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反驳|掌握这两种说话句式,从此孩子秒懂事

我听过很多父母抱怨他们的孩子。告诉孩子关上电视,该写作业了,结果孩子回了一句,你怎么还看呢?叮嘱孩子关掉游戏,孩子置若罔闻……


做父母确实不容易,谁没有一肚子苦水。

可是倒苦水有什么用,还不如学习一些技巧。

一、父母说,孩子不听的深层原因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讲话非常有道理,要高度有高度,要深度有深度,要温度有温度,可孩子为什么不听呢?

试想一下,如果这样对待同事,对待陌生人,对方肯定会感激不尽。

同样的事情也出现在夫妻之间:感觉不到你的付出,还吹毛求疵。

这是因为孩子或者夫妻(另一方)大脑全不在线,完全被本能和情感控制。

人类根据进化的顺序分别有三层脑,按照从低到高顺序,分别是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

孩子总是反驳|掌握这两种说话句式,从此孩子秒懂事

每种脑都有很大的作用,本能脑帮助人们快速应激,快速逃离危险。

情绪脑唤起人们的愉悦感受

理智脑较本能脑与情绪脑更为高级,但是由于进化时间短,占有的神经元细胞少(近两成,且在紧张时刻并不优先得到供血)、运行速度慢且十分耗能(本能脑情绪脑运行速度至少110,000,000次/秒,理智脑最快运行速度40次/秒),因此理智脑的力量更加弱小,更容易被本能脑与情绪脑“打败”。所以,很多时候人们的决策,是出于本能脑与情绪脑,而非理智脑。

当父母对孩子大喊大叫或者打骂时,孩子会本能察觉危险,从而启动本能脑。启动了本能脑就关闭了理智脑。父母说的再有道理,孩子也是油盐不进。

当父母对孩子反复唠叨时,孩子会本能想起原来妈妈唠叨时的不愉快场景,本能启动情绪脑,这个时候理智脑也是关闭的。

父母说得很有道理,一定要启动孩子的理智脑才行,怎么启动理智脑呢?

二、父母这样说,孩子才爱听之万能句式“如实描述行为+影响+感受”

在给孩子提建议的时候,如果能启动孩子的理智脑,那么效果就会非常好。

怎么启动呢?

办法来了!

那就是 如实描述行为+影响+感受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这个办法可以说是万能的,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教育场景。

(1)当孩子我行我素时

孩子看电视已经很长时间了,作业还没有写。

家长可以这样说,

我看到你已经看了三个小时的电视了(如实描述行为)

这样久坐不动对身体不好,还影响视力,写作业很仓促。(说影响)

我非常担心你(说感受)

这样说,孩子基本会关掉电视,因为孩子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他的自控力不够。

(2)当孩子有进步时

你这次数学考试已经从中游升到中上游(如实描述行为)

你的努力得到了证明(说影响)

我为你感到骄傲(感受)

这样的表扬比单纯说,孩子你真棒,不知要好多少倍。这样说,会真正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因为父母看到的是努力而非结果。

(3)当孩子有心结时

丁丁给你写信说喜欢你(如实描述行为)

他写了这封信后,有什么影响(说影响)

对于这件事情,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说感受)

很多时候教育失败,往往是家长急于表达意见,无的放矢。

在孩子说出感受之后,父母再说话,这样才是有的放矢。

当父母在进行如实描述行为+说影响+说感受这三步后,唤醒的往往是孩子的理智脑。这样就有了与父母同频共振的基础。

有的父母说,我可做不到情绪平静。有一句话说得好“情绪失控的人,人生必失控”。控制情绪的方式很多,可以暂时离场,也可以正念练习,还有其他很多方法。

分享一个我家老二正在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她原来玩完玩具,从不收拾,我不堪其苦。

后来我说咱俩一起收拾玩具吧,你的玩具朋友回到家他们都很高兴。

她和我一起收拾后。我说,

你收拾了某某玩具(如实描述行为)

这让客厅更宽阔整洁(说影响)

你收拾玩具,妈妈非常高兴(说感受)

这样说了大概有几次,现在玩儿完玩具,都是她自己收拾。

这种万能句式为什么不会引起孩子的反对呢?

第一因为家长是如实描述,孩子无法反驳。第二说出自己的感受,完全是站在孩子一面,而不是站在孩子对立面,这样双方就是盟友而非敌对的关系,这样孩子就愿意接受。

三、孩子叛逆反驳父母,父母只需换个句式

孩子总是反驳|掌握这两种说话句式,从此孩子秒懂事

有人会说,孩子叛逆啊,总是跟你对着来。

很多时候确实是这样,因为孩子有三大叛逆期。

第一个叛逆期是在2-3岁的时候,第二个在6-7岁的时候,不过这两个叛逆还不明显,最明显的是青春期叛逆,在孩子上初中的时候表现最为明显。

马克·吐温说:“当我7岁的时候,我感觉我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的时候,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

我跟教育大家学了一个经验,分享给大家。

孩子之所以叛逆,就是想做主,那就让他做主好了。

当然不是让孩子自己真地为所欲为,而是给孩子一种“我做主”的感觉。

孩子的一堆脏衣服放在那里,屋子也一片狼藉。妈妈可以这样说:“你是洗衣服啊,还是收拾屋子”。

类似的对话可以无限拓展。例如“你是去公园啊,还是去游泳。”

当孩子看电视时,你说:“你再看5分钟啊,还是10分钟?”

这种方法我给我家老大试验过,她虽然都选择10分钟,但总是很情愿地关掉了电视。

看过上面的例子,聪明的爸爸妈妈应该很快明白了,那就是变命令句式为选择句式。给孩子以选择权,就有一种“我可以做主”的感觉。

孩子总是反驳|掌握这两种说话句式,从此孩子秒懂事

总结: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孩子的一面,而不是站在孩子对立面,这是沟通成功的关键,即使孩子做了错事。

第一家长可以用如实描述行为+影响+感受的方式唤起孩子的理智脑,这样孩子更容易听从父母的意见。

第二家长可以多运用选择句式,给孩子以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样他们更容易听取父母的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句式   孩子   对立面   苦水   叛逆   本能   懂事   理智   情绪   父亲   说话   家长   父母   玩具   妈妈   感觉   电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