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补习班又换了皮?到底为何屡禁不止?家长太难

差不多在几年前,培训班几乎成了学生们的第二个家。

每天放学后,孩子们不是回家,而是去上辅导班;

一到了放假,孩子们除了睡觉之外最常待得地方不是家里,而是辅导班。

放假两个月下来,孩子们比上学时候还要瘦,这肉估计都是在课外辅导班的路上燃烧没了。

课外补习班又换了皮?到底为何屡禁不止?家长太难

孩子学习压力大,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选择用极端的方式释放压力。

教育部开始为了孩子的压力不断改革。

也就是在一个月前,“双减”终于在万众欢呼声中落地了,而培训班却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寒冬”。

课外补习班又换了皮?到底为何屡禁不止?家长太难

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不到一周,新闻的走向开始变的清奇:

奶茶店推出购买一杯奶茶就可获得一小时补习时间的活动;书店发出广告单,每买一本书就可享受一小时的免费辅导。

补习班虽然被明令禁止了,但是好像没人禁止奶茶店和书店。

你们抓的是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你们管培训班,管得着我奶茶店吗?

不用说,课外培训班换了张皮又回来了。

课外补习班又换了皮?到底为何屡禁不止?家长太难

学生轻松,家长焦虑

要说培训班为什么会卷土重来,很多人肯定觉得肯定是课外辅导班想挣钱。

确实,双减落地,辅导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新东方净利润减少35.2%,其他几个有些名气的机构甚至更惨,直接亏损几个亿。

连教育行业几个龙头老大都混的这么惨,其他的小型培训机构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情况下,再不想办法搞钱,连公司老板都会失业。

但是我想说,公司想赚钱仅仅是其中一个原因,根源其实并不在培训机构,而是供需链 的“需要”一端。

课外补习班又换了皮?到底为何屡禁不止?家长太难

古往今来,不管是哪行哪业,只要是有需求,供应就会一直存在。

有人需要更快捷的出行,那共享单车就出现了;有人需要更方便的付款方式,那二维码付款就出现了。

教育机构也是一样,有家长需要给孩子“加加料”,辅导班就出现了。

什么?你说辅导班被叫停?那“奶茶店”也可以出现。

说白了,家长对辅导班的需求才是这些“野草”烧不尽的原因。

课外补习班又换了皮?到底为何屡禁不止?家长太难

双减落地,孩子们开始越来越轻松,这也是教育部实施双减政策的目的,让孩子压力减轻。

但是,随着孩子学习时间的减少,成绩也开始退步。

昨天,我问了当小学老师的同学,他说双减落地一个月,已经有不少孩子严重退步,整个班级两极分化严重。

这种现象实属正常,孩子们不适应,以前上课听不明白但是还有培训班兜底。

但是现在没了培训班的帮助,孩子们也没有养成问老师的习惯,成绩自然就会差,其实只要孩子愿意学习,多适应几天总会回到正轨。

课外补习班又换了皮?到底为何屡禁不止?家长太难

可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双减落地,孩子学习时间越来越短,副科课程越来越重要,作业越留越少,孩子成绩变差就是必然。

所以,家长面对成绩越来越差的孩子开始变得焦虑,孩子学习时间减少却让父母的焦虑增加,最后家长终于还是急了,“孩子成绩这么下去怎么行,迟早都是要被人落下”。

带着这样的想法,家长选择偷偷找老师,找补习班,就算要再多钱,花再多精力,不管逆多大的风也要给孩子补课。

毕竟孩子的辛苦都是一时的,自己花出去的钱也都能赚回来,但要是孩子被其他同学落下,可就不好补了。

课外补习班又换了皮?到底为何屡禁不止?家长太难

家长焦虑不仅没用,还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家长焦虑其实可以理解,毕竟没有人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吊车尾”。

