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和敌人同归于尽后,她用半个世纪寻找敌人的妻子,写下一段佳话

为什么今天讲这样一个故事?

因为自从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脑中便挥之不去。既为当年为国捐躯的男儿,之无畏,之决绝,也为战争中之女儿那超越国仇家恨之人性关怀,以及整个社会宽容这种关怀之氛围

如果世间多一些这样柔软的心灵,将会减少多少残酷之事

一场空战中,一架战机撞向了另一架战机,一位中国女子失去了亲爱的哥哥,一位日本女子失去了亲爱的丈夫,她给她写了第一封信。

49年后,她给她写了第二封信,

52年后,她写了第三封信,也终于收到了异国他乡的她的回信。

战争,让我们看到了贪婪和残忍,看到令人敬畏的刚烈和正义,亦看到了最温暖、柔软的令人落泪的人性光辉。

哥哥和敌人同归于尽后,她用半个世纪寻找敌人的妻子,写下一段佳话

1938年4月29日,日本天皇的生日,当天下午,数十架日军战机闯入武汉上空,他们企图以一场胜仗为天皇祝寿献礼。

中国空军迅速迎战,无数武汉人民冒着生命危险走上街头仰头观战,伴随着空中战场的激烈交战,紧张、惊恐、期待等情绪在人群中弥漫着、变换着,

但有一家人却格外地紧张和担忧:他们的儿子、兄弟陈怀民也参加了这场空战,正在空中与敌人厮杀。

前一天,4月28日晚上,陈怀民照例在战前回家看望了父母,离家时,他还掏出一块银元给母亲:“妈,这几天日军常来武汉,我们部队24小时都处在临战状态,我随时都有可能升空作战。

这块银元给你,你喜欢吃什么东西,自己上街去买。”

惊心动魄的混战还在继续,伴随着越来越频繁的爆炸声,越来越浓的烟火,是不断坠落的飞机碎片,突然,空中 一声巨响,随即,一团火球变成两条火龙飘落长江。

哥哥和敌人同归于尽后,她用半个世纪寻找敌人的妻子,写下一段佳话

战斗结束了,陈家一直在等待陈怀民的消息,却始终没有消息。

次日,报纸上登出“陈怀民空战未归”的消息,陈父陈母划着小船到长江上去寻找,希望能有奇迹,能看到儿子出现。

但他们等来的只有令人悲痛的消息:战斗一开始,陈怀民就率先击落了一架敌机,随后,他被5架敌机包围,在猛烈的扫射中,陈怀民的战机起火,他本人也中弹受伤,在这生死关头,他本可以跳伞求生,但他却突然180度翻转,猛地撞向一架日本战机,上演了惊天动地的一幕。

“四二九”武汉空战中,在陈怀民及其战友的英勇战斗下,共击落日机21架,击毙敌军50人,彻底粉碎了日军的献礼计划,这也是抗战以来最辉煌的空战胜利,但我军战机亦被击落5架,5名飞行员壮烈牺牲。陈怀民也成了世界空战史上与敌机对撞的第一人。

哥哥和敌人同归于尽后,她用半个世纪寻找敌人的妻子,写下一段佳话

时年22岁的陈怀民的英雄壮举震惊了全国。

正如他曾说过的那样:“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

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着回来。”就在前一天晚上离家回到部队后,他还在日记中写道:“在家中,我很想把自己的心情向父母亲讲讲。我怕他们难受,又怕他们为我的安全担心,故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

“我常与日机在空中作战,打仗就有牺牲,说不定哪一天,我的飞机被日机击落,如果真的出现了那种事情,你们不要悲伤,也不要难过。我是为国家和广大老百姓而死,死得有价值。如果我牺牲了,切望父母节哀,也希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继续投身抗日,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出生于江苏镇江的陈怀民原名陈天民,后为了表达爱国怀民的信念,将名字改成了陈怀民。

1932年,正在常州工业专科学校读书的16岁的陈怀民,和哥哥一起到上海加入了十九路军,成为了一名学生义勇军。

当他亲眼目睹了日军飞机轰炸上海的惨烈场面后,考入航校,振兴中国空军的念头就深深地植入了他的大脑,

1933年,陈怀民考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在校学习期间,他苦练各种技能,接受严格的训练,成绩优异,美国教官肯特曾称赞道:“陈怀民将来无疑是中国最优秀的飞行员。”

哥哥和敌人同归于尽后,她用半个世纪寻找敌人的妻子,写下一段佳话

三年后,陈怀民作为优秀毕业生加入了中国空军第四大队。

1937年8月,陈怀民第一次参加空战,在笕桥上空,他驾驶战机向敌机猛烈开火,曾和战友们一起击落了3架飞机。

1937年9月,南京上空,陈怀民和战友一起奉命截击来犯日机,他以一敌四,击落了一架日机。

但他的战机也被包围、击中,油箱起火,迫降时,陈怀民的飞机撞在了大树上,这导致他面部、胸部、肩部多处重伤,之后,陈怀民被从江浦县立医院转往南京中央医院时,当地百姓夹道欢送,几个月后,上级想派身体遭受重创的他到学校去做教官,但他认为中国空军实力还不够强大,作为一名有经验的飞行员,离开战场是一种损失,他坚决留在了部队,虽然那意味着随时面对死亡。

