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情感忽视」第二章 十二种导致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 1

第二章 十二种导致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

一个家长要在情感上辜负孩子,可能的方式有千千万万种。因为太多了,我们无法在这本书中将它们全部含括进来。我们能做的,就是看看与情感忽视最有关系的父母类型。当你在阅读的时候,请了解你的父母可能拥有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特色。在读完第一种类型之后,即使你认为自己已经确定父母的类型,然而把这本书从头读到尾,或许仍能为你带来其他帮助。举例来说,即便你已经把父母归类为第5型,你仍很有可能会在第9型中看见某些与你的经验息息相关的东西。我举出这些例子的用意就在于让你「配对」看看,虽然绝大多数的父母可能会符合某种主要的类型。

我把最大的一个类别「为孩子着想但是缺乏自觉的父母」,放在最后才谈。这个类别讨论为数众多在情感上忽略了孩子的父母,即便他们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他们把孩子的最佳利益放在心里,全心全意地爱着孩子,只不过他们不知道该如何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如果你从第1型读到第11型都还没有找到对你父母而言适当的描述,那么你很有可能就是被「为你着想但是缺乏自觉的父母」所拉拔大的。

1. 自恋型父母

也许你听过纳西瑟斯(Narcissus)这个希腊神话,「自恋」(narcissistic)这个词就是从这里来的。神话里,纳西瑟斯是个俊美得令人心神为之颤动的少年,他的相貌令身边所有的人目眩神迷。许多人赞美他、爱上他,但是他是如此自负,拒绝了所有的追求者,因为没有人配得上他!最后,纳西瑟斯看见自己在湖水里的倒影,于是爱上了自己。他无法离开自己的影像,最后终于自杀;或者根据这个神话的不同版本,最后他因为自恋而日益消瘦。

自恋的人就如同这个词汇一样,大部分的时候,他们全身上下充满了优越感、自信心、以及个人魅力;但是有时候,自恋者会发现自己凌驾于他人的优越感,不过是一种幻觉。因此,他们倾向于寻找那些可以证明自己比较优越的证据,并且试着逃避那些会提供相反证据的人际互动或是关系。当某个人或某件事粉碎了他们浮夸的自我感觉,他们就会变得很难相处。虽然他们看起来很傲慢,但是却很容易受伤,情感相当脆弱。他们会记恨、把过错推给别人、排挤别人,当事情不合己意就大发脾气。他们不喜欢自己有任何不对的地方,喜欢听自己说话。或许他们最伤人的特色,就是经常性地批判别人,觉得别人很可悲地在某方面有所匮乏。他们是任何家庭、办公室、企业中的国王和皇后。

你可以想象,当自恋者成为了父母,他们也会要求孩子要完美,或者最低限度希望他们不要丢父母的脸。在重要的比赛上,当心理健全的家长看到孩子没有接到球,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稍微为孩子捏一把冷汗,但是对于自恋型父母来说,他们则是会感到生气,觉得自己受到羞辱。当他们的孩子犯了别人看得见的错误——不管此时孩子有多么需要父母的帮助——自恋型父母会觉得自己受到打击,并且要孩子为此付出代价。

[案例3]背负「使家族蒙羞」罪名的席德

十九岁的席德,站在富裕双亲所购置的豪宅门口。乍看之下,他是一个又高大又英俊的年轻男子。但是如果你望进他的双眼,你会看见痛苦和犹豫。他的双手紧紧交握着,还有些驼背。他身旁站着一个警察,这个警察按了门铃,和这个年轻人等了好几分钟,才有一位优雅的女士前来应门。她给了这位警察一个迷人的微笑,谢谢他把她的儿子带回家,接着接过他手上的一些文件,往旁边挪了一步,让儿子进门。警察离开以后,席德的母亲关上大门,有一会儿的时间,她就站在儿子面前,两只手臂交叉,脸上有一种笃定而又深不可测的表情。席德的身体稍稍往前靠近她,彷佛想要或是希望能够与她碰触一下。

她说:「你的父亲非常失望,你现在还不能跟他讲话。他已经上床睡觉了,你也回自己的房间去睡吧!至于其他的事,我们明天早上再谈。」

席德是因为喝酒被抓到了吗?还是他干了什么更严重的事情,像是偷窃?

