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中文系要这么丢人吗?哀悼词都能漏洞百出?




复旦大学如今几日可是一点也不消停。


先是数学学院书记猝故不禄(未曾防备被刺身亡),修文地下(文人死之悼词);


复旦中文系要这么丢人吗?哀悼词都能漏洞百出?

犯罪嫌疑人复旦校园里被民警控制,问其杀人动机


后有中文系系主任动而得谤,说他给书记写的祭文实实是文不逮理,甚至以辞害志(一个微小的动作都要被众人嘲讽,写的文章辞不达意,无法准确表达思想)



前者逝者已矣,后者如斯,此间不论。但后者得说说,复旦中文系主任朱刚之被诽,起因居然是一篇诔(lěi)文?


复旦中文系要这么丢人吗?哀悼词都能漏洞百出?


诔文:诔文,文体名,又称“诔辞”、“诔状”、“诔词”



哀祭文的一种,叙述死者生平,相当于如今的致悼辞或哀悼文章,起源于西周的赐谥制度,最早有记载的诔,是《礼记。檀弓上》。




简单说,诔文干啥使的呢?述德和写哀。



以颂扬的笔调叙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以回忆的方式寄托自己的哀思。



被改成了这个样子:


复旦中文系要这么丢人吗?哀悼词都能漏洞百出?


这,斯文何在?怎么解释?



从朱刚公开的简历可见:1987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曾经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现中文系系主任。



这个title够吓人的哈。不至于啊,那他写这么一段,又是引经据典,又是波诡云谲的,是意欲何为?


复旦中文系要这么丢人吗?哀悼词都能漏洞百出?



欲解其意,先观其脉。



先看首当其冲,众口烁金,三人市虎的这个大标题吧:啥叫求人得仁。



放到这里是想表达个啥?



求仁得仁 q iú rén-dérén(拼音)



try to find humanity and finally get if i want sth. and succeed in getting just that(英文)




厉害吧,那么这句它到底是夸一个人为了理想牺牲呢,还是坏话,说一个迂腐或者这样做不值得呢?否则,何以怨?(要是纯粹夸一个人的话,那他有什么好怨的呢?)



先看看圣人自己当年是怎么说的,完整的故事是这样的: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卫。这故事有点长,但是是理解复旦诔文事件的关键,感兴趣的话你要认真看。



话说,卫国国君卫出公辄正碰到一件麻烦事:他流亡海外多年的老爸要回来了。



你说这王位让还是不让呢?当年他老爸蒯聩本来是要继承卫国的世子,却弑母未遂,负罪出逃,投奔到了卫国的死敌晋国,于是就轮到他的儿子辄登位。



后来晋国支持蒯聩回来夺位,父子之间,方祸起于萧墙之内。




“求仁得仁”的故事就从这里生发的。



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贡的意思呢?老师你没看出来这当儿子的也就是现任国君,就等着你出面支持他的吗?那老师你是去还是不去呢?



孔子当时正在眯着眼睛晒太阳(很可能是肚儿太饿了节约体力),听到两个急吼吼的弟子的建言之后未动声色,只说了一句:必也正名乎。



意思说,这事得先把君臣、父子概念说清楚啊,我不能盲目地帮哪个!



子贡一听就急了,说老师你太迂腐了吧。难道因为要守所谓的伦理道德,给这两个争夺王位的正名,那你就不要你的政治抱负了吗?



难道你在幻想:卫出公(儿子)退位向父亲道歉,而蒯聩(父亲)又感动得愿意让国当个不管事的太上皇?



夫子啊夫子,你别傻了。子贡是大商人,考虑问题一向实际的。



另一个学生,冉有就比较有智慧,他侧面问老师的态度。那老师你觉得当初饿死在首阳山的那两个哥们,怎么样?



大家也都知道了,伯夷和叔齐这对兄弟后来虽以不食周粟,饥隐首阳山著称。



但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知道伯夷叔齐这两个兄弟真正的饿死的原因吗?



