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的价值追求与选择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讲述的是1953年的美国,时代处于转变之中,毕业于风气开放的伯克利大学的凯瑟琳前往卫斯理女子学校教授艺术史,充满理想与热情的凯瑟琳大胆地向陈腐封建的教学制度发起挑战的故事。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的价值追求与选择

50年代的美国虽然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女孩可以上大学继续接受教育,但封建思想仍旧非常严重。在卫斯理女子大学中,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教她们如何对学科知识产生思考,也不重视女性的心理教育,而是把学生的成功与否定义为今后的婚姻。她们学习的目的无非是嫁一个好丈夫,在未来的家庭中当一名贤妻良母。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的价值追求与选择

影片中,以贝蒂和琼为代表的两个非常好动的学生,总是在课堂上向凯瑟琳发起挑战,质疑她前卫的授课内容。尽管如此,凯瑟琳依旧没有动摇内心的信念,没有向其他老师一样沿袭学校一贯的教学风格,她不仅挑战学校历来的教学方式和规章制度,而且鼓励学生挖掘自己对学科知识探索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方向,大胆去实践自己的想法。凯瑟琳认为,女性应保持思想独立,有权追求属于自己的事业,不应该成为家庭或男人的附属品而存在。凯瑟琳向学生们灌输的女性独立精神,严重背离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应当在家庭中承担的传统角色的要求,引起一些保守的学生向校方投诉她的教学方式。校方提醒凯瑟琳“我们是传统主义者”,建议凯瑟琳少讲一些现代艺术。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的价值追求与选择

凯瑟琳质问学院的女校长:“这些女孩,你为她们感到骄傲吗?她们当中的一半已经结婚了,另一半一两个月内也要结婚,只是时间的问题。她们在等待,等待有人求婚!”她愤怒地对同事抱怨:“一个女子进修学校,却冒充大学,他们骗了我。我希望这是培养未来领导者的地方,而不是培养他们的妻子。”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的价值追求与选择

贝蒂,家境优渥,母亲是校董,在思想传统的家庭教育下,贝蒂坚信女性最终要回归家庭,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是女性的宿命。在卫斯理学院就读期间,贝蒂就决定按照家里的安排与门当户对的另一半结婚,然而,婚后的贝蒂过得并不幸福,丈夫对他的态度非常冷淡,甚至最终出轨了,而贝蒂的母亲仍旧要求她坚决不能离婚,要去妥协,并在他人面前维持婚姻的假象。终于有一天贝蒂崩溃了,她不顾母亲的阻拦,坚决离婚,她请求凯瑟琳帮她找一套公寓,以后准备继续读书深造。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的价值追求与选择

琼,成绩优异,在凯瑟琳的帮助下,申请了耶鲁大学法律系,并被录取,但琼决定放弃耶鲁大学,放弃成为律师的可能性,她选择与男友结婚,婚后做家庭主妇。凯瑟琳为此去琼的家里找她,想要劝她不要放弃学业。但是琼对凯瑟琳说:“这是我的选择。我要一个家,这是我无法牺牲掉的。我知道我在做什么,这不会让我变得愚笨。对你来说,做家庭主妇就是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她们肤浅、愚蠢、没有趣味。是你说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的,这就是我想做的。”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的价值追求与选择

影片的最后,女孩们在凯瑟琳的鼓励下,各自选择了自己真正想要走的道路,而不是从小被教育的“天生应承担的责任”。而凯瑟琳,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被学生们称为“蒙娜丽莎”。这个改变了别人的人生轨迹的女老师,最终拒绝了卫斯理学院的挽留。她选择去了从未去过的欧洲,开始了新的征程。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的价值追求与选择

这是一部关于女性主义的片子,其实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选择追求事业还是选择成为家庭主妇,只要这是基于自己内心想要做的事情,我们都应予以尊重。追求事业并不应看做高高在上的女强人,做家庭主妇也不应被瞧不起。只要是自己的选择,是自己甘愿做的,并且能够承担起每一个选择所带来的责任和后果,便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要被他人所左右,更不要依附别人而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蒙娜丽莎   优渥   贝蒂   耶鲁大学   女性   理学院   校方   美国   家庭主妇   母亲   女子   传统   事业   思想   价值   学生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