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并不美丽:校园霸凌,“残酷青春”背后的隐秘往事


01 少年的你,并不美丽

电影《少年的你》,火了。

上映刚刚4天,票房就破了7亿元,承包了微博热搜。

在豆瓣上几乎一水的好评,评分稳定在了8.4分,好于94%的爱情片,87%的剧情片。


《少年的你》,并不美丽:校园霸凌,“残酷青春”背后的隐秘往事


凭什么?

也许你会说,票房这么高,还不是沾了流量明星的光?

也许是,但片子在高票房又口碑炸裂的原因,我们翻看豆瓣影评不难发现,《少年的你》其实唤起了很多人对自己“残酷青春”的回忆。

故事的内容,其实很简单。

影片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聚焦面对青春时代最大难关的高考生们。高考前夕,陈念(周冬雨饰演)成绩不错,但却因为知晓同学因霸凌而跳楼自杀的真相,遭到其他女生霸凌。

陈念曾经帮助过的辍学男孩小北(易烊千玺),则成为她的守护者。漫漫无尽的黑夜里,孤独的少男少女互相依偎,依靠彼此对抗这个残酷的世界。

与一般谈恋爱的所谓青春片不同,《少年的你》直面“校园霸凌”问题,并探究背后成因,引发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教育和监管方面的思考。


《少年的你》,并不美丽:校园霸凌,“残酷青春”背后的隐秘往事


因为现实,所以引发共鸣。

因为过于真实引发的社会思考,连人民日报都在微博上为电影官宣,足以看出“校园霸凌”这个社会问题,已经渐渐浮出水面。


《少年的你》,并不美丽:校园霸凌,“残酷青春”背后的隐秘往事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也发表微博点名称赞《少年的你》:

你要是没看《少年的你》,你就不会知道中国的电影现在已经好到了什么程度。


《少年的你》,并不美丽:校园霸凌,“残酷青春”背后的隐秘往事


是我们对“社会霸凌“这个问题小题大做吗?恰恰相反,我们对这个问题已经忽视的太久、太久了。

02 校园霸凌何时休?

2019年9月1日,日本有一名15岁初中学生跳楼身亡。而在此之前,男孩已经有过3次自杀行为。

正值青春年华的他,为何有如此过激的举动呢?

答案就是“校园霸凌“。


《少年的你》,并不美丽:校园霸凌,“残酷青春”背后的隐秘往事


事后调查发现,男孩的日记里,有对当地教育部门的失望:

“教育委员会就是大骗子。光保护欺负人的人,净骗人”。

也有倾诉自己的痛苦:

“我不知我为何而活。我被欺负了,谁也没有保护我。痛苦、痛苦、难过、难过。只有家人站在我这边。”

日记的最后,还写有“这次真的再见了”一类的字样。

根据日本的官方统计,每年的9月1日,全国的未成年人自杀率都会飙升。9月1日也被网友称为称为“被诅咒的日子”,“开学即死亡”。

因为日本的9月1日,是大部分中小学开学的日子。

“我实在是不想上学了,校服让我恶心。”

“一想起上学,我的心就砰砰地跳。我想过自杀,那样会让事情简单些吧。”

根据日本官方统计,2016年至2017年期间,日本儿童和青少年自杀人数超过1986年以来的任何一年。

2018年日本教育部公布最新数据显示,青少年的自杀人数又达30年来的新高。

日本青少年自杀的原因背后,是校园霸凌案件的屡屡发生。

与邻国相比,我国青少年校园霸凌情况也不容乐观,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青海一名15岁少年,由于不堪同学霸凌选择在儿童节服毒自杀。在他留下3封遗书中,写满了多年来被同学霸凌的细节:拿饭盒,打开水、洗饭盒、倒洗脚水、洗头,勒索,甚至时不时就殴打,打到他头昏眼花。

没日没夜的霸凌,让小小的少年,一提起“学校“两字就浑身发抖。

而他的自杀,其实可以避免。在事发的前一个月,在学校寄宿的他突然回家,在询问之下他告诉父母被霸凌的事情。但当时父母只是因为他擅自回家把他责骂了一顿后,就将他送回了学校。

