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熊孩子划40辆车,被索赔150万,网友:他还是孩子,别放过他

近日广东东莞一个小区,4个孩子划伤了约40辆车,家长累计被索赔150万元。据小区物业说,划的车里包括林肯、宝马、奔驰等豪车,都是人为故意划伤。

看到那些被划的车辆,网友看了直呼心疼,更别说车主自己了。网友都支持赔偿,孩子赔不起,就需要有家长来赔偿。

4个熊孩子划40辆车,被索赔150万,网友:他还是孩子,别放过他

这4个孩子都在10岁左右,已经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了,而他们的家长到现在还没具体的态度。年龄不是孩子试错的成本,不懂事也不是放纵行为的理由。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都说熊孩子背后都有熊家长,孩子的行为折射出的是家长的教育方式。

现在很多家长认为成绩好就行,其他事情长大了就能变好了。但殊不知,教育从来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没有一下子就让孩子长大的方法。

除了这种让人气愤的熊孩子,最近看到年纪轻轻的小孩自杀的新闻,震惊之余,也要好好思考:做父母的,是不是很多方式都用错了?

每个家长在成为家长之后,总是处于焦虑中:能不能快乐地去幼儿园?成绩会不会很好?面对孩子的闹剧,如何教育?

丽莎·舒格曼的这本《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做不焦虑的父母》,给我们介绍了18种做父母的误区,比如成绩至上、智商比情商更重要、孩子离了父母不行等。

4个熊孩子划40辆车,被索赔150万,网友:他还是孩子,别放过他

作者丽莎·舒格曼从事十几年儿童教育,总结了5-8岁孩子学习、自我成长等18个教养误区,这本书的目的是让家长们远离育儿烦恼,改善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教育出品格独立、勇于承认错误的孩子。

丽莎·舒格曼是全美知名专栏《这才是真相》的作家,也是《波士顿环球报》的畅销书作者。

除了作者身份,她用了20多年的时间观察未能如愿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以2个孩子母亲身份提醒家长:生活永远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给孩子快乐教育的同时,也要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与错误的边界。

译者戴婧晶长期从事儿童教育与教育国际化研究,具有丰富的国内外教育工作经历。

4个熊孩子划40辆车,被索赔150万,网友:他还是孩子,别放过他

就像书中说的: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养育”出完美的孩子,而是培养具备自我调适能力,能够勇敢、从容、乐观地应对生活带来的所有挑战的孩子。

父母能够传授给子女最重要的技能,就是“跌倒”以后可以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行。

让孩子承担后果:不要做熊家长,给孩子设立正确与否的边界

就像前面说的那4位熊孩子,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也没出来道歉或者表态,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都说言传身教,小孩子并不知道行事的边界,也不理解错误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没有规矩。家长要做的就是要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做错事,是要承担后果的。

每个孩子都会用各种方法试探父母的底线,拓展行为界限,挑战父母的耐性。对孩子而言,他们之所以说蠢话、做蠢事、必须接受管教,是因为他们还不能充分理解原因与后果的之间的关系。

4个熊孩子划40辆车,被索赔150万,网友:他还是孩子,别放过他

他们会经常重复相同的错误,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认知孩子们必须经过不断试错才能习得某些规范,从而不再犯错。

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教育孩子的重点不仅是让孩子们认清行为后果,更为看重的是给孩子树立“规矩意识”。

为了有效管教,家长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必需做对两件事:一是在孩子逾矩之前告诉他们可能导致的后果,二是想方设法地设定并维持行为界限!

