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有度、充分自由"杨幂成《奇葩说》最“犀利”嘉宾,

有人喜欢她情商高,非常会接梗;有人喜欢她思路明晰,赞她是人间清醒。

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童博士则更为杨幂对孩子的教育观念点赞:

“男孩想穿裙子上幼儿园,爸妈该不该阻止他?”

当面对《奇葩说》的这道辩题时,杨幂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阻止。

她认为,男孩穿裙子上幼儿园,势必会遭到小朋友的排挤和嘲笑。

如果换做成年人面对嘲笑,还能想办法调整心态,但孩子不具备自我调控能力,他是身处危险而不自知,父母就应该帮助避免危险。

“保护有度、充分自由

编辑

在雄宝宝看来,杨幂一直是一个开明的妈妈。

她也曾在《密室大逃脱》中分享过育儿观,表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要给他做选择的权利”

“保护有度、充分自由

编辑

杨幂的选择,可以总结为八个字“保护有度、充分自由”,良好地平衡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干预程度——保护有度,成长才不会受限;给予充分的自由,孩子的心智才能日益长大。

因为真正的安全,是爱和自由给的,也是孩子强大的内心给的。

今天,雄宝宝就来跟家长们聊一聊这个孩子人生中的重要议题,如何培养孩子内心的强大

1

想要孩子内心强大,要先成为强大的父母

内心强大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着强大的父母。

其实,杨幂对孩子的教育观,无一不体现在她自己身上。

《奇葩说》这档节目,不仅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以美霸屏的女演员,更是穿越世俗标准,看到了她闪闪发光的内心。

在节目中,有人当面吐槽杨幂“照骗”:可能你要听点实话这样子,我觉得你本人跟照片还是有差(距)。

杨幂淡定地回应:没关系,我的受众群也不是你们。

其实,对于从小就出道的杨幂,像这样被黑、被骂、被诋毁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当谈到艺人被骂这种事,杨幂从容地说:你应该感谢每一个骂你的人,它都是你草船借来的箭,你就等着东风一吹的时候,再说吧。

想到泰戈尔说过的: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难,才能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就像杨幂这一路,即使她每一天都在刀尖上行走,但她从未停止过为自己赋能。

所以现在的她,才能如此从容自在。

从小就以童星出道的杨幂,一开始并没有给大家留下什么印象。

但她似乎很笃定:

演戏这件事,是我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在2011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中,杨幂凭借电视剧《宫》一剧成名,首次上榜。还借此入围第1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并最终成为此奖项登台领奖的第一人。

就这样,全国观众真的都记住了她,这个从北京胡同里出来的漂亮女孩。

在最近3年,杨幂更是把自己的影视公司,从2500万经营到了价值50亿。

她不仅自己好好演戏,也替更多人实现了演艺梦想,成为名副其实的杨老板。

从拼命证明自己强大,到现在不管网上的流言有多扯,台下的掌声有多大,她都能坚定自己的方向,坦坦荡荡做自己。

杨幂完成了自己的内在“升级”之旅。

2

正确认识孩子胆怯的本质,才能激发内在力量的成长

为什么要和大家讲杨幂?

是因为杨幂身上有着太多人期待的内在力量:坚定执着地做自己。

不管是在演绎路上的艰苦追逐,还是在亲子关系里的清晰边界,或是对于自己内在状态的接纳……她的力量感,是在经历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人生角色后,生发出来的。

正是这种强大的力量感,让她在人生的各种处境面前,都能活得游刃有余,多姿多彩。

同理,获得了这种内在力量的孩子,也一定能对人生中将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应对自如。

什么才是一个孩子真正的内在力量?

可能不少家长会认为,是像少女时期的杨幂一样,觉得不顾一切向前冲是力量。

但我们忽略了,这拼命奔跑与证明的背后,支配孩子的其实是恐惧的能量。

每个孩子的内在都会有自己的保护层和脆弱层,只有当他们看清了自己无意识状态下的“保护机制”,探触到了它背后的脆弱、恐惧、害怕、焦虑,学着接纳它、穿越它,才会真正看到生命的本质,生发出属于孩子自己的生命力量。

然而,很多家长却难以正视孩子恐惧和胆怯背后的本质,做出了错误的举措,反而不利于孩子内心的发展建设。

雄宝宝曾经参加过一次幼儿园活动,孩子们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讲故事、唱歌、跳舞……各种才艺都可以展示。

期间,有一个小男孩很腼腆。他妈妈在背后一直鼓励他,希望他能上台表演,可这个孩子很胆怯,怎么都不愿意上台。

妈妈的声音越来越大:“你在家都可以的,会讲故事,也会唱歌,为什么不敢上台表演呢?”

