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行为性强化法”,孩子越来越爱学习

“妙宝,弹琴了”,我叫了几遍,孩子像没听见似的!

当我提高嗓门后,妙宝才磨磨唧唧过来。

类似妙宝这样,做事提不起兴致的现象,其他孩子有没有这种现象。

有的,而且还很多呢!

可是,有一天,妙宝变得积极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天晚上,妙宝的练琴状态,一改往日的拖拉、走神, 练习时候的专注力有明显改观。

用好“行为性强化法”,孩子越来越爱学习

练之前,她与我说,今天练琴时间可以少些吗,因为白天练过了。

我说:可以的,今天跟“小叶子”陪练练习,只要练习效率高,把老师指出的问题,改掉就可以。

用好“行为性强化法”,孩子越来越爱学习

随后我说,你说说现在练琴存在哪些问题,怎么改?

妙宝说:右手拇指要用指尖弹、手指要勾住、背要挺直……

从孩子的回答中,了解到,她对练琴中存在的问题还是非常清楚的。

第一首练习的曲目是《哈利路亚合唱》,弹完,“平板”上显示分值为99.5分。

看到这个分值,我和妙宝同时拍手,我给她一个大大的赞。

看来白天练习确实有效果了。高分值,加上夸奖,接下来的练习,妙宝的积极性都很高。

与她指出问题,她也乐意接受,并在弹奏中会注意。

从妙宝弹琴积极性的改变,证实,与成人即时的“肢体性行为”的夸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用好“行为性强化法”,孩子越来越爱学习

当然,“平板”显示的分值对她的肯定也是一种隐形的激励。

由此可见,不同方式的夸奖、激励,对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是有效的。

斯坦福心理学家指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当下,这句话成了激励孩子的经典句式。

在此背景下,许多家长会经常会夸奖孩子:“你真棒”!臆想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进取性。

用好“行为性强化法”,孩子越来越爱学习

“你真棒”!简单的三个字,使用恰当,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随意使用,或使用不恰当,不但达不到效果,有时还会出现负面影响。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事例。一位妈妈经常夸奖孩子,“你真棒”,长此以往,孩子潜意识认为,自己很棒。

有一次考试,孩子把成绩单拿给妈妈签名,妈妈没与孩子交流,就夸“你真棒”。

孩子不开心的说,“你瞎夸的”…,与孩子的沟通中,妈妈才了解到,孩子这次的成绩全班倒数第六。

可见,不明缘由的“瞎夸”,不仅达不到激励的效果,而且有可能会降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更不利于孩子抗挫能力的培养。

事实证明,夸奖是一门学问,日常我们要巧妙地用、科学地用,切忌“瞎用”!且要灵活使用不同的夸奖方式。

正向的夸奖、激励能有效强化孩子积极的学习情绪,让孩子越来越爱学习。

这就是我们理解的“行为性强化法”,即如果当孩子出现了一些家长或教师期待的行为的时候,家长或教师能及时跟上一些鼓励或者是表扬,进而强化孩子的积极表现。

我们平常使用的“行为性强化法”主要有:

物质性强化:

孩子在学习中有积极的表现,或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家长给孩子一个物质小奖励。

如:给孩子购买心仪的小玩具,或帮孩子实现一个愿望。

代币性强化:

代币性强化,当下的培训机构用的比较多,也非常受孩子欢迎。

每次课后,老师会根据孩子上课表现情况,奖励积分卡,积分卡累计到一定的数量,学期中,或学期结束兑换奖品。

活动性强化:

类似物质性强化,与孩子约定,达成学习目标,带孩子外出游玩,或旅游。

游戏性强化:

即与孩子约定,任务完成后,陪伴孩子一起游戏,玩什么游戏,怎么玩,可以由孩子决定。

除以上行为性强化方法外,还有

语言性强化

如,之前提及的,家长夸奖孩子,“你真棒”!

肢体性强化

如,摸摸头,竖拇指,点赞,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肯定等!

用好“行为性强化法”,孩子越来越爱学习

又如,给一个大大的拥抱,给予孩子大大的精神鼓励!

用好“行为性强化法”,孩子越来越爱学习

当然,任何一种强化手段,我们不能仅停留于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样物质奖励。

表扬、鼓励、肯定孩子的同时,让孩子明白“棒”在哪里,什么方面有进一步。

同时,和孩子一起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努力的目标,让夸奖成为不是单一的肯定,而是后续内驱力驱动的发条。

正向的行为性强化,能有效引导孩子积极情绪,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孩子也会越来越爱学习。

当然不能一味的夸奖,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奖罚要分明!

用好“行为性强化法”,孩子越来越爱学习

这里有一点必须强调,当孩子犯错时,我们要晓之以理!

但是,要避免孩子情绪不稳的时候,与他讲道理,因为这种情况下的说理,一般都是无效的!

用好“行为性强化法”,孩子越来越爱学习

日常陪伴孩子,你常用的是哪一种“行为性强化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文中选用的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立即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斯坦福   哈利   代币   物质性   孩子   肢体   积极性   拇指   平板   白天   情绪   物质   家长   效果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