都不是。席德是个新手驾驶,刚刚开车撞到路人,导致对方受到重伤。那个人急着穿越一条繁忙的马路去赶公交车,年约四十几岁,有自己的家庭,现在人在医院,还处于昏迷状态。然而,席德的母亲叫他回去自己的房间。她很沮丧,因为她知道儿子的名字明天就会出现在报纸上,使他们家蒙羞。

自恋型父母没有确实地意识到,孩子是与他们分离的个体;相反地,他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小小延伸。孩子的需求被大人的需求所决定,而那些试着表达自己需求的孩子,通常会被大人冠上「自私」或是「不体贴」的罪名。

[案例4]想得到理解却换来羞辱的碧翠丝

十四岁的碧翠丝,是个聪明伶俐的非裔美国女孩,她在镇上一家著名、声誉良好的私立高中拿全额奖学金就读。在这个学校里,大部分的学生家里都很有钱,经常在学校放假时到像是蒙地卡罗或是瑞士的阿尔卑斯山之类的地方旅行。但是碧翠丝是个「小镇姑娘」,她的父母必须省吃俭用,才有办法每年带她们去一次迪斯尼乐园或是麻萨诸塞州的鳕鱼角度假。在她的新学校,她的成绩一如往常,还算不错。但是她一整年都觉得自己过得很悲惨,感觉自己在学校里就像是一个典型的黑人代表、一个小镇姑娘代表,最重要的是,她觉得自己与这个环境格格不入。

但是这一整个学年,碧翠丝的母亲心情好得彷佛置身天堂。她喜欢盛装打扮参加学校的活动,去认识那些议员家长或是在华尔街工作的家长。她喜欢向邻居夸口,告诉他们要读到这个学校有多困难,而碧翠丝在学校的表现又有多好。她觉得自己终于可以跟那些她感兴趣的人交际一番。

当碧翠丝试着想表达她的社交困境,母亲就会说:「如果你想在这辈子大获成功,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机会。只要四年,你就坚强一点吧!」碧翠丝试着把母亲的话放在心里,但是她觉得寂寞、忧郁,跟别的同学之间有很大的距离。在这个学年结束的时候,她告诉父母自己想要回到公立学校,结果她母亲就爆炸了,一边哭、一边大喊:「你怎么能够这么对我?这样我就再也见不到我那些一流的朋友了!我们的邻居会很高兴你失败了,因为他们都很嫉妒我。你如果要这么做,你就是自私、无理取闹!」碧翠丝的父亲根本就帮不上忙,他知道凡事最好都顺着太太的意思。

碧翠丝需要的是父母的同情和理解,但是她得到的却是一场羞辱。一直以来,她的母亲都无法原谅碧翠丝的选择。顺道一提,事后证明,这样的选择对碧翠丝而言是最好的。她最后从公立学校毕业,拿到布朗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她的母亲这才又高兴起来。

自恋型父母缺乏一种能力,那就是他们无法去想象或是去关心孩子的感受。没有同理心的父母,就像是在昏暗的灯光下拿着不锐利的工具进行手术的外科医生,很有可能会制造出一堆疮疤。

[案例5]跟老师顶嘴的齐克(如果他的母亲是自恋型父母)

让我们回到齐克身上,就第一章案例1那个三年级的孩子,他因为冒犯老师,所以带着一张警告的字条回家。如果他的母亲是自恋型父母,他们之间很有可能会产生以下的互动。

齐克把老师的字条交给妈妈。她接过去读,齐克看见她的肌肉变得紧绷,下巴也是,脖子也开始发红。她在齐克面前挥舞着字条说道:「你怎么会这样,齐克?现在萝洛老师一定觉得我没有把你教好!这太丢脸了!回去你的房间,我现在不想看见你,因为我觉得非常受伤。」

齐克的母亲把儿子犯的错当成是自己的过错,彷佛他冒犯的对象是她。她没有为齐克着想,没有考虑到他的感受或他的行为。事情变成与她有关。至于要如何在学校与人好好相处,齐克并未从母亲那里获得有用的建议或回馈。

当自恋型的人变成父母,他们经常会和每个孩子发展出不同的关系。他们会对某个孩子偏心,对另一个孩子感到失望,所以那个可以代表他们的孩子,可能长得很英俊或漂亮、会运动、或是很聪明,于是成为「被选上的孩子」,可以享受自恋型母亲或是父亲的特殊对待。有时要等到成年以后,这些受到自恋型父母宠爱的孩子才会发现,父母的爱其实一直以来都基于某些条件。

