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表现出粘人、爱哭,是情感表达敏感期到了,3个方面正确应对

昨天跟朋友聊天时,她说到最近有一次因为工作原因没有到幼儿园接四岁的女儿贝贝。

一开始,贝贝并没有着急,和其他几个小朋友在教室里玩。后来,当班上的其他小朋友都被家长接走之后,贝贝便坐在座位上哭了起来。老师见状,赶紧走过去安慰她,而她却哭着说:“妈妈不要我了,怎么办?”

老师安慰道:“别着急,妈妈是有事给耽误了,一会儿就来接你了。”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老师还播放了她最喜欢看的动画片,但是贝贝却一直闷闷不乐的。

后来,朋友去接贝贝时,她并没有像往常那样高兴地跑过去,而是委屈地大哭起来,并抽泣着问:“妈妈,你是不是不要我了?”

朋友急忙说:“傻孩子,妈妈就你一个宝贝,当然要你了。”

“那你以后能不能早点来接我呢?”

“没问题,妈妈下次一定会准时来接你的!”听到妈妈这样说,贝贝停止了哭泣,跟着回家了。

当孩子到了四五岁的时候,会进入情感表达敏感期:突然非常依恋父母、黏着父母,对父母的态度、情绪非常敏感、脆弱,会因一点儿小事而哭哭啼啼。

作为父母,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读懂他的情绪,并尽量满足他的情感需求。

孩子表现出粘人、爱哭,是情感表达敏感期到了,3个方面正确应对

解读孩子的情感表达敏感期

情感表达敏感期:

4-5岁的孩子,进入该时期,会表现出非常依恋父母、粘人;对父母的态度、情绪非常敏感;变得比之前脆弱。

像上面朋友家女儿贝贝,如果放在4岁以前以前,也许不会有如此的表现,但是当她对情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之后,就会对父母的态度变得敏感,会因为一点小事就觉得委屈,甚至认为妈妈不要自己了。毫无疑问,这就预示着孩子进入了情感表达敏感期。

情感敏感期是孩子从依恋走向独立的过程,在这个阶段,父母要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只有获得情感满足,孩子才能安安心心的走向独立,他要有足够的爱来确定,无论如何父母都是爱他的,支持他的,然后才能独立。

孩子为什么会经历这样一个特殊的敏感期呢?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与父母的分离

在孩子三四岁之前,父母一直用自己无微不至的爱陪伴着他成长,他已经习惯了父母给予他的爱。但是,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孩子要上幼儿园了,这意味着他要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要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这种改变自然会让他表现出不安、恐慌。

孩子表现出粘人、爱哭,是情感表达敏感期到了,3个方面正确应对

其二,认识到表达情感的喜悦

当孩子逐渐意识到包围在身边的爱时,他内在的情感世界被唤醒了,他突然发现,情感世界是可以互动的。

所以,他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用亲吻、抚摸等形式向喜欢的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当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后,就会有一种情感得到释放后的巨大喜悦。

其三,对感情有了深刻认识

对于三岁之前的孩子来说,当他与父母分离时,会大声地哭闹,这是因缺乏安全感而自然流露的一种情绪反应。

但是,到了四岁之后,他有了丰富的情感,对情感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果父母没有陪伴他,没有及时去幼儿园接他放学,他就会伤心、哭泣,会觉得这是父母不爱自己的表现。

然而,面对孩子在这一敏感期的种种表现,很多父母因为不理解将其定义为脆弱、承受能力差、爱哭等,会因此而无视他的感情,甚至会压制他把自己的情感表露出来。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任何一种情感只有表达出来,才有积极的意义,而且,人的生命是依靠爱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人的童年情感经历将会决定他将来的情感状态。

所以,当孩子的情感表达敏感期到来的时候,我们要尽量满足他的情感需求,要学会接纳他的感情,从而让他拥有更丰富的情绪和更有意义的爱。

孩子表现出粘人、爱哭,是情感表达敏感期到了,3个方面正确应对

孩子表现出粘人、爱哭,是情感表达敏感期到了,3个方面正确应对

对于黏人的孩子,父母要给予表达情感的自由

孩子特别喜欢黏着妈妈或爸爸,对妈妈的态度、情绪非常敏感,非常依恋。

这说明孩子并不是脆弱的,而是开始表达情感,关注父母是否爱他。

孩子在0~3岁之间,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妈妈,所以他对妈妈的依恋是任何人所无法替代的。

