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园分离焦虑的6种哭泣类型,你家孩子中招了哪种呢?

昨天跟同学聊天时,说到她家孩子糖糖已经2岁半了,糖糖的个子跟小区里3岁的孩子比起来还要高,同学就想等到了9月份就可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了。用同学自己的话说,实在是“没办法”。

同学和老公平时工作太忙,家里还有个刚刚上小学的大宝。而老人带娃不是过分溺宠,就是怕糖糖被欺负,不让她跟其他小朋友玩。

同学觉得在幼儿园里,有老师带着玩游戏、读绘本。孩子的一些小毛病,比如任性啊,乱发脾气啊,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缓解。

那么,早送孩子入园真的好吗?

孩子入园分离焦虑的6种哭泣类型,你家孩子中招了哪种呢?

孩子入园分离焦虑的6种哭泣类型,你家孩子中招了哪种呢?

父母早送孩子入园的理由

有的妈妈想早些把宝宝送到幼儿园,最常见的理由有以下几种:

1、在幼儿园玩儿

在哪里都是玩儿,幼儿园有专业老师看护,安全有保障,营养搭配也合理,玩耍的小朋友也多,还能学些东西,比家里好,所以去幼儿园玩会更好。

2、家里没人照顾

父母要工作,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孩子在2岁以后,会更加淘气,老人追都追不上,而且很难请到合适的保姆,所以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家里老人能更省力、省心。

3、黏人

有的孩子很黏人,父母想让他早点儿独立,提高自理能力,于是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去。

4、玩伴多

有的父母觉得孩子玩伴很少,不能很好地锻炼社会交往能力。如果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5、早适应

有的妈妈认为早点儿送孩子去幼儿园,可以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让他们尽早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孩子入园分离焦虑的6种哭泣类型,你家孩子中招了哪种呢?

孩子入园分离焦虑的6种哭泣类型,你家孩子中招了哪种呢?

3岁前入园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影响?

不管父母有多少不得已或者美好的设想,都不能忽视过早入园对孩子成长的不良影响:

1、孩子可能富有攻击性

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指出:

婴幼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的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的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如果幼儿园老师经常换来换去,比如老师休假、培训等,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是很难适应的。

结果显示,那些待在幼儿园时间较长的年龄较小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打架、爱争吵等问题。

2、容易生病

相对于较大的孩子来讲,小宝宝的自我保护能力差,抵抗力也低,当天气变化的时候,不能适时穿脱衣服,抵抗力差,容易生病。

当班里有生病的小朋友时,也容易被传染。孩子年龄越小与父母分离时焦虑情绪越强烈,这种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进食,进而会影响孩子的抵抗力,因此特别容易生病。

3、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2岁半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

就算是最先进的幼儿园里也缺少妈妈一样的情感沟通。

幼儿园里一个老师照顾几个孩子,无法同时满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要:拥抱、游戏、聊天、呵护等。当孩子的需要得不到回应和满足时,他们会感到孤独

英国剑桥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兰姆和同事在3000名幼儿中展开了研究:

发现,入园后前9个月儿童体内的应激激素——皮质醇的水平是未入园的同龄孩子的2倍,说明上幼儿园的幼儿年龄越小,压力值就越大,压力积聚久了就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所以太小的孩子,心智发展不够成熟,语言发展有局限性,他们还不会调节情绪等,这些问题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负担,羞于与人交往。

孩子入园分离焦虑的6种哭泣类型,你家孩子中招了哪种呢?

孩子入园分离焦虑的6种哭泣类型,你家孩子中招了哪种呢?

怎样应对孩子的入园焦虑?

一到开学,幼儿园门口就上演“哭闹大战”。

有的孩子咧着嘴大哭,抱着妈妈大腿死活不撒手,等妈妈皱着眉头把孩子推进去扭身离开时,孩子拼命冲到紧闭的大门前大哭,惹得妈妈都要哭了。

孩子离开家,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在一起吃、住、玩儿,会不适应,思念父母,就会导致焦虑。

而哭是孩子面对陌生环境的一种心理保护,是孩子恐惧、害怕情绪的反应,表达出来会更好一些。

不管孩子多么不愿意和妈妈分离,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都要入园。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克服焦虑,及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孩子入园分离焦虑的6种哭泣类型,你家孩子中招了哪种呢?

让孩子顺利度过焦虑期,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孩子的哭泣

我们有必要了解孩子的几种常见的哭泣表现。

第一种:不停哭泣型

从家门口出来一直哭到幼儿园,在幼儿园还是不停哭,时而低声抽泣,时而大声啼哭,短则一周,极其个别者可能长达3个月

第二种:哭闹型

有行为上的反抗,比如扔东西,甚至会打人、踢人、赖在地上不起来。此类孩子一般都比较外向好动,喜欢从行动上发泄不满。

第三种:默默含泪型

一般孩子都是静静坐着,但能看出来孩子内心很难受,却不用行动表达,此类孩子大多数性格较内向,但并不绝对。

第四种:综合型

即兼具上述各种情形,怎么发泄舒服怎么来。

第五种:受人影响型

自己不哭,一旦其他孩子哭了,便会被带动哭起来,此类孩子一般比较有同情心,喜欢关注他人。

第六种:后哭型

刚入园时孩子不哭,但等其他孩子情绪都平复了,他反而大哭起来,此类孩子一般喜欢刺激,失去入园的新鲜感后,他就会厌倦从而哭闹起来。

对于孩子的哭泣,老师有办法应对,慢慢就能改善,父母不要太在意,更利于孩子适应园内生活。

孩子入园分离焦虑的6种哭泣类型,你家孩子中招了哪种呢?

2、父母不要焦虑

父母要努力克服分离焦虑,不要坐立不安地想着孩子在园里的表现,而是应该平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分离焦虑不仅是孩子才有的,离开孩子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都会产生这种情绪。

孩子刚入园时,哭闹是很正常的事,父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要焦虑。

而且,这段时期是为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关键期,作为父母应该首先克服自己这种与朝夕相处的孩子分离焦虑状态,到时间就必须离开,让孩子更早、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3、用玩具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入园的刚开始几天,给孩子带上他最喜欢的玩具,能够安抚其情绪,增加安全感。

4、 随时给孩子鼓励很重要

通过拥抱、亲吻等传达爱的方式去鼓励孩子,让他们有勇气去面对新环境。

5、角色扮演游戏
可以跟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父母扮演园长,让孩子经历一遍在幼儿园的体验,鼓励他们去探寻这个新的环境,也告诉他们这不仅能认识很多小朋友,还能让自己变得更勇敢,在安抚他们自身焦虑情绪的同时,也内化了成人的期望表现。

孩子入园分离焦虑的6种哭泣类型,你家孩子中招了哪种呢?

涵妮妈妈寄语:

孩子入园有分离焦虑其实是件很正常的事儿,这是孩子跨入独自社交的第一步,是他成长的一部分,父母不必过于焦虑,平常心看待就好。

我们要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孩子有能力逐渐适应并习惯幼儿园生活。

关注【涵妮妈妈育儿经】,在这里获得更多的育儿知识,帮你解决育儿难题,如果你有好的育儿心得和体会,欢迎一起分享,让我们科学育儿,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儿有道的好妈妈。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焦虑   孩子   安全感   小朋友   幼儿园   情绪   家里   幼儿   年龄   父母   同学   类型   妈妈   老师   环境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