[案例6]符合父亲期待才能得到关爱的吉娜

吉娜是一位三十二岁的女性,来自曼哈顿的一个家庭,是家里三个孩子当中年纪最大的。一直到最近,她都还是父亲眼中的掌上明珠,总是与父亲维持着良好、亲密的关系。吉娜有个弟弟,在各方面的表现总是比她略逊一筹,于是他除了刻意跟父亲保持距离,也不愿意亲近吉娜。吉娜一直以来都不明白究竟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弟弟是在嫉妒她。不过现在吉娜要和一个移民第二代的男士结婚了,他是她们律师事务所一名成功的律师。不过,吉娜的父亲觉得这个男人配不上她。自从他们订婚开始,吉娜的父亲就对她非常冷淡,不接她的电话。当他们有机会讲话的时候,他的语气充满了批判,就像他一直以来对弟弟说话的语调一样。直到三十二岁,吉娜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弟弟要和这个家庭疏远。

因为这样的新觉知,吉娜在日后可能都得跟父亲保持距离。但是她也有可能会一直无意识地去讨好他,试着表现得比其他手足还要好,只为了获得父亲的嘉奖和赞美。她被困在父亲的镜像之中:从小到大,她忽略了对自己的认同,只是一味地试着去满足父亲对于完美女儿的想象。

自恋型父母的孩子一旦长大,不管他们觉得自己是像吉娜的弟弟一样被讨厌,或是像吉娜一样被宠爱,他们的内在小孩都会试图挣脱自恋型父母的批判,试图透过自己的双眼来重新认识自己。

我想你应该开始有点概念了。情感忽视的教养,乍看之下可能与健康的教养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其中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就像在森林里,一个蘑菇可以拿来当晚餐,另一个蘑菇却可能会要了你的命,而它们的相似性仅仅只在表面而已。在接下来几章,我会教你如何辨认各种毒菇、如何全然地活着,以及如何把力量和知识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

2. 权威型父母

一九六六年,心理学家黛安娜·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博士首度指出并描述了所谓的「权威型父母」。鲍姆林德博士将权威型父母描述为凡事照规矩、一板一眼、并且会惩罚孩子的父母,他们以一种非常没有弹性且不可妥协的要求来养育孩子。讲到权威型父母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一些说法:

「老派。」

「小孩是用来炫耀给大家看,而不是用来倾听的。」

「不打不成器。」

如果你属于婴儿潮世代(在一九四六至一九六四年间出生)或是更年长,将你养大成人的父母很有可能就是权威型父母,这是那个年代的父母流行的一种教养方式。今日的父母比较倾向于采取更加开放、更加放任的教养方式,这种方式通常来自于一种有意识的决定,那就是不要采用他们父母养育他们的方式来教养自己的孩子。尽管如此,现今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为数众多的权威型父母。

权威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多。他们期待孩子按照他们的规定行事,不要问为什么。同时,这些父母也不会解释这些规则背后的理由。他们只是要求孩子守规矩,如果孩子不服从,他们就会对孩子施以严厉的处罚。权威型父母通常都会处罚孩子或是打孩子,而不是与孩子针对某个问题或议题进行讨论。他们对于孩子的感觉或想法并不是特别在意,教养的方式是根据头脑里某个「正常的孩子应该要有什么表现」的模版,却没有把孩子的个别需求、天生气质或是感受考虑进去。

会对孩子施暴的父母,大部分都落在权威型父母这个类型。不过,鲍姆林德博士非常谨慎地指出,并非所有权威型父母都是家暴者。然而,我要大胆地说,所有权威型父母,就定义来说,都是在情感上忽视孩子的父母。

许多权威型父母倾向于把孩子的服从当成是爱的表现。换句话说,如果孩子默默地、完全地服从父母,父母就会觉得孩子爱他们。不幸的是,情况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孩子质疑父母的要求,父母不只会觉得孩子不尊重他们,也会觉得孩子拒绝了他们的爱。如果孩子公然反抗,权威型父母就会觉得事态严重,认为孩子完全不爱他们。要了解这种状况如何运作,让我们来看看索非亚这个例子。