可孩子一直在摇头:“我不行,我不敢。”

妈妈有些焦急,开始向前推搡那个男孩。

可孩子向后退缩得更厉害了。那位妈妈很是气恼,撇下男孩,转身走了。

孩子紧紧跟上去,拽住妈妈的衣角。妈妈又催他上台,孩子低头不语,最终,母子两个生着气离开了。

雄宝宝在后面目睹这个场景,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孩子让人心疼,妈妈也有些可怜。

如果这位妈妈能够正确认识孩子胆怯的本质,就能化怯懦为勇敢,激发孩子内心的力量。

3

孩子胆怯的四点根本原因

其实,幼小的孩子面对陌生场景时,紧张、胆怯是正常表现。

经常有妈妈说,我家孩子太害羞了,怕生,不愿和人打招呼,总是喜欢躲在我身后,这么胆小的孩子以后怎么办?

在发展心理学上,埃里克森认为,儿童早期阶段需要通过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这时,幼儿除了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外,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而渴望探索新的世界。

因此,这个阶段就是孩子一边探索,一边克服恐惧,逐渐完善心智的过程。

与其担心孩子成年后唯唯诺诺,没有出息,不如先来了解一下孩子胆怯的根本原因:

① 太过依赖

在家都是事事父母包办,什么事情都对他没有阻碍。一旦出门,就显得事事不顺,不知道该如何做,胆子当然就小了。

② 生活范围小

很多孩子从出生后成长的环境几乎就是在家里,很少与外界接触,对于外界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习惯,孩子当然会产生恐惧心理。

③ 经常恐吓

很多父母在孩子淘气不不听话时,就常用恐吓的方式,说这个会伤害你,那个会买了你之类的,久而久之,孩子心理就会留下阴影,失去安全感,从而胆小。

过渡溺爱

孩子的小身体里,其实藏着巨大的能量,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做不好,而是家长的包办让他们丧失了自主性。在父母的怀抱里,孩子轻松拥有了一切,离开熟悉的坏境,孩子立刻就会陷入未知的恐惧里。

其实,孩子小小的身体里,潜藏着巨大的能量。

当父母明白了孩子胆怯背后的真相,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加之正确引导,孩子内心的强大便从此被激发出来。

4

如何帮孩子克服胆怯,激发内在力量?

想让孩子内心强大,雄宝宝分享几个简单的方法教给家长:

① 适当、明确的鼓励

鼓励贵在适当。有些家长,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只会一味夸奖:“你很棒,真能行,好棒呀。”

但这些模糊的鼓励没有界限,孩子内心对这种泛泛而谈的夸赞是没有完整概念的。

如果下次做了同样的事情,却没有得到同样的表扬,就会胆怯不安,甚至否定自己。

幼教班里,一群孩子往玩具筐里扔球,小明把球扔出去,妈妈就翘起大拇指夸赞:“真棒!真棒!”

小明很高兴,可是旁边的孩子说:“你不棒,你都没扔到筐里!”小明就对妈妈的夸赞产生了怀疑,不敢再继续扔球了。

其实,妈妈只需在小明扔球的时候告诉他,“你会扔球,真不错,可以努力再扔远一点,如果能扔到筐里就更棒啦!”

这样,小明就会明白,妈妈是为什么表扬他,他还要怎么做,才能得到更多的夸奖。

这就是表扬的界限。

② 尊重孩子

之前,黄磊在微博上晒出多多和多妹在秋日暖阳下的合照,眼尖的网友们发现,多多又换了发型,一向长发飘飘的多多,剪了一头乖巧的短发。

小小年纪的多多,已经在涂口红,化妆,打耳洞,做指甲,染头发了。

这在许多家长看来,是非常不合乎常理的。但是黄磊夫妇却对此持开明态度,任由着女儿尽情打扮自己。

尽管网络舆论褒贬不一,但黄磊夫妇对女儿的尊重和包容,给了多多强大的安全感。

只有尊重孩子,让他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他才会慢慢的知道什么才是有意义的。

就像纪伯伦说的,你的儿女其实并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对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在你的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互动话题

在培养孩子的内在力量时,你是哪种家长呢?根据下方问题进行自测,同时也可以在留言板与我们互动,说一说你在培养孩子内在力量的教育心得:雄孩子机器人将课程定位为“科学教育的游戏启蒙”,并将上课的模式流程精炼为:“情景导入—探索体验—反思学习—总结重构”,吻合学生获取和建构知识的特点。教具使用小型6面非对称结构件,传感器以及图形模块化编程,带领孩子走进神奇的机器人世界,充分感受机器人对人类生活的帮助以及科技的力量,并完成各项创意和挑战。基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也称作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创造,在探索问题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孩子做一个“小小工程师”,成为真正的小英雄,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开明   奇葩   犀利   胆怯   嘉宾   幼儿园   能量   本质   恐惧   内心   强大   家长   父母   力量   妈妈   宝宝   孩子   自由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