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牢记“1要”“3不要”,让父母省不少心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多父母的想法。好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次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科学家:“您觉得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这位科学家回答:“在幼儿园!”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牢记“1要”“3不要”,让父母省不少心


“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

“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学习要多思考,仔细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是啊,好习惯是可以跟随我们一生,也会助力我们一生,不管这个好习惯是大是小,这对我们来说都非常重要的。

许许多多的事例也表明:不同的习惯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好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要素,而坏习惯则会导向失败的歧途。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记者做了一次调查,他采访了很多人,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影响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自己为什么能成功,失败又是为什么?他惊异的发现,一个全球500强企业管理层人员和在监狱中犯人的内容,竟然惊人的相似。

以下是监狱犯人的采访自述。

影响我一生,现在还让我记忆犹新的事,是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分苹果。妈妈端来一盘苹果,有大有小。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牢记“1要”“3不要”,让父母省不少心


弟弟一看就嚷着要大的,妈妈很生气,打了一下弟弟的手,并说,真不懂事,你怎么能要大的呢?你看看哥哥多好,他怎么就不说要大的呢?

妈妈又转向我问,你看苹果怎么分。

其实我心里也想是要大,但看到妈妈批评了弟弟,我赶紧改口说,我要小的,大的给弟弟吧。

妈妈非常高兴,拿起最大的苹果给我,并说,还是哥哥懂事,大的苹果奖励给你。

我通过撒谎和欺骗,得到了最大的苹果。吃完苹果后,我知道,以后我要得到的最大利益,我还可以撒谎和欺骗,甚至可以不择手段,慢慢地,就这样我进了监狱。

另一位是知名企业的高管,他告诉记者,影响他最深的事也是分苹果。

妈妈端来一盆苹果,有大有小,我们兄弟三个都抢着说要最大的。

妈妈见状,微笑着说,最大的苹果只有一个,给谁都不公平。今天中午我们家要炒花生米需要剥壳,这些带壳的花生我平均分成3份,看谁剥得最快最好,最大的苹果就给谁好不好?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牢记“1要”“3不要”,让父母省不少心


于是我们三兄弟开始比赛剥花生。因为我经常给妈妈干家务,所以剥的速度最快,也剥得最好,妈妈拿起最大的苹果给我。哥哥和弟弟也心悦诚服,我也心安理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大苹果。

从那以后我明白一个道理,要获得最大的利益,靠的是竞争,只有竞争才最公平,而竞争需要实力,实力会使你获得最大的利益。

所以我一直刻苦学习,掌握各种本领,打牢了我的能力基础,这也是我能进入这个知名企业并成为管理层的原因。

有人说:“习惯是一条缆绳,我们每日为它缠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家、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习惯其实是一种定势,是一种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规范。那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孩子每次行为后,都会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父母都会去表扬或是批评孩子的这种行为,孩子得到反馈后,又重复同样的行为,次数多了就形成了习惯。

按照这个过程就形成两个循环模式。

坏习惯模式:孩子的行为——父母挖掘到坏的方面——父母批评——孩子叛逆——孩子重复行为——养成不好的习惯。

好习惯模式:孩子的行为——父母挖掘到好的方面——父母鼓励——孩子有成就感——孩子重复行为——养成了好的习惯。

如此看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关键就在第二步,父母能否挖掘到好的方面。有人会问了,如果行为本身就是不好,怎么挖掘呢?

比如,孩子吃饭时喜欢拿勺子敲碗,怎么办?

如果要挖掘好的行为,应该这样说:“孩子,你看到喜欢的菜高兴得要敲碗了,但妈妈觉得,像爸爸那样安静地吃饭,是特别有礼貌的行为哦!”

然后,我们还可以告诉孩子:“吃饭时要安静的,你很开心可以跟爸爸妈妈说出来,用勺子敲碗是不对的哦。”

也许,我们这样做了,下次孩子还会继续,那就需要我们再耐心地再指导并强调一次。慢慢地,孩子就会改掉这个坏习惯了,也能养成安静吃饭地好习惯。

在我们工作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有的领导说:“某某同事很称职,经常加班到很晚,正是他的努力才有今天的业绩。”他挖掘了好的方面,这是给大家树了一个榜样。

反之,如果领导天天都骂:“你们一下班就跑,那么懒,工作一点都不上心,能干好才怪。”这次他挖掘了坏的方面,大家干脆就更懒散的工作,因为领导反复关注不好的点,也就无形中强化了不好的方面。

同样的道理,想要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父母也应该挖掘孩子行为好的一面,不断称赞鼓励并强化他的这个行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好习惯。

同样的,优秀的老师,经常会找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表扬,给全班同学树立榜样。

比如,上课有学生不认真听讲,经常前后讲话,不是去批评他,而是找两个听课特别认真的孩子,然后对全班同学说:“我看见某某同学和某某同学上课坐得很端正,听课特别专注!”表扬几次后,会发现爱讲话的那个学生也不讲了,及时表扬他,效果就会更好!

再比如,希望同学们主动做好笔记,养成好问的习惯。老师在这两个方面挖掘学生好的地方立下榜样,多表扬,很快同学们就会效仿。久了,就会形成习惯。这个效果比批评更好,也是表扬的艺术。

想要培养孩子哪方面的好习惯,我们就要在哪方面多称赞孩子好的行为。而且,1次效果肯定是不明显的,一定要多强化几次。用你善于捕捉“美”的眼睛加爱心和耐心,足以让孩子改掉坏毛病,养成一个好习惯!

另外,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还给家长提个醒,努力做到“3不”,效果会更好!

1.不包办。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生活上的一切都要包办。吃喝拉撒睡,孩子时时刻刻在家长的保护之中。

俗话说,妈妈勤快,孩子就懒。孩子在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中,根本没机会施展自己,就自然容易养成懒惰、依赖的坏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牢记“1要”“3不要”,让父母省不少心


不管多大的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不啰嗦。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喜欢说教,而且是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讲。家长是苦口婆心,孩子却不屑一顾,认为是啰嗦,效果适得其反。

家长经常说的话有哪些呢?

你要是有某某一半,我也没白受累了。

别光顾着玩快写作业!

怎么又考这么点分,你能不能为自己争点气,为家长争点光!把电视关了,有什么好看的!

如果你是孩子,听到这样的话有什么感受?

很多事只要给孩子交代好就足够了,孩子如果做不到,他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说让他穿衣服,提醒他就是了,有次不穿着凉了TA就记住了。

因此,父母生活中一定要减少唠叨说教,长话短说,引导孩子懂得为自己负责。

3.不粗暴。

孩子处于成长中,各个方面都不成熟,会出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时甚至是缺点,错误一大堆。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牢记“1要”“3不要”,让父母省不少心


家长切忌简单粗暴,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操作猛如虎。应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应从长远发展去看待,了解孩子,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因材施教。

孩子出现错误时,需要的是父母的冷静、宽容,甚至是安慰。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牢记“1要”“3不要”,让父母省不少心


愿每个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引导下,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父母   勺子   榜样   监狱   科学家   弟弟   安静   批评   家长   不好   习惯   苹果   效果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