[案例7]被迫忽略自己以满足父亲期望的索非亚

索非亚年方十九,是个美丽大方的女孩。她六十二岁的父亲是个老派的意大利人,深深地爱着自己唯一的孩子,并且期望这个孩子用尊敬和爱来回报他。圣诞夜的时候,索非亚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举办一年一度的圣诞派对。一直以来,索非亚都很讨厌这个派对,因为她没有年龄相仿的手足或亲戚,而且她觉得自己的姑姑、叔叔们「无聊、古板又做作」。在派对中,她得站出来接受整个家族的品头论足,接着就被赶到一边去,再也没人理会她。

今年,索非亚的新男友邀请她与他的家人共度圣诞夜。她对于第一次会见男友父母感到相当兴奋,因为这意味着她与男友的关系更进一步。同时,她也觉得如果能够以这种方式来度过这个特别的夜晚,跟过去家族聚会的经验相比,一定会更温暖、更有趣、更令人兴奋。

当索非亚战战兢兢地告诉父亲这个计划,他生气了:「你不能这么不尊重我。你的姑姑、叔叔们会怎么想?他们会觉得你不爱他们。我为你做了那么多,这就是你表达感谢的方式吗?我只要求你一年和他们吃一次饭,而你竟然说出这种话。你真的太自私了!」

因为索非亚没有立刻屈从于父亲的期望,所以她的父亲叫她不用那么麻烦,圣诞节不用来了:「我会把你送的圣诞礼物退回去。圣诞节的时候,你就可以整天跟你男朋友待在一起了。」

此刻,索非亚觉得很有罪恶感而且感到绝望,所以她同意改变自己的计划,遵照父亲的意愿行事,因为她无法忍受自己一个人过圣诞节这样的选项。

索非亚的父亲反应之所以如此激烈,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被女儿一脚踢开,完全失去女儿的爱。她任性地打破规则,被父亲视为是一种拒绝、不尊重、以及对家人缺乏关怀的行径,虽然那实际上是由三种健康而又正面的动机所驱使的行为:她对男朋友的爱、对未来的憧憬,以及一种想要过自己人生的平凡需求。事实上,索非亚父亲的作为,已在无意中「训练」她把自己健康的需求摆到一边,以满足他自己被爱的需求。

[案例8]无意中破坏妈妈规定的乔瑟夫

乔瑟夫,十岁,是家里五个孩子当中最大的,而今天是万圣节。在乔瑟夫年幼的岁月中,每年万圣节,父亲都会遵循相同的仪式:他们会在晚上六点整吃热狗和豆子,晚餐过后,孩子们就可以开始扮装,虽然他们从一大早就开始央求父亲让他们这么做。

每一年,乔瑟夫的妈妈和奶奶都会为他们的扮装选定一个主题,然后亲手缝制服饰。今年,五个孩子都会成为「金刚战士」。身为老大的乔瑟夫觉得有些丢脸,因为他早就过了扮成金刚战士的年纪。他很担心如果朋友看见他穿这种孩子气的衣服,明天会在学校嘲笑他。此外,乔瑟夫今年真的很想扮成哈利波特。但是他从来不会去质疑扮装的决定,或是跟妈妈说他想要扮成哈利波特,因为他知道这样妈妈会对他感到非常生气,认为他不懂得感激妈妈和奶奶为他们缝制衣服的辛劳。所以,乔瑟夫很努力地不去想关于扮装的事情,他把这件事情从脑海里驱逐出去,转而期待「不给糖,就捣蛋」这个活动,而不是变身成金刚战士这件事。

乔瑟夫的父母对于「不给糖,就捣蛋」的过程有着相当严格的规定:每一年,五个孩子只能去附近的七个家庭敲门。他们按照年纪列队行走,年纪最小的走在最前面,这样他们的母亲就可以察看他们的行踪。当他们从一户人家走到另一户人家的时候,乔瑟夫在路上拦下两个结伴一起进行「不给糖,就捣蛋」的朋友,并且有些冲动地跑上前去对他们挥手、叫他们的名字。乔瑟夫的母亲试着要掌握五个孩子的行踪、要他们守秩序,于是立刻就做出反应。她抓住乔瑟夫的手臂,把他拖到队伍最后面他原本的位置,并且告诫他:「你今晚没有『不给糖,就捣蛋』了,因为你没办法控制自己。你就在后面和我待在一起,看你的弟弟妹妹拜访完最后几户人家。或许这样明年你才会记得要怎么守规矩。」