在亲子交往中,依恋是一种充满情感的、积极的心理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情感世界会被父母唤醒,他会特别喜欢黏着妈妈或爸爸,享受着来自父母的爱与温暖。

敏敏从3岁开始上幼儿园,一开始表现得挺积极,每次都会愉快地挥着手跟妈妈说“再见”。一年之后,她突然变得特别黏人,每次妈妈送她上幼儿园,她都会拉着妈妈的衣角不让走,并且会不停地叮嘱妈妈:“妈妈,记得早点来接我,别忘了。”当妈妈来接她放学的时候,她会兴奋地来到妈妈身边,缠着妈妈,让妈妈带她玩,并给妈妈讲幼儿园的事情。如果妈妈去做饭,她也会一直跟在妈妈身边。总之,敏敏的吃喝拉撒睡,都要妈妈来陪。

如果家里有像这个敏敏一样的“小黏人”,恐怕很多父母都会感到麻烦,甚至会拒绝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

其实,孩子有这样的表现,是在表达她自己的情感,关注我们是否爱她,也是在向我们发出信号:我想跟你们在一起,我需要你们的陪伴。

这种出于本能的对母爱、父爱的需求恰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恰当的“黏人”,也有利于孩子日后的人际交往

孩子表现出粘人、爱哭,是情感表达敏感期到了,3个方面正确应对

所以对于孩子的“黏人”表现,我们要这样做:

1、要读懂孩子对情感需求的行为

对于处在情感表达敏感期的孩子来说,我们一定要读懂他的行为。不然的话,很容易误会孩子,从而使他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比如,孩子明明自己会穿鞋子,却撒娇地让我们帮他穿;我们刚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来,他就要撒娇地让我们抱抱。

这时候,如果我们认为这是孩子懒惰、依赖的表现,那就真的误解了他。因为,孩子的真实意图很可能是想从我们这儿获得关爱。

2、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当孩子向我们索求关爱时,如果我们没有满足他的情感需求,他幼小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甚至认为爸爸或妈妈不再爱他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满足他的情感需求,向他表达我们对他的爱。

有一次接女儿从幼儿园回家,一进门,她就央求我道:“妈妈,你陪我玩会乐高吧”,我本来想去做饭的,听到女儿这样说,便一口答应道:“好,妈妈陪你玩一会,不过,只能玩10分钟哦,我们定个闹钟,因为我还要做我们的晚饭。”

其实,我们一旦满足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他们就会坚定地相信,爸爸或妈妈是爱我的。

如果我们因为忙于自己的事情而无法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那么就要向他说明原因,得到孩子的谅解,并在忙完事情后及时满足他的情感需求。

3、给孩子表达情感的自由

孩子在这一敏感期,除了特别在意父母是否爱自己之外,还常常会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表达爱。

比如,有段时间女儿特别喜欢往我怀里钻,还喜欢亲吻我的脸,有时还会给我梳辫子。在这时候,我们千万不要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或心情好坏作出反应,而是要读懂孩子的行为举止,高高兴兴地接受她的爱,积极主动地配合孩子。

孩子表现出粘人、爱哭,是情感表达敏感期到了,3个方面正确应对

孩子表现出粘人、爱哭,是情感表达敏感期到了,3个方面正确应对

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用哭泣表达情感

瑞士和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阿尔戴·索尔特告诉我们:哭泣是对自我修复的天然工具。

尤其是孩子,当他们还无法准确的用语言表达情绪的时候,他们只能用哭。即使是大人,有些时候也需要哭出来来表达情感。

每个孩子都会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孩子在3岁之前,一般会因生理方面的原因而哭泣,如饿了、尿湿了、身体不舒服了等,很少因为情感因素。

