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家打工,孩子生活条件好却依旧没法得到最好的生活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差不多几个月前,一个家中摄像头拍摄的视频让很多家长的心里都为之一酸:

一个小男孩在学校考试得到了很好的成绩,他用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却发现家中根本没有人。

小男孩还是把卷子朝着摄像头的方向举了起来,说“妈妈,我考了97分”,但是摄像头那边却没有任何回应。

手上的卷子举了一会就放下来了,犹豫了一下又举起卷子,最后小男孩坐在桌子上一个人看着自己的试卷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小男孩的妈妈在外工作,直到很晚看到视频回放才赶回来,孩子早已没有了当时的开心。

父母离家打工,孩子生活条件好却依旧没法得到最好的生活

好玩的玩具,志趣相投的玩伴,富足的生活,在家长看来这些都是孩子的童年最需要的东西。

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对孩子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父母的陪伴。

他们希望能在考试得到满分的时候,立刻把卷子给爸妈看;

他们希望在发烧感冒的时候父母能在旁边嘘寒问暖递上药。

童年本该是欢乐愉快的代名词,但是这些孩子却没有机会得到如此的幸运。

而在现在,却有一些孩子很多年都很难见到父母一面,他们就是国内山区的留守儿童。

父母离家打工,孩子生活条件好却依旧没法得到最好的生活

留守儿童的生活很好也很难

大城市的工资高,父母在这里打工,把钱寄回农村的家中就成了一笔“巨款”,一家人的生活也好起来了。

家中新房子盖起来了,家里人都用上了手机,孩子们的学费不再是问题。

他们的生活不再辛苦,家里老人孩子不用再打工补贴家用就能吃上美食,穿上好衣服。

可是生活质量提高了,孩子的心理质量却一言难尽。

父母离家打工,孩子生活条件好却依旧没法得到最好的生活

根据国内的调查,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达到了900多万人。

父母双双离家出去打工,照顾孩子的任务大多数都落在了家中老一辈人的身上或者直接把孩子放在亲戚家中。

而经过了这些变动,在这些孩子的心里不可避免的把自己划分到“拖油瓶”一类了。

父母离家打工,孩子生活条件好却依旧没法得到最好的生活

在《少年说》中有这样一位男生,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去了外地打工,而他和弟弟被家人放在了亲戚家中。

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兄弟俩尽管受尽欺负却一声不敢吭。

哥哥在这样的生活中渐渐长大,心里也早就从过去那个一直期望着父母电话的小孩成为了现在这个有些内向但是却不再渴望父母的爱的少年。

父母离家打工,孩子生活条件好却依旧没法得到最好的生活

他们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没有爸妈的管教,陪伴,他们的父母缺席了他人生中所有重要的时刻。

而在这么多年里,遇到事情无人可倾诉,收获喜悦无人可分享,这孤独的感觉实实在在的让这些孩子感觉到痛苦。

而之后不可避免的就是孩子们习惯于这样的情况,不再需要父母的陪伴。

父母离家打工,孩子生活条件好却依旧没法得到最好的生活

一对夫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出去打工,多年后,家中的情况变好,便打算弥补为人父母对孩子的亏欠,把已经上初中的孩子接到城市里生活。

但是孩子来到城里生活后,面对父母的嘘寒问暖,孩子却充耳不闻,每天只拿着手机玩。

孩子如此冷漠真的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吗?

父母在本该陪伴孩子的时间选择离开家六七年,而当孩子习惯于现在的状况,父母又希望在一个月里让孩子像其他人一样粘着他们。

这情况怎么想都有些不可能。

虽然有了钱,但是对孩子心理上的伤害却很难弥补。

父母离家打工,孩子生活条件好却依旧没法得到最好的生活

“只要生活好了,我女儿的孩子就不会成为留守儿童”

在国内的山区或者农村,很多家庭都十分困难,家中没钱,家人没有新衣服穿,没有饭吃,孩子没学上,没有好的学习环境。

而出去打工赚钱也都是家人在经过无数的思想斗争中,万般不得已做出的选择。

父母离家打工,孩子生活条件好却依旧没法得到最好的生活

前不久,一个考上北大考古系的女生火了,她叫钟芳蓉。

她在高考中考出了676分的好成绩,但是如此优秀的学习成绩确是在没有家人陪伴的学习生涯中达成的成就。

钟芳蓉的父母在她仅仅几个月的时候就离开了家,每年只能见一面。

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钟芳蓉长大了,她在采访中说,就算爸爸妈妈回来了也不好意思叫他们,因为有些不熟