后来,陈怀民又几次参加空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被称为“空军勇士”,直到在武汉空战中为国牺牲。

陈怀民留给母亲的那一块银元,被陈母用来买了四只柑橘,她想等儿子回家的时候给他吃。但她永远也盼不到儿子的归来了。

痛失爱子的陈母哭瞎了眼睛,为纪念哥哥殉难,陈怀民的妹妹陈天乐,将名字改成了陈难。

哥哥和敌人同归于尽后,她用半个世纪寻找敌人的妻子,写下一段佳话

清理战场时,人们在天兴洲发现了被陈怀民撞击的那架飞机的飞行员高桥宪一的遗物,高桥是位特别勇猛彪悍,战无不胜的士兵,也因此成为日本数十位“红武士”之一,

在他的衣服口袋里,有着一张端庄、柔美的女人的照片和一封家书,那是他的妻子美惠子的照片和书信,信中有她对丈夫的关心和思念:“家里人无限挂念你,希望你好好保重身体。”

也有夫妻分离的无奈和抱怨:“我甚至有时想到,不做飞行士的妻子才好,做了飞行士的妻子,总是过着孤凄的日子。

所以,我时而快乐,时而悲痛,内心深处总是在哀泣着,有时一想到已经有许多人无辜地牺牲,不再回到这个世界上来,而你还健在的事,固能自己安慰自己,不过过了三四天,依然心灰意冷了。”

当然,她也没有忘记诉说家事:“看护孩子的保姆,她每天替孩子洗过澡之后,就很关心地把他们放进温暖的被窝里去,孩子总是睡得烂熟的。”

这封写于4月19日,高桥宪一刚刚收到,也许还没来得及回复的书信,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展现在他人面前。

哥哥和敌人同归于尽后,她用半个世纪寻找敌人的妻子,写下一段佳话

国恨家仇之下的陈难,原本对日本充满了仇恨和厌恶,但当读到这封信的时候,她的内心却被一种特殊的情愫触动了。

她仿佛看到了这个唠着家常的女人,满怀期待地守候在家中等待丈夫的归来,想到了她得到丈夫的消息时会是多么地崩溃和悲伤,就像母亲失去了儿子,她失去了哥哥,王璐璐失去了男友那样。

王璐璐,陈怀民相恋了3年的女友,那年3月,王璐璐曾在战乱中一路打听消息,从浙江到长沙,又到武汉,找到了久未相见的男友,两人在武汉相聚了4天。

王璐璐离开后,陈怀民曾用文字表达他的思念和深情:“为你,我爱恋发狂,为你,相思成疯你不知。

今生能否再见你?我只愿在你唇边再沾,那我一生也幸福。”

“四二九”空战后,远方的王璐璐很快就在报纸上看到了男友壮烈牺牲的消息,她当即晕了过去。带着无限的悲伤和遗憾,王璐璐再次来到了武汉,来到了时时刻刻都在思念和牵挂的人所在的地方,只是,他再也不能看她娇羞的脸,牵她纤柔的手,沾她火热的唇。5月底的一个傍晚,王璐璐又一次来到陈怀民坠落的江边,望着天边的绚烂晚霞,和眼前的滔滔江水,悲伤得不能自已的她,突然跳进长江随他而去。

经历了太多痛苦的陈难却意识到,美惠子,这位柔弱的日本女子和她的家人,在疯狂的战争中同样是受害者,她和陈家人,和王璐璐,和无数军人家属一样,时时刻刻都在承受着无奈、担忧、怨恨,甚至是生死离别的痛苦,同样的心理处境,让她对美惠子产生了怜悯和关怀之情。

陈难决定给美惠子写一封信。她的老师曾带着信请郁达夫润色,郁只是更正了几处错别字;“心灵之作,不必修改,还是保持少女的纯真吧!”