江苏宿迁,有个小孩从自家阳台把一瓶墨水倒到楼下,楼下邻居的花花草草、衣服、外部阳台等,都被染成了墨色。

他的父母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教育了:先是领着孩子去给邻居们道歉,把被染的衣服都拿到自家洗。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一直都带着孩子,让他看到做错事需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4个熊孩子划40辆车,被索赔150万,网友:他还是孩子,别放过他

他没有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论,没有打过孩子,也没有怂的没有承认错误,而是带着孩子一起,为自家的错误买单。

来人就把东西锁起来:学会分享,是一生都需要修炼的能力

对于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让他们放弃自己的东西真的特别难,他们非常不理解把自己的东西送出去是好事情,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灾难。

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分享,是一项必备技能。比如到了幼儿园,能否让自己轮流玩自己的玩具,可能就对是否合群、能否融入群体生活有关键作用。

《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做不焦虑的父母》中说过,Parents.com网站的专家研究表明,从理论上来说,孩子们不太可能在5岁之前充分理解分享的概念。而不分享也是孩子们的天性,毕竟,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是优越感的一种表现。

4个熊孩子划40辆车,被索赔150万,网友:他还是孩子,别放过他

比如我们成人还会在朋友圈晒自家学霸娃,晒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晒天天旅游、人生美好,何况孩子呢?他们更是深谙这种心理状态。

丽莎·舒格曼认为孩子之间学会相互分享是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于分享的教育,也是越早开始越好。

首先家长们要知道,既然是生活技能,那就要有耐心。不可着急,放弃天性是有违人性的,通过时间,才能看到成长。孩子们遵守规矩与破坏规矩的概率各占一半,千万别认为给孩子说了一次之后就能达到完美效果。

其次家长要在家中跟孩子说明分享会带来共赢,并不是分享了就没了这个东西的所属权,而只是把使用权暂时过渡给了他人。

再次就是对于分享这件事情的教育,要在生活的点滴进行,并刻意为之。比如自己跟孩子说特别想吃火锅,但会征求大家的意见;看电视时,会轮流让大家选择哪个频道等等。

4个熊孩子划40辆车,被索赔150万,网友:他还是孩子,别放过他

最后就是家长要知道孩子有些东西不能分享,这关乎尊重。拥有一些专属于自己的特别的玩具、玩偶娃娃或衣物,并不是一件坏事。换位思考,我们总不会把钱或者自己的房子分享给他人吧?

别怪孩子心理脆弱: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教育

卡耐基技术研究所有这样一项研究结果:人的经济成就85%取决于人类基因所决定的天赋技能,包括人的性格及人的沟通、协商和领导能力。而令人震惊的是,只有15%取决于人的技能知识。

这跟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其著作《情感智商》中提到的一样:促使一个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商只占20%,而情商却占到了80%。

4个熊孩子划40辆车,被索赔150万,网友:他还是孩子,别放过他

Pychcentral.com网站提出:情商是积极与有效的识别、应用、理解和管理情绪的能力。高情商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地交流、降低焦虑和压力、淡化冲突、增进人际关系、与他人共情,并有效克服挑战。

很多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成绩,就像《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妈妈对待朱朝阳时一样:你只管好好学习,其他不用管,连在学校交朋友都被嗤之以鼻。导致朱朝阳走向黑暗,交到损友而不自知,慢慢黑化成杀人狂魔。

培养高情商意味着他们高度敏感的情景感知能力,不要只看孩子们评分卡上的学习成绩了,也要关系他们的心理、情绪。

除了学习成绩,他们还要学会人际沟通、善于提问、有效管理时间、能够接受批评、可以坦然面对失败等多项能力,他们要学的能力还有很多,而学业能力,只是其中一方面。

家长不要陷入唯分数论的陷阱中,面对孩子时,也要告诉他们,努力最重要,成绩是他们全力以赴的结果就可以。不要给孩子们家长只关心成绩的错误信息,还关心他们的认知、情绪、社交等。

4个熊孩子划40辆车,被索赔150万,网友:他还是孩子,别放过他

这本《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做不焦虑的父母》提醒我们在养育孩子的同时,要知道:生活,尤其是家庭教育,从来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坦荡通途;与之相反,它是一条崎岖颠簸、充满艰辛、遍布巨大深坑的山道,时常还会出现难以预料的曲折迂回。

但这条道路的沿途尽是波澜壮阔的美景。家长们只需接受自身的不完美、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就能享受这无限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孩子   恰到好处   边界   焦虑   智商   规矩   情商   后果   家长   技能   父母   错误   成绩   能力   东西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