之后少年再次逃学,但这次不敢再回家的他,来到一家饭馆想要打工。随后好心的老板收留他后打电话给其父母,告知逃学的原因并让他们领走孩子。但尽管知道孩子在受校园霸凌,但母亲还是劝说他不能逃学,并打算把他再次送回学校,而这一次,少年选择了自杀。

人们发现,在遗书的背后,少年用鲜血写着三个字:对不起。

此时,看到遗书后的小陶母亲才恍然大悟,追悔莫及。


《少年的你》,并不美丽:校园霸凌,“残酷青春”背后的隐秘往事


最可悲的是,有的“校园霸凌“案件中的被害人,也因不堪受辱,变成了加害者。

根据此前新京报的报道,有一名16岁少年遭受7年校园暴力,最终用一把弹簧刀结果了对方性命,也把自己送进了监牢。


《少年的你》,并不美丽:校园霸凌,“残酷青春”背后的隐秘往事


“校园霸凌“中的加害者,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更有可能是原本受人尊敬的师长。河南的一名33岁男子,就把自己初中老师拦在路上抽嘴巴,还路了视频。男子自述当年的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总被老师欺负,无故打骂甚至踹头。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20年,自己还是逃不开心中的噩梦……

仅在2017年,腾讯研究院就调查了3万6千名网友,超过半数表示自己亲身遭遇过校园霸凌,四分之一的网友曾霸凌过别人。

03 校园霸凌中,没有一个人是幸存者

那么,什么是校园霸凌,它又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危害呢?

“霸凌”一词,是从英文词Bullying直译过来的,它被人们认识的时间并不长。直到1986年才由瑞典心理学家丹·奥维斯(DanOlweus)首次提出。

奥维斯认为:

校园霸凌是指一个学生长时间并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

当时的西方社会,和中国现代社会对霸凌的认识很接近,都是将此行为,当作一般的暴力行为看待。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学生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把它当作“挫折教育“的一种。

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霸凌行为的多样性和隐蔽性,包括肉体上的暴力欺凌,辱骂、中伤、排挤的言语霸凌等,使被霸凌者处于长期的恐惧、焦虑、痛苦等负面情绪之中。

被霸凌者,犹如处在一座暗无天日的深井之中,感觉自己无助又绝望,自我价值感极低,无心学习、生活。


《少年的你》,并不美丽:校园霸凌,“残酷青春”背后的隐秘往事


日积月累的“习得性无助“带来的无力感,让他们对未来丧失希望。更有甚者,会选择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国内的调查数据现实,三分之一的被霸凌者彻底放弃学业,三分之一转学到其他学校,四分之一曾短期不来上学。而自杀,是孩子们面对校园霸凌最后的反抗方式。

而对霸凌者来说,霸凌行为同样也是诅咒。

根据奥维斯的研究,霸凌者成年后的犯罪率极高,高于普通人约37%,其他诸如酗酒等个人问题也更为普遍。

澳大利亚也有最新的研究表明:既是受害者又是施暴者的青少年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最大,这其中包括自伤行为和自杀念头。

身为施暴兼受害者的青少年最有可能发生自伤行为(20%)和产生自杀念头(20%)。

04 校园霸凌产生的原因

美国政府反校园暴力网站上,将孩子遭受霸凌原因总结为“没有良好的家庭关系”、“常目睹或经受暴力”、“内心自卑”等。然而,根据央视新闻2017年的调查显示,三成校园暴力起因于 “比较刺激,有快感”,部分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而九成以上被调查者上传群殴视频目的是“炫耀给更多人看”。

所以,我就就根据中国国情,具体分析下国内霸凌所产生的几点原因:

1.原生家庭不当的教养方式

原生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对后者的身心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很多父母都会对关注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现在的道德行为的正确引导。

在过度溺爱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没有同理心,忽视对他人起码的理解与尊重。有的家庭更是把分数看得很重,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行为都可以忽略不计。

