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敏感期,给予正确引导很关键,这4个方面父母一定要重视

昨天带孩子出去玩时,碰到一位宝妈说,自己家孩子最近对她的爱太“霸道”了,只要对别人家的孩子逗一下,孩子就说不行,抱一下别的孩子,更不行,非得缠着必须得抱她,最近更是,带孩子去看望一个新出生的小宝宝,回家后,就问自己家孩子:“小宝宝可爱吗?”孩子说不可爱,妈妈就逗他说:“爸爸妈妈再给你生一个妹妹吧。”没想到孩子听了,非常生气,并且说:“我不许你生小宝宝!你是我的妈妈!我也不许你喜欢别的小朋友,你只能喜欢我一个人!”一边哭一边说着,妈妈看到她这样,有点不知所措了。

其实,很明显,这是孩子进入了情感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孩子对身边的人,尤其是自己熟悉的、最爱的人会产生一种近乎“霸道”的爱。

在孩子敏感期,给予正确引导很关键,这4个方面父母一定要重视

如同身体的健康需要物质营养,孩子心灵的成长与心理力量的强大也需要获取足够的心理营养,需要安全感,作为父母,在了解孩子敏感期的特征之后,必须慎重考虑如何帮助孩子解决敏感期出现的问题,从身心上关心、理解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在孩子秩序敏感期,不要让孩子的安全感缺席

孩子在秩序敏感期会有一些近乎偏执的原则,而且对于秩序的破坏往往产生大哭大闹等过激反应。家长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秩序感,尽量给孩子提供符合他内心秩序的环境。孩子在这一时期会产生很多看似无理的需求,如果需求是合理的。那么妈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对于不合理的需求,妈妈就需要灵活变通,你可以通过拥抱、讲孩子能听懂道理、或者转移他的注意力、寻找替代目标等平息孩子的情绪!切记蛮横镇压……

记得有个好朋友跟我分享过他们家孩子的一件事情:

有一天,朋友正在上班,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说他们家孩子林林把小朋友的头给打破了,朋友赶紧到了幼儿园,老师告诉说:“林林最近变化很大,在课间活动时,她在看书,有个小朋友过来想跟她一起看,林林不肯,小朋友就伸手去抢,没想到林林大哭,并且拿了窗台的花盆砸在小朋友的头上。”

听了老师的话,幸好小朋友只是破了点皮,林林原来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怎么突然变得跟换了个人一样呢?看到林林一直抱着的书,朋友才忽然明白了,原来这本书是爷爷临走时给林林买的最后一本书,因为奶奶过世的早,林林从小是爷爷带大的,对爷爷特别依赖,随着孩子的长大,朋友觉得林林应该学会独立了,不能一直让老人带了,就买了票让爷爷回老家了,在火车站,林林抱着爷爷不肯撒手哭的几乎背过气去,朋友却近乎蛮横的将林林从爷爷怀里夺了过来,朋友想的是,孩子跟爷爷感情好,不舍得分开是正常的,等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没想到,林林会在性格上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这让朋友追悔莫及。

在孩子敏感期,给予正确引导很关键,这4个方面父母一定要重视

林林的改变是跟爷爷的离去有关,对于孩子的转变,朋友并没有在意孩子心里这份沉甸甸的感情,而是近乎蛮横的斩断了它,给孩子造成了伤害,所以导致林林将这份伤害用自己的方式“转嫁”到了他人身上,造成了另一位小朋友的受伤。

对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人物依恋是孩子秩序敏感期的一种表现,而父母如果急于培养孩子独立、坚强的性格而忽视了这一表现,将孩子硬生生从熟悉的环境中剥离或者从他人身边分开时,孩子的眼泪和抗议会让大人认为是没出息的表现,会更加坚定了决心。

秩序的破坏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带来思维,感觉,情绪和心理的混乱,从而使心智和性格发展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当秩序敏感期到来,我们一定要保护,理解,尊重,协助我们的孩子,给他们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

同时,要记住:只有更多的爱和理解才能呵护孩子幼小敏感的心灵,才能让孩子在安全的港湾里快乐健康地成长。

在孩子敏感期,给予正确引导很关键,这4个方面父母一定要重视

我们要允许孩子慢一点,再慢一点

记得在我女儿三岁时,有一次带她在公园散步,一只很小的小狗跑了过来,十分可爱,女儿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一直盯着狗狗,直到小狗跑到拐角消失了,她拉着我一起追了上去,追了一段时间,终于在一位老奶奶的身边看见了小狗,女儿用手指着小狗,我知道她是想摸摸,于是在征得老奶奶同意后,女儿摸着毛茸茸的小狗,开心的不得了。

