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教育究竟谁更好?

前两天出了这样一个新闻:

37名家长联名写下请愿书,要求班级里一个家长带着女儿转学,离开班级。

要知道,在这一个班中一共只有39个人,除了一名弃权之外,其余所有人都在请愿书上署了名。

这位家长到底做了什么事才让几乎全班家长写下要求她离开的请愿书?

中西方教育究竟谁更好?

原来事情的起因是这位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教育方式的分歧。

老师认为学生努力学习天经地义,累些苦些才是常态。

而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不应该压榨孩子娱乐休息的时间,快乐教育才是正确做法。

双方理念的不同导致分歧越来越大,双方的战火也延续到了其他孩子身上。

其他家长对此站了队,明确表态这位家长的做法影响到了自己孩子的学习。

也是因此,这才出现了新闻标题的那一幕。

中西方教育究竟谁更好?

其实我看到这个新闻后,除了一开始和朋友吐槽了一下老师默许其他家长们“孤立”的做法,剩下的关注点就停留在了这位被“孤立”家长的教育理念上了。

因为这家长的看法和网上不少人的看法都不谋而合了。

他们认为,“快乐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的作业没必要全部完成,孩子在班级里的互助学习也大可不必。

反正说到底,虽然这些做法能让孩子的学习更加优秀,但是在家长看来,孩子在学习上受累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中西方教育究竟谁更好?

不可否认的说,现在学生们的学习负担确实有点重,适当减负的确是必要的。

但是我们要思考的是,这个家长所代表的“快乐教育”真的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吗?

我想西方的一些学生会告诉我们答案。

中西方教育究竟谁更好?

西方快乐教育下的“普信毕业生”

其实在学术成就上,英国算得上是世界领先水平。


牛顿不用说,要不是老年后信上帝去了,我相信物理书上从头到尾都会是他的成果。

罗素提出的“罗素悖论”更是推动了上世纪数学逻辑学的进步。

除此之外还有霍金、布鲁克泰勒等等一系列人才,而这些人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科学领域。

不仅如此,他们也拥有着世界顶尖的学府,牛津和剑桥,几乎世界各地的优等生的终极目标都是这两所学校。

中西方教育究竟谁更好?

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虽然英国学生的金字塔顶端成就卓越,但是后半部分的学生却连算术都算不清。

英国人的数学有多差呢?我拿一个真实案例给你们看看:

英国国家数字学会曾经在国内随机抽取了2000个人,他们都是位于16和75岁之间的成年人。

协会为他们提供了5道最基本的算术题(简易难度参考一年级算术题),作答要求就是不能抄袭,而作答时间,使用工具方面却没有限制。

也就是说,五道一年级算术题你可以运用计算器,可以做上一整天。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如此宽松的条件却和实验结果不配套:2000人中,作对两题以下的人竟超过了一半。

最后有机构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在英国有百万以上的英国成年人缺少数学能力,其中一半人都没有我们眼中最基本的计算能力。

中西方教育究竟谁更好?

而这还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的现状:

伦敦奥运会时电视台播报的奖牌榜,13金牌6银牌7铜牌,总和竟然是23;

在当地的一个投票上,媒体显示同意为52%,不同意为58%,这相加为百分之一百一的比例让不少人都陷入疑惑。

还有不少人都曾经调侃英国人的死板,说他们的收银员不懂变通。

16元的东西就只能给20元找4元,只要提到21元,大脑就完全不受自己控制了。

中西方教育究竟谁更好?

就是在这样的现状下,英国的媒体曾报道过,国人数学能力的低下让这个国家的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周的损失几乎达到了3.88亿英镑,一年有近200亿的经济损失。

“快乐教育”下的英国人确实很快乐,但是他们的经济上也确实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中西方教育究竟谁更好?

然而,英国在快乐教育下的损失还只停留在经济部分,可美国却已经开始影响到人身安全了。

疫情时候的事情想必大家都清楚,“懂王”在电视直播中说到也许消毒水可以让病毒消失,而一天后,美国应急部门就开始接收到各种误食消毒液的求助电话。

懂王的这种言论不知道到底是他的真实想法还是调侃。

退一步讲,就算他在电视上所说的只是调侃,那么究竟为何会有这么多的民众选择相信他?

实际上,充足的知识储备是让人们质疑的基本,没有知识的人除了相信其他人,别无他法。

我想,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还是在他们的快乐教育上。

中西方教育究竟谁更好?

他们在快乐教育之下,把学习知识当作是负担,而这只会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失去基本能力。

对“反智言论”的无比信任和学习能力差的“经济惩罚”,不管哪个都是“快乐教育”下的黑点。

中西方教育究竟谁更好?

中式教育成救命稻草

现实情况中,国内有不少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他们把孩子的作业扔掉,让孩子在没有任何压力中度过学生时代。

明明快乐教育的成果已经摆在他们面前,但依旧扑不灭家长选择“快乐教育”的想法。

那么国内的教育真有网上说的那么差吗?为什么家长们宁愿选择会让孩子们沉迷于安逸的快乐教育都想要避开国内的教育方式呢?

国外曾经录制了一个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这部纪录片就向所有人证明了中国的教育并非都是缺点。

中西方教育究竟谁更好?

纪录片中,国外初中学校的孩子和老师完全崇尚快乐教育,学生不学习,老师怕学生受累选择不教知识,学校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成了玩乐场所。

但是中国老师的到来改变了这一状态。

生活上,学生们穿上统一的校服,上课不能做各种学习之外的事情,下课中间还加入了课间操。

学习上,学生们开始跟随老师做题,老师严厉认真,对所有同学都十分负责,所以一些早就放弃学习的孩子在教学开始就为中国老师带去了大量的难题。

中西方教育究竟谁更好?

但是随着老师的鼓励,更多的孩子接受了这种学习方式。

在纪录片最后,两个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下的孩子却取得了完全不同的成绩。

在国外老师教育下的孩子,除了在英语上赢过了中式教育,剩下的四门课程都以不小的平均分分差落后。

中西方教育究竟谁更好?

写在最后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大力发展,很多人却将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混为一谈,让孩子玩几乎成了他们眼中教育的主旋律。

甚至也有更多的人开始吹嘘起快乐教育的优点,贬低中式教育的缺点。

但事实上,快乐教育强调快乐,学习知识早已不在它的标准单上。

中式教育辛苦些,但是未来并不会在知识方面上闹出像“口罩藏天线”之类的反智笑话,更不会因为缺少常识而伤害到自己。

让孩子快乐虽然重要,但是仿佛在孩子的未来发展上却没有一点好处。

中西方教育究竟谁更好?

我们要明白的是,缺点,是任何一个教育方式都会存在的,找到能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事实证明,没有完美的教育方式,只有对孩子好的教育方式。

中式教育就是如此,它确实存在缺点,但是就目前来讲,这种教育方式却是对国内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方式。

它能让孩子们学到知识,能给所有孩子带去公平,这虽然让学生们失去了一些玩乐的时间,但是我相信在他们体会到这种教育下的优点后,就会理解这样的方式。

而以家长的角度来说,既然这种教育是真的会对学生好,那么我们就应该支持。

中西方教育究竟谁更好?

教育方式的选择在世界各地都被重视,但是最重要的应该是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虽然优点缺点都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发扬“扬弃”精神。

只有努力学习各种教育方式的优点,才能让学生教育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罗素   请愿书   中西方   英国   纪录片   英国人   缺点   优点   做法   家长   老师   方式   孩子   知识   快乐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