电影《少年的你》中的反面人物魏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她出身于高知家庭,表面上是成绩优秀的乖乖女,私底下却是欺负同学的暴力实施者。虽然片中对她的父母着墨不多,但是仅从魏莱爸爸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不得不复读,就一年没和说话的行为来看。这个家庭中的冷暴力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少年的你》,并不美丽:校园霸凌,“残酷青春”背后的隐秘往事


美国就有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

在一个缺乏父母关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极有可能会产生霸凌他人的行为。

子女感到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会性格冷漠、暴躁、易怒,没有同理心,并喜欢用暴力的行为解决问题。

电影中魏莱,并不承认对陈念的暴力行为,只是认为是玩笑开得有些“过分了”。她的性格已经被家庭所扭曲,根本感受不到自己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有多大。

2.迷茫青春期带来的副作用

根据调查现实,校园霸凌作用的关系人,多见于初、高中生,初中生最为常见。

此时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自身行为很容易受他人影响。

很多霸凌事件中的加害者,起初并没有实施暴力的愿望,但是为了得到朋友的认同、崇拜、关注,就运用自身优势,霸凌同学来换取社交中的心理优势。


《少年的你》,并不美丽:校园霸凌,“残酷青春”背后的隐秘往事


3.媒体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随着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如果家庭、社会的监管力度不到位,青少年就会接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和误导。信息的识别差,很容易受不良信息的误导。网络游戏、影视中的暴力行为,对青少年的不良行为都会有一定的催生作用。

4.固有观念对霸凌行为认识不足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霸凌行为的发生场所,最大概率是在校园中。但是有很多教育者对当校园霸凌认识不够,认为只是同学之间的打打闹闹,没有引发严重后果,不值得小题大做。

05 如何对校园霸凌说“不”

结合个人经验,我仅从家长角度来谈谈,如何对校园霸凌说“不”。

父母要在家庭中塑造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着重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的性格。

1.培养自信而不自负的孩子

因为很多霸凌事件中受害者,性格都比较懦弱,习惯对于他人的要求逆来顺受;或者是孤僻不合群,对生活琐事比较敏感。这种性格的孩子,特别容易被霸凌者盯上,因为感觉他们“好欺负”,霸凌的成本也不高。

所以家长要注重培养自信而不自负的孩子。

具体的做法:

一是要给与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尊重、体谅孩子。

二是要帮助孩子发掘自己的先天优势,鼓励他们提升个人能力,培养自信。让孩子有“我能行”的感觉。

加州大学脑科学教授,洪兰博士就在2016年火遍TED的演讲中概括:运动、游戏和阅读是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有心的家长不妨一试。


《少年的你》,并不美丽:校园霸凌,“残酷青春”背后的隐秘往事


2.学会倾听,让孩子愿意与自己交流

对待比较大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每天找一段时间,和他们聊天。抱着同理心地耐心倾听,让孩子明白自己可以敞开心扉,与父母交流。


《少年的你》,并不美丽:校园霸凌,“残酷青春”背后的隐秘往事


3.关注孩子状态,及时发现问题

家长也要多关注孩子的异常表现,及时察觉孩子是否遇到了麻烦。

如果发现孩子遇到了霸凌行为,家长也不要冲动,一定不要打骂、斥责孩子,或者不当一回事。要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说明情况和自己的观点立场,帮助孩子坚定维权。

如果孩子的心理已经受到影响,也不要讳疾忌医,要及时寻求专业认识的帮助。

每一次看似随意的玩笑背后,可能都潜伏着下一段霸凌的开始。在校园霸凌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更多。前路崎岖,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去改变环境,一点点从我做起。

希望每一个“少年的你”,都能真正美丽!


《少年的你》,并不美丽:校园霸凌,“残酷青春”背后的隐秘往事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少年   校园   日本   遗书   隐秘   青少年   暴力   残酷   往事   性格   家长   父母   原因   青春   发现   孩子   美丽   家庭   学校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