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流生涯一一序言


盲流生涯一一序言

认真阅读了“盲流生涯”,犹如身入其境,仿佛看到在那个特殊年代,闯外务工的老百姓,流离失所,奔波谋生的艰难情景;其经受的苦甜酸辣,遭受的摧殘折磨,世间冷暖,如同身受。 文章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亲身的经历,简述了源远流长的农民工 的历代延续。怀念建国后童年时代的美好,同时也回忆了人民公社, 大跃进笼罩在少年儿童的心理阴霾和给当时少儿产生了“不知道父 母在哪里,人民公社就是家”的意识。 文章重点回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外出务工的艰难曲 折,随时有被“抓盲流”的危险,并承受皮鞭下的苦役。虽未大幅叙 述,但对部分经历的回忆描述,也可使后人仿佛听到那皮鞭之下的哀嚎声, 顿感痛心不已。 特殊年代的农民工,在处境艰难,低人几等的情况下,为了谋生, 以最廉价的劳动力,给城乡建设做出了极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是国家乃至后人不忍忘记的。 作者品尝到农民被限制外出务工,自己找不到活干,难以落下户的窘迫,又看到天南海北闯东北谋求生活的难友们的共同遭 遇。决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大胆筹划、组织并率众开荒建屯。决意接济无家可归,无活可干 的盲流群体,使大家能够各尽其力,安居乐业。经多次联系,精诚求助,感动了“天帝”一一邻村派两台东方红拖 拉机开进荒原,昼夜不停,数日内无偿支持开地两千余亩。 当时的创始人们在建屯伊始,就对未来作了超前的规划。比如:“六十 岁退休,教育免费,医疗免费,挖备战山洞”等四条方案,其中前三条与当今政府所实施的方针完全吻合。 最值得称颂的是作者本人舍己为人的品德,舍弃自己可得的利益, 置众人谋生为上。为了若干流民有落脚之地,有活干,有饭吃。毅然 谢绝了县里“只要把已垦土地交出来,给本县已分生产队建点,本人在全县范围内,任选公社,村屯,并可再带五户亲朋落户安置”的特殊优待。作者的谢绝被世人认为“太傻”,但作者心系大家,不忍心扔下投奔而来 的几十户“盲流”群体,而自己去“安居乐业”,不愿给自己留下历史的遗憾。 尽管被县里个别人视为“跑马占荒,独立王国”,但为了众生,不辞 艰辛,忍饥挨饿,上下求索。最终获省的表彰支持,县上也随之予以承认。 开荒建屯成功了,更有五湖四海,扶老携幼者,慕名来奔。但是县里给的落户名额有限,县里也要响应国家限制农民外出务工政策,又执行 “有本县户口不给落户”的本地指示。由于已垦土地有限,实在难以全部安排所有人的落户愿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明真像,又着急落户的个别人,被别有用心的人挑拨离间,荒唐地迁怒作者不给他们落户,作者虽于心无愧,但有口难辩。 在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气候下,作者痛别家园,另奔他乡。 但几十年来,心中始终惦念着,在那原始荒原上,亲自带领大家建起 的村庄,惦记着同时创业的难友们和在那块土地上生存的他们的后代们,惦记着建屯过程中给予帮助的邻村大队和给予过帮助的所有人,更时刻关心那里的生产、建设和环境的发展。 文章填补了农民工前辈生活的空白,这是一个很少被人重视的领域。作品极具可读性,文章围绕“盲流”,“户口”,“阶级斗争” 等为关键词的描写叙述,能使后人了解真实的历史,更加珍惜当今新时代 。 正如作者前言所讲,只是实事求是地,提纲式地记录了当时的真 实历史。细品其时代背景下的“盲流”创举,如果能大幅展开,祥细描写叙述,将成为一部弥补历史空白的巨作!

盲流生涯一一序言

x×x……编辑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盲流   难友   邻村   人民公社   皮鞭   阶级斗争   县里   安居乐业   荒原   序言   农民工   后人   艰难   生涯   作者   历史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