、否定性心态:不可能,不指望,不行,没希望,会失败,悲观等。

3、否定性用语:不行,不应该,不要,不能,不许,不准,不可以,不对,不是等。

否定的语言和行为传递的都是负面的信息,把孩子往消极、无助、绝望的方向拉。习惯于被否定、被挑剔的孩子,对他自信心的建立无疑是很大的打击,有的听多了甚至自暴自弃,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同时也强化了孩子对缺点的注意,进而导致孩子出现了不自觉地重复某种缺点的现象,这就是家长们常常苦恼的“越说越不改”“说得越多越出错”。

1.家长否定造成孩子不自信

家长处处否定孩子,就是在给孩子不断泼冷水,给孩子伤口上撒盐,给孩子心灵以打击。给孩子无助感,绝望感,无能感,把孩子挡在了阳光之外,生活在了阴影之下。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三四岁的幼儿心理尚未成熟,还没有完善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对自我的认知往往要仰赖成人的评价,会把父母和别人的评价当成对自己的评价。消极、抱怨的否定性语言只会损伤他的自尊心、抵消他的自信心。如果成人否定自己,渐渐地变成自己否定自己;如果成人肯定自己,渐渐地变成自己肯定自己。孩子是越扬越高,越贬越低。妈妈说女儿计算不行,她还真认为自己不行,下次再做计算题时,自然想到母亲的评价,“可能自己真的不行吧,不然怎么总学不好?”这种自卑感、不自信一旦产生,对数学的厌倦也从此开始了,那么还谈得上什么对数学的兴趣?

教育,往往是体现在细节中的。

2.家长否定造成孩子不听话

身边案例:孩子老是不听话

很多家长头疼。有个家长对我说:“我孩子太皮了,叫他不要把饭端到客厅去吃,他偏不听;说过了饭前不能吃零食,他就要吃;叫他不可以再把果皮乱扔在桌子上,他当做没听见……”

3.家长否定造成孩子不良心理

还有一些父母有这样的想法:一味贬低、否定孩子,甚至用侮辱性的语言来刺激孩子,以为孩子从此会发奋图强,努力拼搏,去“争一口气”,去追求更有价值的生活。这种方法有点类似于“激将法”。但是,这种方法如果能成功的话,也是极个别的,是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人格和心理为代价的,就象是受伤的战士捂着伤口中、拖着病体孤独地在黑暗中艰难爬行。即使他为此拼命追求人世的一切,将来出人头地,做出一番成就,但在他内心深处仍有难以填补的价值空虚感。因为,父母贬低所损害和毁灭的,正是孩子的自我价值感,破坏的正是孩子的自我形象,产生的正是极深的无价值感,严重者甚至会终生都活在无价值的体验里。

家长怎样避免否定行为

否定行为,是一种负面思维方式的反映,让我们看不到孩子正面的一面。

否定行为,是一种消极悲观的评价行为,让我们看不到家庭教育的希望。

否定行为,否定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现在,更是否定孩子的将来,因为孩子学会了否定自己,这将影响到他自己的自我评价和价值定位。

否定行为,否定的也不仅仅是孩子个人,也是在否定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不满意,才会造成对孩子的挑剔、苛求,无限的期望。

我们需要的是心态转换,把阳光放进来,把自己的心态先照亮,之后,用阳光去照亮孩子的心灵!

我们需要的是语言置换,用正面的语言代替负面的语言,先从观念上转变,再从行为上操作!

我们需要的是思考换位,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用宽容、理解的心胸来接纳孩子!

1.用欣赏、鼓励给予孩子肯定孩子们希望被认可、被认同,被肯定,被尊重!孩子是颗嫩苗,正需要我们成人用赏识的阳光,鼓励的春风去呵护他的心灵,用接纳的心胸,理解的态度去温暖他的情感。摒弃那些负面的语言、行为、态度和心态,换用正面的语言、行为、态度、心态,孩子就会在我们营造的阳光环境里绿色地、健康地成长。

家长要摒弃否定行为,并不难,关键是――

要有一种赏识孩子的心态,心态正确了,教育行为才会正确;

要有一种接纳孩子的心胸,接纳了孩子,就告别了否定行为;

要有一种理解孩子的能力,理解了孩子,就转变了教育观念。

2、用正向思维改变教育方式

相信大家都知道,改变说话方式似乎不会难,但也不容易。因为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重复老套的说法,从根本上来说,这是思维方式没有转变过来。

案例:

在美国的小学,教师常常教育家长这样对孩子说话:当孩子的美术作品不够好,你不能说“你画坏了”,而要说“你想想,是不是还能改进些?”

当孩子的功课做错了,你最好别说“你错了,不是这样做”,而要说“你检查一下,有没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去做?”

当孩子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你不要说“你房间太乱了”,而要说“你如果把房间收拾整齐点,我下次愿意光临你的房间”。

美国的教师还特别告诫家长说:“你永远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美国教师教育家长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点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中国的家长都能从保护孩子的自尊出发,用正向的思维来对待孩子,孩子将来也会以正向思维的方式对待别人。相反,如果他从小接触的就是恶意的、否定的言词,他将来也会以“负向的思维”看这个世界。

3、用换位思考理解孩子

我们不是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尊重;不是缺乏教育方法,而是缺乏理性思考;不是缺乏知识、理念,而是缺乏换位思考。

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没有从人格上尊重孩子,没有理智上管住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在我们开始做之前,开始说之前,请在头脑中想想两个问题:

——我的说法、做法,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伤害吗?(比如我当众人的面指责孩子,他会的自尊心受伤吗?)

―—我能理解孩子的痛苦吗?(比如做作业慢,我一直催促,叨唠,甚至指责,孩子会烦、会苦恼吗?)

4.把孩子想象成你的客人

如何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仅仅明白不能用否定行为这一点还不够,因为我们还会因为冲动,不理智而说出不该说的话,负面的话。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立即把孩子想象成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你的客人,这时你对孩子的说话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当我们要对孩子说话时,要想摒弃否定性的语言时,我们就把孩子想象成客人。不信,你试试,是否会改善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刘蒋巍:家长的否定对孩子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否定性   家长   孩子   负面   成人   要说   心态   思维   房间   说话   习惯   评价   语言   价值   阳光   蒋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