他俩之所以"沦落"至此,一开始就是为了兄弟相让,谁都不想继父位称君。



话说商末,孤竹国君要他的儿子叔齐做继承人,但他却在父亲逝后坚持把位子让给哥哥伯夷。



而伯夷呢,也一样坚持不就。这两人,做弟弟的认为君位该传长子,做哥哥的则主张父命不可违,相持不下。



后来伯夷索性逃跑,没多久,叔齐也跟随大哥而遁,后世传着传着就成了"佳话"。



得,为了一段佳话,两个不爱江山也不能不吃饭的哥们,一块饿死在现今洛阳附近偃师的首阳山上。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揣摩一下当时夫子说“求仁得仁,又何怨”的心态呢?




很明显啊,孔子的真正意思是说:你两个说是为了理想,其实也许并非本意,不是谁都不愿意当王,让来让去的,最后上了山,挨饿受冻,但既然走上了自己选的道路,那就要流着泪坚持走完啊。




简言之:NO ZHUO NO DIE(不作不死)



孔子实则是在嘲讽:求仁而得仁,何怨乎?是孔子对伯夷,叔齐的评价。



可是实际上这句话听起来更像是“你™自己选的路,走成什么样怪不得其他人,都怪你自己!”


甚至发展到如今,还含有某种“罪有应得”的意味。


比如,某贪官贪腐被抓,我们就可以说他:罪有应得,求仁得仁。


哎呀,不得了,这个漫长的“求仁得仁”的故事讲完了,让我们回过头来看复旦大学中文系系主任的诔文。


“求仁得仁,永珍安息”,做过前古文教研室主任的朱老师,您是真心要把这个词错用在王永珍书记身上吗?


复旦中文系要这么丢人吗?哀悼词都能漏洞百出?



文章中的硬伤当然还不止这些。



复旦这事也不是头回发生,前些年有清华大学顾校长在接待两岸同胞的时候,赠品中书写的黄遵宪的诗《赠梁任父同年》的“瓠”上卡壳:


寸寸河山寸寸金,瓠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其中,第二句首字“瓠”读作hù,长江中下游一带称“瓠子”,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夏天开白花,果实长圆形,成熟后剖开可做瓢用。


“瓠离”就是把瓠剖开,跟瓜分豆剖的意思差不多。



因此,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两岸分离的悲苦,后两句表示要像精卫填海一样,担负起救国的大任。



顾校长在念这首诗时,念到“瓠离分裂力谁任”时,就被“瓠”字卡住了,他竟然不知道这个字该怎么读。后经人提醒才得以圆场,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场面相当尴尬。



还有人大的校长纪宝成在2005年的一次欢迎致辞中激动地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流火”的“流”,指移动,落下。


这里所指的“火”不是像火一般的天气,而是一颗星的名字。“七月流火”准确的意思是“天气转凉了”,而不是形容“天真热”,更不能形容热情。


从瓠离分裂到七月流火,从七月流火到求仁得仁,中国的大学的校长大人和系主任们,真是“求锤得锤”。



最后加一点硬知识,作为这篇考据训诂之小文的终了,举凡诔文,祭文、甚至哀辞,文首是要有“惟”来起势,而文末要有“尚飨",作为敬语做结。



如曹雪芹的《芙蓉女儿诔》,起首一句就是:“惟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



有如欧阳修《寄石曼卿文》之结尾: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



所以最后,请允许在下为复旦大学中文系系主任这篇诔文改文:

岁惟辛丑,律中蕤宾,淫雨霏霏,风气迷离,永真罹难,已逾十日耳,故人凄其相悲,同祖送别于今日,幸有复旦黉宫,诏谕天下,真相始明,令妖言不能流播惑众,奸宄安能行于世。

人殁已久,风绩湮歇,采诸传闻,不可考信,诔状虽在,言与事浮,初,事起于青萍,怒行于肘腋,实如棋局之难料,又似玄机不能参,使君能葬之中野,以安其魂,不封不树,日月遂过。昔日谣言蜂起,谄媚宵小,毁谤滋生,唯我同侪,不为所动,乃爱校使然,亦自有公道人心耳。


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嗟乎永珍,质则金玉,性则清泉,丈夫之德,表于事行,君子之泽,五世不斩;区区十日,不足为道;夙遭不造,茕茕在疚,卜葬既从,大隧既通。漫漫长夜,窈窈玄宫。惜古仁人之心,非求仁得仁,乃以天地万物为刍狗,则斯仁必至。尚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复旦   晋国   国君   求仁得仁   孔子   夫子   祭文   罪有应得   流火   漏洞百出   迂腐   系主任   中文系   丢人   校长   两个   老师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