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后,教育的未来将指向何种结果?日韩或许会给你答案

自从“双减”落地后,只要是在教育行业中的人们,他们都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

对校外补习班的整改,学区房的调整,减少学生作业,体育美术增加分值。

一系列的整顿让人们意识到,这次教育部“减负”的决心究竟有多强。

“双减”落地后,教育的未来将指向何种结果?日韩或许会给你答案

这次改变的影响很快就出现在了人们眼中:

各个校外培训企业面临寒冬,甚至连已经年过六十的俞敏洪也在其中,带着“新东方”退了场。

随着“摇号入学”取消“就近上学”,“老破小”的学区房也没那么抢手。

看着整个教育行业都在暴风中摇摇欲坠,在这次“风暴正中心”的学生和家长们心里有些打鼓。

因为随着教育形式的改变,教育未来的走向也会随之变化,而这变化究竟是好是坏,都是未知。

既然无法预言未来教育的走向,那不如看一看其他国家在实施了“减负”后,都分别在朝着哪个方向前进。

“双减”落地后,教育的未来将指向何种结果?日韩或许会给你答案

曾经日韩鸡娃不输国内

只要有教育竞争,那么“鸡娃”就是竞争的附赠品,这似乎是各个国家的家长在教育方面的共识。

对于日本和韩国来说,从二战结束开始搞教育为起点,一直到现在,国家在教育上的改变就从未停止。

“双减”落地后,教育的未来将指向何种结果?日韩或许会给你答案

在1945年二战结束后,所有参与战争的国家都陷入了经济焦虑。

日本和韩国,一个作为战败国,一个作为深受战争打击的国家,在经济上落魄的不能再落魄。

经济上不了台面,导致他们在国际上的地位也逐渐下滑,“落后就要挨打”成了他们前进的动力。

知识可以改变现状。

他们深知要想咸鱼翻身,就要发展科技,而发展后辈教育就是发展科技的必要前提。

于是,尽管经济紧张,日本和韩国也还是开始了下一代的教育改革。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义务教育被搬上了台面。

“双减”落地后,教育的未来将指向何种结果?日韩或许会给你答案

义务教育的出现让国家的受教育率逐渐升高,仅仅过了二十几年,两个国家的经济就发展了起来,几乎摆脱了当时的战争所带来的阴影。

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日韩的出生率开始增长。

孩子越来越多,虽然一方面证明了国家正在朝着国富民强的方向发展,但是却导致了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教育资源。

孩子变多,教育却没有改变,以前学生毕业是学生挑学校,现在学生毕业是学校挑学生。

一个萝卜不再确定一个坑,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就出现了。

而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足够占到“坑”的学生同样不得不竞争。

因为成绩越高,学校越好,工作挣钱也就越多,有这个逻辑关系存在,竞争也就达到了历史巅峰。

“双减”落地后,教育的未来将指向何种结果?日韩或许会给你答案

随着内卷越来越严重,两国的学生都陷入了“不学习就没有明天”的焦虑中。

学生焦虑,有人却开心,靠贩卖焦虑赚钱的校外培训班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校内老师补课也成了学生家长司空见惯的事。

学生每天的生活除了学习不允许有任何其他的娱乐,因此,压力一天比一天大,精神状况也一天比一天差。

满足率幸福率疯狂下降,自残率自杀率却连年上涨,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了当时两个国家的头号难题。

“双减”落地后,教育的未来将指向何种结果?日韩或许会给你答案

减负的泡沫

怎么办?

管!

于是,学生在高压下的极端手段让国家不得不出手干预管理起教育来。

而这次的管制也分别向我们展示了“减负”成功和失败后教育的未来走向。

“双减”落地后,教育的未来将指向何种结果?日韩或许会给你答案

1968年,韩国率先出手,对各种增加学生压力的教学方式围追堵截。

而第一个被拿来试刀的,就是为学生带去巨大压力的校外培训机构。

补习班不允许再办,教师也不允许给学生补课,一旦被发现各种严厉的惩罚措施就被安排上。

这样的整治下,补习班的数量确实变少了。

“双减”落地后,教育的未来将指向何种结果?日韩或许会给你答案

但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发现不少补习班只是在明面上没有了,他们纷纷转变身份,向地下补习班的模式前进着。

有些老师成了“夜猫子”,在晚上出动来到学生家里补课;

