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的两个基本逻辑,如何考到130分以上

有的人说语文平时学的是123,考的是456,好像还有很多人认同,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现实并不如此。

有人说语文是投入大,产出小的学科。

持这两种看法的人,必然经历了语文学习效率低下。

可是也有一些人,轻轻松松就把语文学好。

在小学时,很多人的语文成绩还是不错的。到了初中、高中,很多人发现怎么努力语文也很难考到130分以上。

其实语文学习有两大底层逻辑,有的人不知不觉做到了,于是轻松得高分;有的人绕开了,事倍功半。

第一基本功要扎实

语文学习一定需要大量字词的积累,这就是大厦的基本。如果说背成语词典,背易错词语行不行呢?答案是效果非常不好。

因为字词的积累它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功夫,不需要轰轰烈烈地大量背诵。大量背诵那样很难记住,也很难理解和输出。所以字词的积累就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一曝十寒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把扩充词汇,积累高级词汇分散到日常的点点滴滴的时间。

看到广场上一句名言,记下了,一个成语记下了,这其实都是在不经意间。并不一定需要拿着书本念和写。

可是现在很多人一看初、高中也不直接考字词了,干脆就漠视了这一块,这导致他们连阅读理解中的一些词都读不明白,而这些词有的时候恰恰又是文章的关键词。

例如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发轫、滥觞、圭臬……很多学生不理解这些词,所以就会理解错文意。

基本功不扎实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学不透。

我曾经问高中生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就难住了很多学生。他们说不出形散是什么,神不散又是什么。如果再问散文和考场议论文的区别是什么,他们也会卡壳。像这种情况还有很多,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往往不够深入。

很多学生写作文会写成四不像,扣分非常厉害。说是记叙文吧,还有大量的论述。说是议论文吧,又出现了很多记叙文的成分,说是散文吧,可是又做不到神不散。这些都是因为对文体特点理解不透造成的。

对于语文而言,各个点能不能学透是很关键的。例如学习诗经,老师讲哀而不伤,然后你要思考哀而不伤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效果。因为这种能力是可以迁移到考场上去的,因为这种风格的诗还有很多。

语文学习的两个基本逻辑,如何考到130分以上

二、缺乏思维能力的训练

通过这几年对学生错题心理的研究,我发现有的时候,他们不是不会,而是思维方式存在问题。

而现在中高考语文非常侧重思维能力的考查。

因为思维的偏差在读懂文意的情况下,阅读理解依然出错。因为思维的偏差,在阅读作文题的时候,把握不了重点,理解不透文意,很容易写偏题或者跑题。

举个例子,原来没有网络的时候,学生都是自己想。现在留个作文,学生先上网借鉴借鉴,看看别人怎么写,其实这样做非常不好。这会形成依赖性,而且压制你的写作思维。在面对作文题的时候,经常跑题,不知如何去写。

上课时候,思维是不是积极活跃起来很重要。有的人对于老师提的问题不积极思考,最后说答案的时候,赶紧抄下来,得到一些死知识。平时的时候要练习思维,而语文课会提供大家大量练习思维的机会,只是一些学生没有把握住。

还有在读名著的时候,也可以很好地练习思维。

例如我读《水浒传》,我思考到底哪些人是被逼上梁山的,他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还可以思考宋江的义气和晁盖的义气有什么不同。每一本名著可以思考的问题都非常多,经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概括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及由表及里地看问题的能力等。而现在到高考题往往就直接这样出题了,如果只是浮光掠影的阅读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能做到以上两点,相信每个人的语文成绩都可以有很大的提高,这就是语文学习的两个底层逻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水浒传   哀而不伤   记叙文   议论文   基本功   偏差   义气   考场   底层   扎实   散文   逻辑   语文   说是   思维   两个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