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与善、执、睿

禅茶一味与善、执、睿

当下,人们喜欢在茶室和书斋悬挂“禅茶一味”这一书法作品,但何为“禅茶一味”,是指禅、茶本是一体?还是指修禅和茶道相通?抑或是指喝茶能启迪人生的感悟?

我理解的“禅茶一味”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由入世至出世的生活态度,并非指喝茶修禅,禅、茶只是一种表现形式,禅茶一味的内涵揭示的是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人生百态,每个人均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有不同的生活体验,但无论身处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差异如何,均有初心的影子,如老子“沌沌兮,若婴儿之未孩”,每个人都要面对并思考老子的“抟气至柔,能婴儿乎?”的人生哲学。基此,禅、茶即是人们试图以自修的方式保持初心的一种表现形式和修身的过程。

所以说,参禅、品茶是人生的过程,是生活的一部分,“禅茶一味”非指禅、茶,而指人心,是追求生活与禅修、茶修的统一性。所谓“参禅以正心,茶修以养心”,禅茶生活是提升心灵境界的过程,所以称“禅茶一味”。

一、 禅的意义


禅,音本读shan ,《说文解字》的解释,禅为“祭天也”。

东汉明帝永平四年,佛教传入我国,依据佛经“禅那”梵语音译,借用了“禅”字,读音依梵音,读chan,意为“弃恶”、“功德丛林”或“思维修”、“静修”等。

关于禅的意义,星云和尚曾讲过“禅是什么?禅是安心,安顿住心。禅是开放的,不属于佛教,是我们大家的,当你的心有了禅,心就不一样了,生活也不一样了。”

禅意和修禅,并非释家独有。儒家经典《大学》开篇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开宗明义,教育以“至善”为最高目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均渗透着“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的自修自律的人生价值。

老子的《道德经》:“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婴儿生活不用智却与自然之智相通,“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字里行间无不阐述着修心的意义。

所以,禅修首先是一种处事心态、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佛教的“安心”,是道家的“初心”;是儒家的“至善”。是在“善”的基础上所拥有的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

禅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修禅是人生修正错误、弃恶扬善过程,也是对人生感悟的过程,如苏轼的《观潮》诗:“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禅茶一味与善、执、睿


二、 关于茶


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从植物学角度讲,不过是一种嫩枝无毛的灌木或小乔木。

唐代以前没有“茶”字,均写作“荼”字,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了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实,我国饮茶的历史远早于唐朝,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神农本草经》记载“神衣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暂抛开书中记载的传奇性,至少可以看到我国对茶的认识经历了从野生到种植,从药用到饮用的过程。

我国饮茶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神农说、商周说、西汉说、三国说,人们虽在饮茶的起源各持己见,但普遍认可的是:是魏晋的“清谈”之风,导致文人雅仕把饮茶赋予文化内涵。

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自宋代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饮茶之风普及到了庶族百姓,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至此,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开门七件事”之一;宋朝昊自牧《梦梁录》卷十六“鳌铺”记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此,茶作为生活必需品延续至今,明朝唐伯虎《除夕口占》:“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闲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元代杂剧《百花亭》“加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禅茶一味与善、执、睿


三、 禅茶一味与“善、执、睿”


起初,茶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饮品而已,本与禅无缘。“禅茶一味”渊源于佛教的禅宗,将茶和禅联系起来的是唐时赵州(河北赵县)高僧从谂(shen)禅师,河北赵县柏林禅寺也因此被尊为“禅茶一味”的起源地。

据载:“师问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间否?’云:‘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另一人,‘曾到此间否?’云‘曾到’。师曰:‘吃茶去’。院主问‘和尚,不曾到,叫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什么叫伊吃茶去?’,师云‘院主’。院主允诺。师云“吃茶去”。

这段公案在《指月录》、《五灯会元》、《古尊宿语录》、《景德传灯录》均有记载,

喝茶如禅宗的修持,是修心的过程,在宁静的饮啜中以求人生的感悟,所以“禅茶一味”体现着禅宗“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的境界,如孔子所言“我欲仁,斯仁至矣”。

如何修心?修心的过程如何?修心的结果是什么?修心的基础是“善”,修心的过程要“执”,修心的结果是“睿”。

《坛经》:遭难不退,遇苦能忍,福德深厚,方授此法。可见,禅宗也不仅仅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表面看是不重戒律、读经,实质是告诫人们修心过程中的执着和对善心的呵护,修心是形而上,喝茶为形而下。“善”是我们的初心,“执”是我们的方法,“睿是我们的目标。在由“善”至“睿”的过程中,“执”表现为一种坚贞的品格。

禅茶一味和“善、执、睿”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花梨雅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赵县   儒家   庐山   初心   佛教   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道   禅宗   唐代   老子   婴儿   意义   过程   我国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