哥哥和敌人同归于尽后,她用半个世纪寻找敌人的妻子,写下一段佳话

1938年6月5日,《武汉日报》刊登了陈难的《致美惠子的信》:“高桥夫人美惠子女士,当你接到这突如其来的信,看到陌生异国人的名字时,你将感到不安与惊异吧。”

在信中,陈难首先讲述了武汉空战的情况,然后她无比理性,又无比温暖地写道:“怀着痛失胞兄的心境,使我设身处地地想到你失去丈夫的心境,想到中日人民竟如此凄惨地牺牲于日本军阀的错误政策下。

怀民哥和高桥君同归于尽,并不是发泄对高桥君的私仇,他们并没有私人的仇恨,他们只是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力量粉碎了他们自己。

我想到你的孤苦,想到你整天在笑着生活的两个孩子,和你以后残缺凄苦的生涯,我恨不能立即到贵国去亲自见到你,和你共度友爱的生活,我绝不会因为你们国内的军阀对我们的侵略而仇恨你。

我深深了解,你们被疯狂军阀压迫的痛苦……目前我能向你说的是,任何国家,若不能控制它疯狂侵略的野心,这些悲剧是永不能休止的。

哥哥和敌人同归于尽后,她用半个世纪寻找敌人的妻子,写下一段佳话

我是厌恶战争的,但我们中国为了抵抗侵略而战,这种战争是维护正义和人道的战争。这意义和贵国不同。

如果贵军阀对于中国的残暴行为,和强占中国领土的野心一天不停止,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将参加到更猛烈的斗争中去,即使粉身碎骨,也绝没有一人会屈服。

末了,我要告诉你,我家里的父母和大哥都非常深切的关怀你,像关怀他们自己的儿女兄妹一般,不带一点怨恨。

我盼望有一天,让我们的双手互相友爱的握着,心和心相印着,沉浸在新鲜的年轻人的热情里。我们有理由为这个信念而努力,使我们的心灵永远的合在一起,祝你为全世界的和平而奋斗。”

陈难表达了对美惠子的同情和关爱,也表明了对日本侵略战争的坚决抵抗的态度,更有对世界和平的美好向往和期待。

随后,这封信被国内外多家报纸转载,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

但由于当时日方的新闻控制,美惠子并不知道在遥远的中国,发生的这一切轰动世界的事情。

此后,每次想到哥哥,陈难总是也会想到美惠子,那个同样失去了亲人的女子。

哥哥和敌人同归于尽后,她用半个世纪寻找敌人的妻子,写下一段佳话

转眼数十年,1987年4月29日,陈怀民烈士牺牲49周年纪念日,陈难同样想到了美惠子,多年过去了,

她过得怎么样?怀着深深的牵挂,陈难又一次拿起了笔:

美惠子女士:你意想不到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她每年的“四·二九”都在思念您、关怀您。她以深沉的心情悼念着死者,牵挂幸存的人。

美惠子女士,人与人之间,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相互信赖”,是感情融和的天然保障。如果没有这四个字,一切都缺乏了根基。你与我之间的“相互信赖”不是今日开始,而是从1938年4月29日以后,就已建立了也就是亦已在“相互信赖”了,你说对吗?

回忆过去,我在1938年给你的信上,我盼望有一天让我们的双手互相友爱地握着,心和心相印着,沉浸在新鲜的年轻人的热情里。我们有理由可以为着这个信念而努力……

现在,我依然热切的希望您能来中国和我携手漫步于空战后的武汉青山脚下,天兴洲边,以此安慰昔日两机相撞而同归于尽的灵魂,好让他们永远地安息……

但这封信,由于年代久远,相关人员没有找到美惠子的联系方式和地址,依然没有被她看到,但陈难并没有因此放下此人此事。

1990年,陈难委托《湖南日报》一名到过日本的记者帮忙寻找美惠子,这位记者联系了日本的朋友,这位日本友人则请求朋友查找了高桥宪一的原籍,虽然高桥家的地址早已变成了田地,家人也没了音讯,但几经辗转,陈难终于如愿收到了美惠子尚在人世的消息。

这两位因为战争,因为同时失去亲人而曾经倍受关注的女子,跨越半个世纪的时光,终于有了联系。

美惠子也是这时才读到1938年的那封信,得知陈难当初的那份真诚和数十年来的挂念,感慨万千的她,忍不住泪流满面,虽然手脚已不灵便,但她让人代笔写信,表达了自己的敬佩和感激之情。陈难更是激动万分,1990年11月1日,她给美惠子写了第三封信:

“……尽管我们俩的国籍不同,远隔海洋,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让我们像亲姐妹一样,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作出贡献!”

她终于了却了这桩从青春到暮年的心事。

哥哥和敌人同归于尽后,她用半个世纪寻找敌人的妻子,写下一段佳话

一直到85岁那年离世,陈难从未停止过对哥哥的怀念,也从未停止过对美惠子的挂念,对和平的呼唤。

在令无数人流血、流泪的战争中,不管处在哪一方,没有人会是彻底的赢家,而最大的受害者永远都是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

战争总是伴随着残酷和仇恨,但陈难却让我们看到了温情的一面,和平的希望,更让我们懂得了,和平有多么珍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哥哥   银元   敌机   佳话   空战   同归于尽   军阀   武汉   日本   飞行员   日军   战机   中国   敌人   牺牲   丈夫   妻子   战争   消息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