当孩子处于情感表达敏感期的时候,他对委屈是非常敏感的,比如,我们没有及时去幼儿园接他,小朋友没有叫他一起出去玩,他失去了一件心爱的玩具,我们误解了他等等。这时候,孩子都会用哭泣来表达内心的委屈。

有次带女儿去公园玩,在花坛边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一层皮,并且也流血了。

因为有点疼,女儿掉眼泪抽泣着,我一边把她抱在怀里,一边对她说:“妈妈知道你摔倒了有一点疼,不过,等咱们回到家,就给你把伤口包扎好,不会觉得疼了。”她点点头停止了抽泣。

回到家后,婆婆看到女儿的伤口,大声说:“带孩子得好好看着点,都擦破皮流血了,孩子能不疼吗?”一边心疼地安慰女儿说:“摔疼了吧,快让奶奶看看”。

没想到,婆婆的这种安慰方式却惹得女儿嚎啕大哭,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样。

女儿的这种委屈是在婆婆的过分渲染中被激发出来的。因此,当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用理智的态度对待他,要理解、关爱他,从而驱除他内心的委屈。

1、认同并理解孩子的委屈

当孩子受了委屈之后,他希望对最亲近的人倾诉,作为父母的我们自然就成了他的首要倾诉对象。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并不需要我们为他做主,或替他讨回公道,只需要我们理解他的感受,认同他的委屈。

有一次,去幼儿园接女儿,路上碰到女儿的同学晓彤在伤心地哭泣,连忙问晓彤:“发生什么事情了?”

晓彤哭着说:“我看到宁宁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也想加入,他们不让我一起玩。”

在一旁的晓彤妈妈听了哈哈大笑说:“傻孩子,就这么点事情,还值得哭。好了,咱们赶紧上车回家吧。”

妈妈的话并没有打开晓彤的心结,她反而哭得更伤心了。

在这里,晓彤之所以会哭得更伤心,是因为妈妈没有理解她的感受,没有认同她的委屈。长久下去,孩子就会渐渐不愿意向父母倾诉内心的委屈了。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孩子内心的委屈得不到及时消除,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当孩子向我们倾诉他的委屈时,我们要耐心地倾听他讲述,让他把内心的委屈一吐为快。当孩子倾诉完内心的委屈之后,我们不要急着讲大道理,而是要对他的委屈表现出同情和理解。

比如上面晓彤的事例,我们可以这样说:“他们不让你玩,你很不高兴,妈妈能够理解”。用这样理解的语言会让孩子感到心有所依,心里就会好受一些。

然后,我们再给孩子分析一下事情发生的原因以及正确处理的方法,他就会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内心也不会留下阴影。

孩子表现出粘人、爱哭,是情感表达敏感期到了,3个方面正确应对

2、允许孩子用哭泣表达情感

哭泣,是一种情绪表达方式,任何人都有权利用哭泣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然而,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哭泣是一种脆弱、懦弱的表现,会强制性地剥夺他哭泣的权利,尤其是对于男孩。

事实上,孩子任何一种情感的产生都是有理由的,也是正常的,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哭泣。而且,哭泣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减轻痛苦,释放坏情绪。

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用哭泣表达情感,表达内心的委屈。

不过,凡事都要有个度,如果孩子特别爱哭,我们就不能坐视不管了,而是要寻找他爱哭的原因,并对症下药。

比如,孩子试图用哭泣的方式引起我们对他的关注,那么,我们就不要只在他哭的时候才关注他,在平日里也要多给予他关注,这样,孩子就会慢慢远离哭泣。

涵妮妈妈寄语:

父母在发觉孩子可能进入“情感敏感期”的时候,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背后的原因,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不能指责孩子,更不能置之不理。

关注【涵妮妈妈育儿经】,在这里你能获取更多的育儿知识,帮你解决育儿中的难题,如果你有好的育儿心得和体会,欢迎一起分享,让我们一起科学育儿,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儿有道的好妈妈。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贝贝   敏感   孩子   情感   都会   爱哭   幼儿园   委屈   脆弱   内心   情绪   正确   父母   女儿   需求   原因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