有的老师改行成了“保姆”,开始在学生家里常住教学。

“双减”落地后,教育的未来将指向何种结果?日韩或许会给你答案

可是,这样的改变只存在于当时的有钱人里,因为无论是夜猫子补习还是保姆补习,所需要的成本都大大提升。

穷人没钱补课,有钱人花了更多的钱补课,不仅没让孩子们成功减负,还拉大了贫富差距。

这样的结果让韩国的教育没了办法,韩国在减负上用“堵”的方式宣告失败。

“双减”落地后,教育的未来将指向何种结果?日韩或许会给你答案

而日本看到韩国在减负路上的失败,吸取了其中的经验,认为堵不如疏,不再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减负。

他们改变了教育方式,为学生和家长灌输“快乐教育”理念,打算用根源上的“变”减轻他们的上学压力。

他们为这种教学方式取名为“宽松教育”,这和西方的“快乐教育”同出一脉,都是为了让学生多体会快乐,少一些学习的痛苦。

于是,课本难度降低,课外补习班取消,上学时间缩短了近三分之一。

这样大的改变因为“宽松教育”理念的灌输,并未迎来学生和家长们的反对。

这样一看,你以为他们成功了?

其实并不是。

短短几年后的经济危机替他们检验了“宽松教育”的成果,而结果并不理想。

“双减”落地后,教育的未来将指向何种结果?日韩或许会给你答案

当时的学生虽不再像过去一样拼命读书,但是却走向了不读书的另一个极端。

玩游戏看动漫成了他们每天的主要任务,享受舒适,沉迷舒适,不再有任何奋进的想法。

然而到了1986年,日本突然爆发了泡沫经济破裂,日本的经济出现了大倒退,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而作为国家主力军的年轻人,却依旧沉溺于“宽松教育”的影响中,不肯努力,不求上进,甚至“躺平”的现象也像传染病一般扩散开来。

“宽松教育”遇上经济危机,让日本发现这样的教育方式仅仅只是在表面上实现了减负,而在实际情况上却让更多人们陷入了危机。


日韩两国的减负最后均以失败告终,最后教育界也又都回到了当初“内卷”盛行的时代。

“双减”落地后,教育的未来将指向何种结果?日韩或许会给你答案

减负?还是不减?

如今,日韩两国不再减负。

经济上日本摆脱了经济泡沫破裂的阴影,重新回到了GDP榜的前三名。

韩国也在今年由发展中国家晋升为了发达国家。

这样的变化很难说和教育毫无关系。

但是,国家水平越来越高的根源就是在学生越来越内卷,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态越来越差,自杀率越来越高。

“双减”落地后,教育的未来将指向何种结果?日韩或许会给你答案

从部分角度看,错误的减负方式的确让很多青少年沉迷于舒适圈,让社会发展变缓。

但是如果从未来角度上看,只要方式正确,减负却也实实在在的是在为所有学生和家长考虑。

说回国内教育,很多家长都觉得,如果减负实行,教育只会是富家孩子的游戏,自己孩子超越富家孩子的路不就更窄了吗?

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双减”落地后,教育的未来将指向何种结果?日韩或许会给你答案

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双减不落地,自家孩子就能超越富家孩子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潘石屹为哈佛捐款一亿,以换取子女的哈佛录取通知书,这是富人对孩子教育上的投入;

李嘉诚为斯坦福捐赠近四千万元,最后为儿子争取了斯坦福的入学名额,这也是富人对孩子教育上的投入。

试问,就算绑着他们的手脚不让学习,就算拿鞭子赶着自己孩子熬夜读书,谁又能说自己就能超越他们?

“双减”落地后,教育的未来将指向何种结果?日韩或许会给你答案

又有家长说,不求超越这些人,只要比常人好就行了。

那这种目标能实现吗?

答案依旧是不行。

既然大家水平都一样,那谁会放弃自家孩子去成就别人家孩子呢?

通过补习,确实可能让成绩提高,但是成绩提高却并不代表名次提高。

因为大家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接受同样的力,就算有绝对差值,相对差值却并不大。

最后,除了孩子学习压力增大,家长经济压力增大,也并不存在其他改变。

所以,与其追求毫无意义的内卷,不如放松内心,降低焦虑,一同回到只拿学到知识当主要目的的时代,也许,这才是教育的本来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斯坦福   补习班   韩国   日本   校外   宽松   焦虑   家长   答案   压力   竞争   未来   方式   孩子   国家   经济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