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校长:学生自愿,配合家长要求

引言:近日,河南信阳的一所学校,组织学生砸手机的视频被疯传。校长称:快中考了,学生在学校不玩手机,回家玩,学校挺为难的,砸手机也是配合家长要求。

河南一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校长:学生自愿,配合家长要求

其实,这类事件在河南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从事后不少网友和家长表态“支持”的社会观感来看,类似事件仍将继续出现。尽管校方明确表示:“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自己写的也有承诺书,他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手机配合他家长教育他小孩,学生赞成。”但,对于教育本身而言,极端、粗暴的教育路径真的是最优选择吗?

另外,作为学生和家长内心对于学校这波操作果真是“喜闻乐见”?诚然,对于河南、山东等人口大省而言,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早已成为家长们最大的隐痛,对于群体性的无奈,他们只能把自己的孩子赶到高考工厂,无条件配合着学校的教育“指导”,因为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这可能是突破阶级的“正道”

河南一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校长:学生自愿,配合家长要求

就这样,家长配合着学校严丝合缝地实施着既定的教育手段,并打着“这是为你好”的旗号侵犯学生权益,让这种霸权变得合法且合理,学校俨然成为了法外之地。

其实,学校砸手机的选择或许是出于屡禁不止后的恼羞成怒,和林则徐烧鸦片一样,校方目的无非是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震慑手段杀鸡儆猴,申明立场,只是相比于禁烟而言砸手机缺少了正义感。

河南一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校长:学生自愿,配合家长要求

即使学校砸手机是一种“上下统一”的合理,但考虑到手机本身也是交流和信息查询、存储的学习工具,校方有没有真正权衡“一刀切”是否存在弊病?

当所有的声音都集中在批判或者力挺学校和家长身上时,又该有多少人能把尊重留给学生内在诉求。其实管教约束孩子真的不是教育的重点,重点是即使在管教约束时,我们有没有把孩子也当作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人去对待。

河南一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校长:学生自愿,配合家长要求

对于视频中这种极端粗暴的做法,校方和家长都认可并不排斥使用,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有效”,通过砸手机逼迫学生表达破釜沉舟的决心。但对于外界而言,他们对于“什么是有效”的认识似乎存在问题。当众砸手机可能会堵住学生滥用手机的念想,对迫使学生专注学习、提高成绩有效。但是,对于学生长远发展而言,这种做法对学生追求乐观、自由的生活过程蒙上了一层阴影,也为培养健全人格增添了阻力。

砸手机行为在向学生传递出震慑的同时,无疑也在渲染暴力的“效率”。通过暴力方式获得收效的同时也会让学生体验到霸权可以获得快感和成就感。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一旦遇到适当的机会和条件,就会演变为欺凌行为,危害社会。

河南一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校长:学生自愿,配合家长要求

校方的做法,初衷值得谅解,但行为不可原谅。当众砸手机无论其方式与过程经过怎样的“精心设计”,暴露出来的依然是教育上的急功近利、削足适履的偏激的现象,表面看会立竿见影,短期收获成效,实则暗藏隐患,危害深远

诚然,令人眼花缭乱的游戏、短视频、社交等娱乐软件在大数据的加持下在腐蚀着一些学生的意志,让他们把手机视为近乎空气和水一般的存在,以至于许多老师家长将其视为教育路上的洪水猛兽。

河南一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校长:学生自愿,配合家长要求

但,在没有手机的其他时代,也同样不能避免学生痴迷斗蛐蛐、掏鸟蛋、打牌、泡网吧等的事实。每个时代都有校园的新宠,在这个时代,对手机“一刀切”恐怕仍是治标不治本。

教育靠“疏”不靠“堵”,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的问题也要以发展的逻辑去解决,而不应该以一句“都是为你好”粗暴切割。如果教育本身都要因小的弊害而停止智能化对学生教育的应用和探索,那么这种决绝无疑是教育背景下的自我戕害。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河南   弊害   信阳   家长   学校   学生   手机   霸权   校方   粗暴   暴力   校长   做法   集体   孩子   时代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