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送礼,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老师想要的并非礼物

其实在很多老师看来,每年的“教师节”并不像给自己过节。

老师的这种感觉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节日的“C位”已经完全不是教师了。

在外面的商场中,广播里喊着“送礼”的广告语,很明显就是店家以教师节为噱头,宣传着送礼的必要性。

在购物软件的封面上,写着“感恩教师”四个大字,点进去一看,在大数据的加持下,第一个货物的主题就是“教师节礼物”。

如此送礼,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老师想要的并非礼物

尽管老师们完全没有体会到节日的气氛,却并不代表家长们和学生们是在偷懒,相反,他们甚至早在一周之前就开始了绞尽脑汁。

他们在商场中的货架上精心挑选很久之后,才会交钱买下价值不菲的礼物。

还有些人觉得自己送礼表达不了热情,还要在班级群里带头,联合其他家长一起集资送礼。

如此送礼,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老师想要的并非礼物

在这一买一卖的你情我愿里,看似都和老师有关系,但实际上又和老师没有一点关系。

“礼物”二字的出现频率却远高于“教师”,“教师节”变“礼品节”,主角的变更让老师完全没了存在感。

而这还不算什么,因为给老师送礼这种行为,已经不再只是“教师节”专属。

有时就算只是一个立冬节气,家长都可能会拿着各种礼物跑到学校甚至家中。

送礼风气从教师节延伸到各个节日,要是照这么发展,估计离“每日一送”也就不远了。

如此送礼,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老师想要的并非礼物

不过,家长们买的礼物从来都不是“便宜货”,成百上千都属正常。

在一年里要多次花高价买礼物然后送给老师,家长们费时费力又费钱,做这么多到底图些什么呢?

如此送礼,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老师想要的并非礼物

家长为何送礼?

随着送礼的风气越来越严重,很多学校都对老师进行了师德方面的教育培训,也在家长群或者学校官网上发布各种禁止送礼的要求。

可尽管学校多次出面,依旧有很多家长继续“送礼”大计。

家长无视学校的要求,无视自己日渐干瘪的钱包,如果说是为了让老师过个好节,基本上没有人会信。

唯一可以解释家长“送礼”的原因,应该就是为了孩子。

如此送礼,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老师想要的并非礼物

现在有不少家长似乎对孩子都有一种溺爱。

怕孩子在学校和其他同学相处不来,怕孩子被老师批评受伤,怕孩子在学习中受挫成绩变差。

家长的心思一直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总是担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并不如意。

而教师作为在学校里的监护人,因为教师能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帮助,自然就成为了家长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溺爱,让他们把送礼和讨好老师当做是必做功课。

如此送礼,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老师想要的并非礼物

随着网络变得越来越发达,极少数有违师德的老师彻底火出了圈。

很多家长看到这些新闻,心里打鼓就没停下过。

每天都对从学校回来的孩子嘘寒问暖,变着法的询问孩子一天的生活,生怕新闻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

可是这些家长似乎忘记了“比例”这一条件,所有的老师仿佛都成了他们眼中的“假想敌”。

于是,家长便把目光放在了“礼物”上。

心里想着送了礼,就算老师真的有上新闻的“潜力”,自己家孩子应该也不会成为主角。

如此送礼,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老师想要的并非礼物

不少家长面对这两个原因,都把“送礼”提上了日程,就算有些家长并未沦陷,可结果却是殊途同归。

因为随着时间越来越长,看着其他家长的各种操作,怕孩子会被“边缘化”的焦虑就会占据上风。

虽然没有溺爱孩子,也没有对老师的不信任,但是却依然加入了“送礼大军”。

如此送礼,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老师想要的并非礼物


对于这些送礼的看法和理由,虽说都是作为家长的正常心理,为子计深远也并不算过分。

但是,最值得家长思考的是,“家长希望老师能够在得到好处之后就能对孩子更好”这样的逻辑真的成立吗?

如此送礼,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老师想要的并非礼物

老师是占了便宜还是吃了亏?

在家长看来,老师一到节假日就能得到好多家长送的礼物,这种好事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为何会说这是吃了亏呢?

但实际上只要仔细想想,送礼这个事儿带给老师的只有麻烦。

如此送礼,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老师想要的并非礼物

首先我们不得不肯定的是,现在的社会对于老师的监督可谓是十分严格。

老师根本不敢有一丝的“收礼”想法,毕竟谁也不敢拿着自己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做赌注。

但是,就算老师抱着绝不收礼的想法,当家长们拿着礼物来到老师的家里时,老师却还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老师纠结的并非要不要收礼,而是在思考要如何拒绝收礼。

因为来送礼的家长多是抱着希望老师能对孩子多照顾一些的想法前来的,说白了也就是想送个“安心”。

当老师拒绝收礼,家长心里的“鼓”根本停不下来。

而老师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家长送礼的原因就能发现,自己并不是被家长全心信任的。

如此送礼,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老师想要的并非礼物

面对家长的不信任,老师更不敢在教学上放开手脚。

所以,家长的送礼不仅不能让老师得到任何好处,还让老师花费部分精力去拒绝家长的礼物,甚至还会让老师的工作出现更多的困难。

最后,老师多了烦恼,孩子的教学也受到了影响,这样的结果真的是家长希望看到的吗?

如此送礼,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老师想要的并非礼物

“重”礼不如心意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社会上的确还存在着很多没有师德的老师。

他们对家长的礼物来之不拒,甚至会对不送礼的学生另眼相待。

就像前两天的一条新闻,老师为班里孩子划分等级,划分标准就是家长的职业。

老师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心灵,更伤害了孩子眼中的世界,踩了红线的老师的确应该取消教师资格。

如此送礼,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老师想要的并非礼物

但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要明白,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有一定的比例的。

随着教师团队的规模逐渐变大,作为“分子”的无德教师自然也会随之变大。

再加上互联网越来越普遍,一有此类新闻就会被无限夸大和传播,这才给了我们一种所有老师都是无德教师的错觉。

但实际上,大多数老师都只是想要在岗位上默默工作的普通人,他们不会对学生划分等级,更不会用家长的礼品决定教学质量。

家长要做的,并非绞尽脑汁思考如何才能让老师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因为在这些老师的心中,自己在工作上的前进并不需要用家长的礼物当“燃料”。

毕竟照顾学生就是老师的本职工作,即使家长不提要求,这也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

如此送礼,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老师想要的并非礼物

那么,老师就不能接受所有礼物了吗?

当然不是,礼物可以收,家长也可以送,但是这个礼物却不能带有任何多余的心思。

教师节的本意是为了让学生们懂得感恩老师,所以,很多时候在老师看来,学生花两三元钱买的贺卡,再写上自己亲手写的心里话,这要比家长花上百上千元买的奢侈品更能令人开心。

所以,与其在送礼的事情上费钱费力,倒不如更好的配合学校,将心思花在孩子的教育上,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懂得感恩也许才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礼物   老师   费钱   可能会   师德   适得其反   本职工作   溺爱   教师节   心思   想法   家长   教师   孩子   学校   学生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