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口是心非了,慢下来用“心”说话,才是真正的沟通

说话,可分为三个状态:

第一个状态:用“嘴”说话

我们很多人都习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张口就来,急急忙忙,好像未经思考,就连珠炮一般轰炸了过去,听的人常常还没有反应过来,说的人已经结束并在期待回应了。所以,双方看起来好像是在“对话”,却可能谁也没懂谁的话。

我们稍作观察,不难发现,说话的人重点是在迫不及待的表达,几乎来不及经过”脑“,更来不及经过”心“,所以不论是说话内容还是内心情感,都并未认真的考量和很好的传递。而听的人,当然很难体会其话语背后的用意,第一反应解读出的,往往是急躁、压迫和慌乱,双方很难进行愉快的沟通。

第二个状态:用“脑”说话

别再口是心非了,慢下来用“心”说话,才是真正的沟通

这类人也很多,他们说话的特点是:说话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内容听上去头头是道,合情合理,让人几乎无可辩驳。而听的人,未必真的服气和舒服,彼此的”对话“似乎不是在交流,而是在辩论。

习惯这样说话的人,通常大脑很发达,思维转动很快,说话的过程也是迅速的分析、判断、下结论的过程。她们的思想里装满了各种是非对错的标准,所以,说话的重点就在于:“我”表达的内容是否合理,至于其内心的真实感受,往往却忽略了。所以,她们会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按理说我是不该生气的啊,可是我的心里真的很生气......”,“按理说这个事情应该是这样去办,我却不太乐意......”,很容易落入“口是心非、心口不一”的矛盾状态。

以上两个状态,都在强调说话本身或是说话内容,可是,这些是我们说话的主要目的吗?很显然不是。说话,不仅在于表达,更在于沟通;不仅在于表达内容,更在于沟通内心。说话只是一个方式,一个载体,通过“说”,我们力求清晰准确的传递内心真实的情感和需求,并与对方进行心灵的链接和呼应。

所以,当大家都在谈论说话的艺术,都在强调该用怎样的措辞去表达的时候,我想说,其实,那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我们是否是由“心”而说,是否在用“心”说话、心口如一的说话。当我们的内心情感真实不虚的时候,哪怕我们不懂任何表达技巧,言词笨拙,对方依然能懂得我们的心意。相反,当我们把说话当成了一种表演的时候,哪怕我们演的再逼真,傻瓜都能一眼识破这层面具。

第三个状态:用“心”说话

用心说话,也分为三个阶段

别再口是心非了,慢下来用“心”说话,才是真正的沟通

第一阶段,慢下来,慢慢地说话

有句话叫:言宜慢,心宜善。为什么要慢呢?我们先看看这个“说”字,它是由“言”和“兑”组成,意思是:说出的话是要兑现的。所以,“话”,不是随便说说的,说之前,要经过认真思量。再者,说话前,我们有一个从“心”到”口“的过程,当我们慢慢说的时候,才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觉察自己:这是我真实的感受吗?我表达的清晰吗?妥当吗?我能够做到吗?给到自己余地去审视。这样说出的话,才是落地生根的,也是我们自信心的根基。

同样,听的人,也需要一个时间,经历听见——听到——听懂的过程。从耳朵听见,到大脑听到进行思考、判、分析,再到入心感受、领会,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所以,慢下来,慢慢地说话,才能让“心”跟上“脑”的步伐,让交流的双方,回到心与心呼应的轨道上来。

第二阶段,沉下”气“,感受“心”。

我们说的“心”,并非心脏或是心包,而是指两乳正中,檀中穴向上一点的位置,左右神封、神藏穴位共同“勾勒”出的一个方寸之地,这是我们的“心”之所在,也即“神”之所在,看似无形却又可被感知。

.我们说话前,可以有意识的去觉察和练习,把自己的“气”往“心”的位置沉(当然,前提是心神在位),当气息稳定在此的时候,再慢慢地说话,慢慢体会怎样是由“心”而发的说话。这样说话,是诚恳而清晰的,也是稳定而有力的。听的人也会更容易接收到这份用心和态度,更容易促成彼此愉悦高效的沟通。

别再口是心非了,慢下来用“心”说话,才是真正的沟通

第三阶段,用心说话,找到节奏,稳中亦快亦慢。

当我们学会了上两个阶段的要点后,可以进入第三个阶段,自然而然的习惯于用“心”说话了,并且可以自己仔细体会和拿捏其中的感觉,找到自己的节奏。情况总是千变万化的,说话的速度也可以根据需要亦快亦慢,但终究不会偏离其“心”,始终是一个稳稳当当、身心愉悦的状态。

撰文/商静(高级身心健康管理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说话   按理说   口是心非   心口   愉悦   大脑   节奏   内心   用心   清晰   状态   重点   过程   真实   情感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