简单的四个字却说尽了她这些年中心理的变化,她过去也想让父母陪伴,但是多次的求而不得让她不得不事事依靠自己。

他的父母对于这种情况何尝不心疼,但是他的母亲却表示,过上好生活才最重要,只要有好生活,我女儿的孩子就不会成为留守儿童。

父母离家打工,孩子生活条件好却依旧没法得到最好的生活

钟芳蓉母亲当然明白自己孩子在缺乏父母的生活中有多艰难,但是事实情况并不允许他们选择留在家中。

因为留在家中只能让孩子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孩子虽然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爸妈的关爱,但是与孩子未来相比,外出挣钱才是更佳的选择。

“我拿起砖就没办法抱你,放下砖头就没办法养你”,但是为了让你不再未来做如此艰难的选择,所以我宁愿我自己痛苦。

父母离家打工,孩子生活条件好却依旧没法得到最好的生活

陪伴无价,就算不能见面也要多联系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在各种书上都看到过母爱父爱的重要性。

但是在差不多一百年前,却有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妈妈在孩子周围存在过于频繁对孩子来说并不好。

后来一个名为Harry Harlow的美国心理专家做了一个名为“母爱剥夺”的实验:

他们将一个小猴子放入一个密闭空间中,又在其中放入两个完全不同的代理“妈妈”。

一个假“妈妈”浑身是冰冷的铁丝,上边有奶瓶;另一个周身覆盖一层柔软的布料,但却没有奶瓶。

最终几个实验的小猴子无一例外,全部抱着布料妈妈不松手,就算饿了,也是去铁丝妈妈身上吃了奶又会回到布料妈妈身上。

父母离家打工,孩子生活条件好却依旧没法得到最好的生活

后来心理学家们又以此延伸出各种实验:

让小猴子受到惊吓,看他会扑到哪个妈妈的怀里;

又或者是在小猴子习惯布料妈妈的存在后,强制把布料妈妈拿走,研究小猴子的反应。

事实证明,小猴子对布料妈妈的需求程度大过所有人的想象。

被强制和布料妈妈隔离的小猴子在长大后体现出无法融入猴群的状态,没办法繁育下一代,养育下一代。

父母离家打工,孩子生活条件好却依旧没法得到最好的生活

实验确实残忍,但是却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可贵的实验结论,母亲的存在让孩子得到了充足的安全感。

而这种情况对于人类来说同样适用,物质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家人的陪伴和关爱却是最重要的东西。

“有奶就是娘”并不正确,而那些能为孩子带来亲情的温暖和安全感的人才是孩子最需要的人。

在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里,父母将孩子托付给其他人,却没有想过父母给的温暖这些人给不了。

现在有很多心理专家都指出,孩子的成长父母最好不要缺席,因为亲情的缺失会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疾病。

父母离家打工,孩子生活条件好却依旧没法得到最好的生活

虽然父母的选择也是现实情况下的无奈选择,但是有些家长却很久都不愿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发一次视频。

每次将钱发给家里后就将电话挂断。

家长们也有自己的理由,见不到面听到声音就会更加想念,有些人也怕孩子怪他们,而不敢和孩子对话。

但是实际上孩子确实会怪父母,但是怪的并非他们远离自己。

其实很多孩子都明白父母的付出就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变好,但是他们想不通为何父母出门后却不联系他们。

父母离家打工,孩子生活条件好却依旧没法得到最好的生活

父母的选择很无奈,但是多和孩子在电话中说两句话是对孩子心灵上的一种慰藉,这也算是对孩子的另外一种陪伴。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对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不缺席他人生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就算人不能在身边,但是只要能保持沟通,孩子们也总会健康长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父母   孩子   奶瓶   卷子   布料   摄像头   家中   童年   家人   身上   家长   条件   妈妈   情况   儿童   电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