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去养猪,年薪18万起,就业压力下是否会有更多人入行?

最近,网上一则名为“养猪场招人研究生年薪18万起”的热搜话题引发网友高度关注,当研究生与养猪产生关联后,无论对于学生群体还是吃瓜群众都会产生十足的话题性和争议性。

研究生毕业去养猪,年薪18万起,就业压力下是否会有更多人入行?

其实,这个话题之所以引起大范围的热议,本质上是围绕教育观与就业观本身的探讨。 研究生毕业去养猪是不是一种资源浪费?研究生要靠养猪收益18万,二者是否匹配?

显然,即便社会开放发展的程度再高,很多人依旧难以消除职业歧视的刻板观念,尽管很多人出于对普世价值观的顾虑,表面颂扬职业平等,但内心却把养猪视作低门槛、无前途、有失尊严的职业类别;而研究生的人生轨迹则是完全与之绝缘的路径,体面、有发展、受人艳羡。

研究生毕业去养猪,年薪18万起,就业压力下是否会有更多人入行?

就像很多人小时经历过的鞭策“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去养猪。”曾经最被父母贬低的职业,如今成为很多人的事业归属,想必经历过那种“恐吓”的人,可能终生也不愿与养猪这个行当产生交集。即便养猪比当老师更挣钱,他们也会觉得这种选择是对教育和家族的悖逆。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现实中竞争18万年薪的养猪职业的难度系数比竞选老师更高。这里不是说养猪比当教师更有含金量,而是说在现代经济生产的背景下,畜牧养殖早已摆脱传统单一、低效的生产模式。那么,养猪真的需要研究生这种高学历吗?

研究生毕业去养猪,年薪18万起,就业压力下是否会有更多人入行?

答案是必然的。

事实上,能够拿到18万以上年薪的饲养员,其工作内容是有别于大多数人潜意识中的养猪场景。现代养殖,随着市场化的延伸,养猪也已经向着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生态化方向发展。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广泛、更复杂、更专一的科技元素融入到了养殖中。

研究生毕业去养猪,年薪18万起,就业压力下是否会有更多人入行?

看似简单、低端的行业,却处处渗透着畜牧学、遗传学、结构设计与管理、市场经济分析等系统化的专业知识。比如如何运用AI技术用于“猪脸识别”,全天候追踪每一头猪的健康状况;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设计猪舍,使其在光照、温度、湿度等适宜化,还有如何根据不同品种、月龄的品种进行饲料配比,让猪的肥瘦比例达标;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区别性投喂,使成活率更高、缩短出栏周期,节约饲料成本。

在规模化的化养殖场中,从搭建、投喂、清洁、防疫、上市等环节都离不开专业技术和知识作为支撑。所以,现代化养殖业的发展上限,依旧是由人才、科技等必要储备来决定的。

研究生毕业去养猪,年薪18万起,就业压力下是否会有更多人入行?

扩展来看,越来越多企业、公司的核心技术岗、管理岗、研发岗的招聘要求中,高学历已经成为企业刚需。并且,这一趋势和竞争将会日趋明显。2021届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达到909万人,在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对那些目光短浅、职业歧视的择业者而言,将很难获得理想化就业。

董明珠在一档节目中表示:现在很多年轻人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好的定位,他们从来不思考自己到了社会能做什么。另一方面,董明珠称现在年轻人不知道艰苦,过去有大把的人在大学毕业后进车间干活,但现在很多人做不到。更多的喜欢做投资、金融、工商管理,但如果都去做,没了制造业怎么办。

研究生毕业去养猪,年薪18万起,就业压力下是否会有更多人入行?

而对于老一辈人而言,他们极力反对研究生毕业去养猪并非单纯觉得薪酬不匹配,而是担心这种选择会成为一种引领,换言之,他们很难接受未来会有更多的高学历学生去“养猪”。但于现实而言,在就业压力逐年攀升的背景下,在应届数以千万计的高校毕业生的竞争格局下,入行养猪真的会轻松吗?

研究生毕业去养猪,年薪18万起,就业压力下是否会有更多人入行?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年薪   猪舍   月龄   养猪场   都会   高校毕业生   饲料   品种   研究生   竞争   老师   话题   未来   职业   更多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