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厚重的古文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成为写作的主流。经历了百年沉淀,现代文学发展迅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开门见山——厚重的古文


时至今日,各种阶层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用白话文肆意挥毫,直抒胸臆。而不像古代文言文那样,晦涩难懂。相信大家在年少时,每每学到有关文言文的课文时,都会不自觉地皱起眉头。光是翻译跟背诵就很难了,还要了解古文的格式、背景以及在当时社会造成的影响等等。把这些转折圈弄明白之后,可怕的是再仿照格式写一段。要了老命了!


每每回想这些,一次次心悸的感觉爬上心头。感谢五四运动的先烈们,爱你们哟~


现代进入自媒体时代后,网络给予了我们大量的平台,让我们能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想法。这就像是古代“百家争鸣”之时,大量的灵感和认知同时迸发,我们能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现代文学在这种大环境下,发展的空前繁荣。


人们再也不会像古人那样,只有社会中高层才能了解书中之意。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只能作为“文盲”,懵懵懂懂地过一辈子。


然而,中国古文真的是一无是处么?


华夏文明,经历了上下五千年。我们的汉字、汉语,也是记录这些历史的主要载体之一。虽然现代文学发展势头迅猛,可是古文确定需要弃之如敝屣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大量的写作中所引用的成语,就是古文的一种。还有更多的诗歌、辞令、曲牌等等,我们都在大量的引用。


开门见山——厚重的古文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的壮美;“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撸灰飞烟面”赤壁周郎英姿飒爽;开国元帅陈毅都曾写道:“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何等的英雄气概,豪气云天!


当然,在研习古文的时候,也会有“孔乙己”这类的酸书生,偶尔会跳出来恶心我们一下。毛泽东先生也在文章中写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何不应用现代文体写作,引用古文的精华,去批判古文的糟粕呢?


汉语文学写作经过千年的沉淀,百年的改革,发展到了今天。现代人享受着当代文体的便利,更不能忘记古文的优美以及铿锵。汉字、汉语记录着五千年历史长河的点点滴滴,这些都深深刻在我们心中,融进我们的血液里。


此生万幸中华骨,生生世世华夏魂。

开门见山——厚重的古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古文   弃之如敝屣   赤壁   庐山   曲牌   汉字   汉语   白话文   华夏   糟粕   开门见山   文言文   迅猛   现代文学   厚重   文体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