乔瑟夫的母亲是权威型父母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决定扮装的角色时,她没有把乔瑟夫的年纪(或者就这件事来说,任何孩子的年纪)列入考虑,而是把五个孩子当成同一个年纪的孩子来对待。对于乔瑟夫想要在万圣节扮演什么角色,她一点也不在意,认为一次做五件一模一样的服装比较省事。她的规定极度严格且不容妥协,以致当乔瑟夫在无意中破坏规定,后果想当然非常严重。

考虑到乔瑟夫的母亲在「不给糖,就捣蛋」的过程中必须关照五个孩子,我们可以稍微放她一马。她权威式的管教方式,很有可能是基于一种绝望地想要管好五个小孩的企图。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她这么做有什么原因,这些作法都会对乔瑟夫造成影响:他会学到拥有自己的需求和愿望是一件自私的事情,所以他必须将自己的愿望、需求和感受藏在心里面。他也会学到另一件事,那就是自己并不重要。当乔瑟夫进入青春期,他可能会变得更加叛逆;而在他成年以后,很有可能会表现出情感忽视的征兆。

有些权威型的教养包装得比较精致一点,例如芮妮的故事。

[案例9]没有立刻响应父亲要求的芮妮

在某次疗程中,芮妮告诉我:「我是个很难管教的小孩,总是会惹上麻烦。当我回顾过去,我对父母感到相当不好意思。」当我要芮妮多说一点,我发现了这些事情:

芮妮的父亲「在某种程度上,是个相当龟毛的人」(这是芮妮的用语),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多帮忙一些家务。举例来说,他下班回家时如果发现地板很脏,就会大吼:「芮妮,过来把地拖一拖!」如果那时芮妮的功课正写到一半,在她跳起来去拖地前,她会先把写到一半的句子写完、或是把做到一半的算术题目完成,这也是很合理的事情。不过这短短的延迟却被她的父亲视为一种反抗的行为,他会吼道:「当我叫你来拖地,我是说现在,而不是五分钟以后!」事情就是这样,不管父亲给的任务是什么,或是父亲大声喊她的时候她正在做什么。不用说也知道,芮妮常常因为这样而「惹上麻烦」。

你或许有注意到,芮妮的父亲不像其他权威型父母,他并没有给芮妮什么严厉的处罚,没有让她禁足、或是不准她参加圣诞派对。事实上,她父亲的作为就许多人的标准来看相当正常。毕竟,有哪个父母不会偶尔对孩子大吼大叫的?芮妮父亲的问题在于,他的声音又大、又严苛。他觉得如果女儿没有立刻响应他的要求,就是不爱他,这样的「感受」就是他声音背后的力量。他试着要满足自己的需求(希望孩子尊重自己、爱自己),并且要芮妮知道,她最好照着他说的话去做。

不幸的是,他的所作所为事实上传达出一个讯息,那就是芮妮的需求除了无关紧要,而且还冒犯了他。芮妮责怪自己有那些不被接受的需求,而不是责怪父亲的无理取闹。从根本上来说,芮妮被判处了终生的自我责怪以及对自己的愤怒之刑!幸好芮妮开始进行心理治疗,让她开始明白拥有自己的感觉和需求并不是一种罪过。

[案例10]跟老师顶嘴的齐克(如果他的母亲是权威型父母)

齐克搭公交车回家的路上,脑海里都是明天美式足球比赛的景象。他的父亲好不容易买到爱国者队的门票,第一次要带齐克去看他们比赛。齐克从来没有这么兴奋过!

当齐克回家的时候,他把老师的字条交给母亲。她看着字条,脸上出现了严重受伤的表情,还有些许愠怒:「这样不行。你得学着对别人表现出适当的尊重!罚你明天不能去看球赛,这样下一次你或许会记得要给萝洛老师多一点尊重。」

显然,齐克的母亲给了齐克一记严重的打击。她根本没有花时间听他说明这件事情发生的经过,或是教导他在学校里应该要如何调整他的情绪或是如何待人处事。更有甚者,她教了齐克「他并不重要」这样一条规则:重要的是去尊敬权威,盲目地照着他们的指示行动就好。即使日后齐克长大成人,并且从其他的情境(老师、朋友、妻子)得知自己对他们而言很重要,他依然会带有某种根植于内心的习气——当事情出了问题就开始责怪自己,一旦犯错,对自己的批判更是毫不留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索非亚   纳西   父母   都会   可能会   字条   教养   童年   父亲   母亲   事情   需求   案例   类型   权威   方式   孩子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