后来我们在回家路上,走到一家小超市门口,女儿被不停开关、并且发出“欢迎光临”的声音吸引了,于是我陪她进出了好几次,让她感受到了她想要的欢乐。

在回家路上的过程中,女儿一直不断地被其他事情吸引着,每次我都停下陪她一起去探索,耐心地等着她。

在孩子的敏感期,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和成长空间,让孩子慢慢长大,顺利度过敏感期。

“妈妈,你等等我。”有多少妈妈会在孩子提这样要求时候微笑着回答:“好的,宝贝,你慢慢来。”我们总是火急火燎地想让孩子成长为我们想要的样子,总是认为孩子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一只小狗、一扇自动门,哪里值得我们浪费时间去等待孩子?不如背几首唐诗,学几首歌谣,这样还能提升孩子的智力。

可是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往往忽视了孩子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他们对外界事物热列的爱和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他们在注视被我们认为微不足道的事物时,实际都是在飞速发展他们的各种敏感力,如果一旦被粗暴打断,就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而敏感期被错过,是终身都补不回来的。

就像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里写到,【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在孩子敏感期,给予正确引导很关键,这4个方面父母一定要重视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是没有条件的

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最无条件的爱,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一个做幼师的老师,曾经说过一件事,在幼儿园放学时,班里剩最后一个小朋友鑫鑫了,没一会她哭着说:“老师,妈妈不要我了。”老师很吃惊,问了才知道,原来鑫鑫妈妈说在幼儿园不乖的话,就不来接她了。

后来鑫鑫的妈妈来之后,老师严肃地指出妈妈的错误,她说的话对鑫鑫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妈妈很后悔,没想到自己随口说的一句话竟然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多少次当孩子不听话、调皮捣蛋的时候,我们说:“再这样,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很有震慑力,孩子往往立刻变得很乖,然后按大人的意志行事,大人们自然也很开心,是啊,孩子乖巧听话,怎么不是一件舒心惬意的事呢?可是,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给孩子又带来了什么呢?我们违背了他们内心的意志忽视了他们内心的感受,用强硬的态度让他们不敢为拗,而我们所利用的武器正是平常口口声声所说的“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在孩子处于爱的敏感期的时候,尤其对于父母的爱,他们全身心地渴望并依恋着,这是他们最大的安全感,对于大人吓唬他们的话,他们并不知道那只是一种恐吓,而是信以为真,尤其是听到爸爸妈妈不要自己时,更会害怕、恐惧,完全地失去安全感,我们难以想象,一句恐吓的话在孩子心中会引起多大的惊涛骇浪,所以,请我们的爸爸妈妈像自己所说的那样,真正无条件地爱孩子吧,给他关爱,给他们指引,让他在爱的港湾中幸福成长!

在孩子敏感期,给予正确引导很关键,这4个方面父母一定要重视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要时常擦拭

生活中,父母会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通过孩子来实现。成长中,父母看到孩子身上的毛病,其实是自己的投射,其实是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网上有个段子:一群孩子在聊天,说两只鸡不会飞,结果就努力下个蛋,然后孵个小鸡,训练小鸡起飞,小鸡飞不起来,还责怪小鸡。

批评指责孩子,你不喜欢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都在你的身上!有家长不理解为什么要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要向孩子学习?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日叫《镜子》,可以看一看。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又未尝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父母在亲子关系中会经常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吗?

如果经常使用,孩子在生活中也会经常使用。

在英国有一个爱德华家庭,是真正的书香门第。老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

他的子孙有13位当大学校长,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

同样在英国,另一个珠克家族,与之相比则大相径庭。老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这个家族至今已传下八代,其子孙后代中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汉,400多人酗酒致残或死亡,60多人犯过诈骗或盗窃罪,7个杀人犯,整个家族没有一个人有出息。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做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该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影响的结果。

如果母亲爱打扮,其女儿也必然是爱打扮的。若母亲是多舌的,女儿也不例外。同样父亲好喝酒,儿子也会喝酒;父亲说脏话、粗话,则孩子也是如此。这已成为家庭教育的定律。

作为父母,不要和孩子讲太多的道理,而应用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们,给他们做好榜样,让他们在实践中感知那些道理,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正如有人所说,孩子的心是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在孩子敏感期,给予正确引导很关键,这4个方面父母一定要重视

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们应该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注【涵妮妈妈育儿经】,在这里获得更多的育儿知识,帮你解决育儿难题,如果你有好的育儿心得和体会,欢迎一起分享,让我们科学育儿,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儿有道的好妈妈。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爱德华   敏感   父母   孩子   小鸡   小狗   安全感   秩序   小朋友   爷爷   重视   正确   女儿   关键   妈妈   老师   心理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