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不合格的父母,只是因为育儿方法不对

有个落魄的青年到了巴黎,期望通过父亲的朋友查尔斯谋求一份差事。

当查尔斯问他:“精通数学吗?”他摇摇头。“历史或地理呢?”他依然一脸茫然。“那对法律了解吗?”青年一脸歉意。面对查尔斯接连几个问题,青年灰心丧气,觉得自己没有一点特长。

查尔斯让他把地址电话留下,找到他能做的工作时联系他。当查尔斯看到他写的字的时候,说:“你的字写的很好,这就是你的特长!”

这个青年想了一下,我能把字写得漂亮,那我也可以写出好的文章。受到莫大的鼓舞,他找到了自己的谋生之路。

这个青年就是18世纪的优秀作家大仲马。

作为家长,常常不知道该如何育儿,焦虑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优秀。查尔斯的做法值得作为家长的我们效仿。

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除此之外,艾丽卡·雷斯切尔的《优质父母教养指南》一书,还提供了多达70多条育儿原则。

世界上没有不合格的父母,只是因为育儿方法不对

书中的原则短小精悍,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的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是一名心理学家,作为芝加哥大学的心理/人类发展系博士,在多地创办了父母教育研讨班。为了帮助不知如何养育孩子的父母,她开了自己的私人心理诊所。

同时,艾丽卡·雷斯切尔是两个孩子的妈妈。面对第一个孩子时,也显得手足无措。而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她总结育儿经验,再加上她的理论知识,实践出真知,让她完成了这本《优质父母教养指南》。

这本类似育儿手册的书籍,放在枕边,多次翻阅,让自己常读常新才是使用这本书的正确方法。书中的育儿原则涉及到了很多方面,比如培养孩子的情感,正面管教,父母做法等等。

作为一本手册,遇到问题随时翻阅,会更有助于我们解决育儿问题。作为新手妈妈,需要明白角色的转变,着重看了以下三个原则。

一、善于改变自己

当我们试图纠正孩子的错误时,首先要问一下,自己做到了吗?自己改变了吗?

书中认为,纠正孩子的行为,自己就是改变自己与孩子的关系。

很多父母都会大喊大叫,试图让孩子停止错误行为。比如孩子不收拾散落一地的玩具,自己又想让他们独自完成,就会不断重复命令:把玩具收起来!

但我们往往发现,这种大喊的方式收效甚微。

这时我们就需要思考,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是不是我们给孩子带来了影响。孩子对我们大喊大叫,以达成某种目的时,比如想要某个玩具,我们是否仍然与他们对话,这说明,他们认为大喊大叫是有效的。

世界上没有不合格的父母,只是因为育儿方法不对

如果我们在他们大喊大叫时,能够停止与他们对话,时机合适时,再继续对话。这样就会让他们意识到,喊叫无法解决问题,将需求描述出来,会更有效果。

做父母不需要考试,但想要做合格的父母,就需要我们意识到,自己是转变孩子与自己关系的关键因素。

并不是所有的人生下来就会做爸爸妈妈,而是在有了孩子之后,慢慢进入到父母的角色中,慢慢学会做父母。

如果能够更好地改变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选择尝试改变,那我们就走上了正确育儿的道路。

二、明白父母并不完美

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当我们成为父母时,更需要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完美的父母,人都会犯错。

面对自己的孩子,不需要完全将完美的一面呈现给孩子。

职场中的我们,工作中会有失意的情况。虽然我们会极力给孩子带去更好的情绪,但有时过于筋疲力尽,无法完全掩饰情绪。

这时,孩子是能够感受到的,如果能够向他们坦白,会更好地让我们掌握自己的情绪,也会让自己的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他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诚实,正直。

当自己在育儿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犯错误了,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

这并不会削弱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威,反而是一种有担当的表现。

世界上没有不合格的父母,只是因为育儿方法不对

比如由于自己心情不好,而对自己的孩子发火了。当自己冷静下来的时候,就要跟自己的孩子坦白,并向他道歉。

“刚才心情不好,向你发火了。但是我要向你道歉,并不是因为你的错误而受到了责备,而是因为我自己。非常抱歉,原谅我好吗?”

如果以平等的方式跟孩子交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安全感。

三、发泄情绪并不可怕

作为父母,都会有情绪,高兴的、伤心的、悲愤的。可能由于亲人去世,失业了,得病了等原因,会让我们情绪低落。可能很多人觉得孩子还小,有些情绪没必要传达给他们,就会试图掩盖起来,一直将微笑传达给他们。

但是,这样做,会混淆孩子们的同理心。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能力也有意识体会到父母的情绪。即使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你对他微笑,他也会回应你的微笑。即使偶尔对他们的喊叫,他们也会有更强的反应,哭闹甚至恐惧。

当我们不开心或者激怒时,孩子往往能感受到这种情绪。当他们询问时,如果我们回应他们的是自己并没有出现这种情绪,这会让他们感受到不一致。长此以往,会让他们掩盖自己的想法。

世界上没有不合格的父母,只是因为育儿方法不对

另外,如果一直将一些不好的情绪掩盖起来,他们会认为,这些情绪非常不好,不应该表现出来。当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时,不知该如何表达出来,甚至也会学习父母,将这些情绪掩盖起来。他们就不会学会情绪管理。

我们都知道言传大于身教,如果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展现给孩子,当他们遇到这种情绪时,孩子可能也无法理解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并向他们说明这种情绪,能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也会让他们更好地学会情绪管理。

作家龙应台说过: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们与子女的关系并不是附属关系,并且,艾丽卡·雷斯切尔的《优质父母教养指南》认为养育子女是一种技能,并不是一种本能。

需要我们掌握育儿方法之后,反复实践,反复练习,投入实践的精力和时间越多,我们越能成为优秀的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大仲马   芝加哥大学   父母   都会   教养   情绪   不好   原则   错误   玩具   妈妈   完美   关系   青年   孩子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