其实大部分家长的焦虑都不是因为双减落地后孩子就没办法成为最优秀的那个孩子,家长焦虑的反而是怕自己的孩子甚至成为不了普通人。

《小舍得》大家应该都看过,在我周围的家长圈子中,没有几个是有攀比心的“田雨岚”,但是受到“田雨岚”鸡娃刺激的“南俪”倒是有很多。

怕孩子被其他人落下,这种想法成了家长们焦虑的源头。

于是,家长越焦虑,越觉得学校老师教的不够孩子学,对老师的看法就成了“教的差、讲的慢”。

然而实际上的老师只是按照正常的教学流程讲课而已。

课外补习班又换了皮?到底为何屡禁不止?家长太难

由此,一条循环链就出现了。

家长觉得学校老师教的慢,孩子没办法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进步,于是就让孩子去上课外班。

当只有一个孩子上了课外班的时候,班里的名次果然就提上来了。

看到有人上辅导班成效这么好,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出去上课。

当很多孩子都因为上课成绩变好,自己孩子反倒变得没那么突出了;不仅如此,培训班也因为好生意挣到了不少钱,于是越来越多的培训班出现了。

课外补习班又换了皮?到底为何屡禁不止?家长太难

更多培训班的出现就代表着老师资源的缺乏,所以培训班就有两种方式可选,一种是高薪从学校里挖优质资源,一种是从校外找没那么优秀的老师。

优质老师可以为培训学校招收更多学生,普通老师能缓解培训学校学生多资源少的境况。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优秀老师都被培训机构挖走,没有好的教育资源,学校里剩下的几个一直没有上培训班的孩子也不得不选择出去补课。

最后的结果就是,运气好一些的孩子们,家长们花着成倍的金钱送孩子去上之前学校老师的课程。

而运气不好的孩子,同样花着大价钱却只能得到不如学校教学的普通老师。

课外补习班又换了皮?到底为何屡禁不止?家长太难

这么一看,这个培训班找的到底有什么意义?

所有家长们都不辞辛苦的把孩子送到培训班,所有孩子也都努力学习着,但是同样条件下,孩子绝对是进步了,但是相对来说只能算是原地踏步。

家长花钱,孩子累,压力大不说,最重要的是,家长当初想让孩子不落后的目标虽说达到了,但是其他人对孩子们的标准要求的却升高了。

所以,培训班不仅没有让孩子之间拉大差距,提高优势,还让家长增大了挣钱的压力,让学生加大了学习的压力,百害而无一利。

课外补习班又换了皮?到底为何屡禁不止?家长太难

写在最后

双减的出现让很多人拍手叫好,但是本应该是最高兴的家长却陷入了忧虑中。

于是家长们开始选择偷偷避开双减想要减轻自己的焦虑。

但是却根本没有预料到自己的做法让整个教育圈都变得更加焦,而唯独课外培训班成了最后的赢家。

课外补习班又换了皮?到底为何屡禁不止?家长太难

家长们要明白,双减落地想要改变的并非是学生的学习,而是不公平的教育和资本的独占。

课外培训的出现让许多没有钱的孩子上不起课也得不到学校里好的教育,这对他们来说公平吗?

课外培训的出现让所有孩子尽管拼尽所有努力依旧只能成为一个普通学生,这对他们来说公平吗?

课外培训的出现让所有家长深陷忧虑焦虑中,就算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都无法改善,这对家长自己来说公平吗?

课外补习班又换了皮?到底为何屡禁不止?家长太难

对于辅导班这件事唯一觉得公平的就只剩下了培训班自己,因为他们从不会为学生和家长考虑,作为盈利机构,他们更注重自己是不是赚了钱。

而这也是双减必须实施的原因,不能让“以钱为本”的一方决定教育界的天气,因为这只会让资本的风越刮越大,而教育本身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课外   家长   培训班   教育部   屡禁不止   补习班   辅导班   奶茶   焦虑   公平   成绩   压力   老师   孩子   时间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