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三点,在阅读上不再焦虑

少年时期的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由于成绩优异,学校奖励给他一枚金质奖章。拿到奖章的他,放学之后就跑到了南京鼓楼街头,把这枚奖章卖掉了。他用换来的钱,买了几本书,细细品读。

从小就喜欢阅读的他,一生更是读书无数。据不完全统计,鲁迅先生一生买了将近1.65万本书籍。纵然是博览群书的他,也曾经发出过“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鲁迅先生是大文学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但他还认为自己读的书不够多。

刚刚步入2019年,新年伊始,很多人都会立下一年阅读多少本书的flag,比如一年52本书。但是,能够达到这一小小目标的却寥寥无几。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够啃完一本书可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一年52本书的距离也很遥远。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读完这本书之后可能仅仅读完了,并没有从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直到最近看了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我才知道,原来是我读书方法用错了。


学会这三点,在阅读上不再焦虑


大岩俊之是一位70后,一个典型的创业老板。他曾经是4家公司的法人销售,销售业绩一直保持在第一位。后面他又独立创业,为能够吸取更多创业的经验,一年阅读300本书。但学生时代的他,并不喜欢阅读,后来才发现阅读是有章可循的,后来以阅读作为自己创业的载体。

作为开发读书法、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等能力的讲师,大岩俊之开展了很多的读书、讲座活动。而他的书籍更是销往世界各地,帮助了无数人。

在他看来,讲求方法地阅读,可以让自己更高效。而能够从书中汲取营养,指导自己的生活,才是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

一、如何高效阅读

我原来读书都是小学生式的方法来阅读:拿到一本书之后,从头到尾翻一遍,读完就完了。有时候自己读完了一本书,还会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其他人读书可能是以百本计量的。《实用性阅读指南》告诉我们,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明确读书的目的。我们的阅读不是用量来衡量,而是为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来阅读,这样才能发挥书籍的最大价值。无论是我们的生活中,还是职场中,做事情总会有目的。比如我打算看一部电影放松一下,是因为我已经连续加班一周了,找个舒适的方式让自己轻松。

先读书的封皮、封底、目录、序言。拿到一本书之后,不是从头到尾浏览一遍,而是先看下书的这几个地方,这往往是书中最核心的地方。会告诉我们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核心主题是什么。根据目录,我们也能知道这本书哪些部分对我们是有价值的,而哪些部分我们已经了解,无需再读了。

带着问题去阅读,以能够给别人讲出来为前提。当我们了解书的大体结构以及主要内容之后,还需要我们与书对话,与作者对话。书是死的,但是我们的思想不是,我们读这本书之前肯定会有一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去书中寻找答案。即使我们能够在书中找到我们所需的内容,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能够给别人讲述出来。这样知识才能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而那些对我们目前没有价值的地方,可以选择略读或者直接放弃。


学会这三点,在阅读上不再焦虑


这种读书方法类似我们游览公园时的做法。对一个不了解的公园,首先就是要看下门口的游览地图,然后确认几个我们感兴趣的地方,比如冬天想去梅园看看梅花,秋天想去菊园赏赏菊花,总是带着目的和兴趣进行选择,最后才是去这几个感兴趣的地方去详细游玩。

从现在开始,更高效地阅读吧!

二、怎么记住书中的内容

阅读时的第二个问题是,读了后面的忘记前面的,当书中的场景或者人物太多时,往往还要返回去看这些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就疑惑了,那大神们是不是不会忘记书中的内容,我们这种小白该怎么办?别急,其实,读过去会忘记是由于我们大脑的构造方式导致的。遗忘规律还可以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描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既然有了规律可循,那我们就可以根据规律克服这种曲线了,比如我勤翻看,在遗忘之前又加强了一下训练,那我能够记住的概率就会大增。在我们阅读时,可以尝试下面两个方法。


学会这三点,在阅读上不再焦虑


丢弃80%不重要的内容。一本书中重要的知识可能仅占20%,最重要的也就4%的内容。那就要用于舍弃,对自己来说那80%不重要的内容就是无效的。

以向他人复述为前提阅读。上学时,我们肯定遇到过给他人讲述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加深我们对这个知识的理解,自己能讲出来的知识是不会忘记的。阅读也是这样,如果我们能将书中我们感兴趣的部分拿出来给朋友听,给家人听,那我们对这部分内容就记住了,也不容易忘记。

三、付诸行动

获得书中的知识是最终目的。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之后,如果不能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那我们就没有真正从书中获取知识。读完一本书之后,可以让我们进行自我指导,打破现有的格局,可以让自己成为更想成为的人。

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根据书中的知识,设定具体可实现的目标,不要太远的目标,数字目标更容易实现。比如我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之后,为提高阅读效率,我拿之前阅读的一本书进行试验。之前阅读完这本书差不多2周时间,那我要用现在这种方法再次阅读这本书,目标是2天读完,并且能够不再读完后面忘记前面的。这里的2天就是具体目标信息,比我只按照比2周时间要快更加具体、可实现。

思考自己目前所处位置,并为实现进步做出可行方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确定自己目前的位置,才能明确自己行动的目标。制定可行方案,才能指导我们具体行动。我想在2天内读完这本书,那我每天晚上8点之后就要阅读了,养成阅读习惯,2天之内读完。

Just Do It!无限的激情是任何成功的基石,但真正能够让我们改变的还是现在行动起来,而不是思前想后一直不行动。当我们列了一些行动方案时,从最重要的那步开始着手,并从明天甚至现在就能开始的事情出发,行动起来吧!


学会这三点,在阅读上不再焦虑


现在这个时代,有台电脑就可以让我们写文。输出文章可以让我们遇到更好的人,进入更好的圈子,也能让我们修养身心。而写作的基础是阅读,肚中无物,如何写出洋洋洒洒的文章?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同理。博览群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天长日久,掌握阅读的方法,也会让我们读起来更高效,收获更多知识。

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不是为了炫耀学识,甚至不是为了营造一个优雅知性的形象。我们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愉悦身心,为了认识世界,为了穿越时光,为了造访过去,为了抵达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目的   博览群书   高效   奖章   实用性   焦虑   规律   目标   过程   书籍   价值   时间   地方   方法   知识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