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里,是家庭关系的“照妖镜”,映射出不一样的人性

01

宅在家里,已经40多天了。

相信很多人的困扰,已经从买不到口罩,变成不知如何与家人相处了。

口罩买不到,大不了不出门。

面对爱人的无名之火,孩子的上蹿下跳,还有老爸老妈的唠叨,那才是真正无法避开的绝望啊。

难怪有网友笑谈:

终于懂得,什么是生活即修行了。

谁想到这一次,这么难呢?


宅在家里,是家庭关系的“照妖镜”,映射出不一样的人性


02

很久之前,看过媒体采访成龙大哥的视频。

有记者问,他平时拍动作片这么紧张,会选择什么方式放松自己呢?

成龙沉默了一下,说,他最喜欢坐在下雨天的车里,雨滴把他和世界隔离,还能听见它们拍打车顶的声音。

那一刻,他感觉很安静。

当时年纪轻,感觉成龙大哥也太“装”了吧。

这样的江湖大佬,不应该是用喝酒、飙车之类的方式派遣自己吗?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如此文艺的方式-独处,派遣自己的压力呢?

等我结婚,有了孩子之后,才知道独处是多么的可贵。

宅在家里,是家庭关系的“照妖镜”,映射出不一样的人性


03

有多少夫妻,在有了孩子之后,会选择厕所作为最后的避难所?

宝宝正处于“糟糕的2岁”的阶段,以前每天都得至少出去放风2次,释放精力。

现在困在家里,犹如困兽一般,需要我们时刻盯着,就怕小不点作妖。

但可以预见的结果就是,太累了。多少次深呼吸都无法压制想要怒吼的冲动。

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和孩子爸形成了默契:

你盯下孩子,我去个厕所啊。

拿着手机就闪身进了厕所,刷刷新闻,看看微博,感受下片刻的宁静。

时间最长不超过15分钟,这是我们给对方最大的自由和爱了。

等时间到了,就洗洗手,从容地出去,重新面对门外的“那个”世界

参加过很多家庭教育工作坊,也看了很多教育书,无一例外,都在提倡父母也要保留个人时间。

“游戏力”之父科恩博士的比喻最有意思,父母想要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也就是建立链接,那么就一定要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进行有效沟通、提供静静陪伴。也就是把“孩子的杯子斟满”。

但是在斟满孩子的杯子之前,父母需要先“斟满”自己的杯子。

在我看来,对外向者来说,倾诉、聊天是适合他们的方式。但是对于我这种内向者,独处才是恢复精力的方式。


宅在家里,是家庭关系的“照妖镜”,映射出不一样的人性


细想一下,这像不像我们经常说的“踢猫效应”

假想一下:

公司的董事长正生闷气的时候,部门主管来报告工作。董事长就把他当作了发泄对象,狠批一顿。主管敢怒不敢言,回到办公室就对着秘书发火。

秘书很郁闷,回家后找茬和妻子吼了起来。妻子也很生气,对正在吵闹的儿子责骂起来。

小儿子心里窝火,正好看见家里的猫再睡觉,冲上去就踢了一脚。

这就是所谓的“踢猫效应”。从中可以看出,如果负面情绪没有得到释放,就会带来的危害,损人不利已。

所以,如果疫情期间,出现了家庭矛盾。不如静静思考一下,自己适合哪种疏解压力,恢复精力的方式,并和伴侣沟通。

千万不要让自己“空杯”,避免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04

对待疫情期间出现的家庭矛盾,另外一个有用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爱好捡起来。

一个人有了爱好,不管是看书,养花,或者广场舞,都是你汲取能量,对付眼前苟且的方式。

一地鸡毛的生活,谁都避免不了。但是有了一门能让你沉浸其中的爱好,你会感到“也许现在也没这么糟嘛!”

学校有个退休老教授,突然变成了话痨。

在路上见到谁,都能聊很久。你想走都不行,因为真的太热情了,换谁也不好意思啊。

现在想来,是因为寂寞吧。

子女都在国外,曾经的学生也都毕业了,一下子从热闹到安静,肯定会失落。

但是和他一批退的另一个老师,每天端着大单反四处拍照,每次见面都感觉他状态比上班还好,乐呵呵的。

之前写过原生家庭的文章,就有人私信,说自己都块40了,已经成家立业。但是老妈还管东管西,自己苦恼极了。

面对这种控制型的家长,与其讲道理,还不如培养她一门爱好。不让她闲着,自然就没空管你了。

女性畅销书作家金韵蓉《老后,真正为自己而活》中,介绍了父母与成年子女相处的智慧:

不要介入太多,多管闲事;

不要越俎代庖,自作主张;

不要干涉太多,倚老卖老;

不要大包大揽,成为佣人;

不要絮絮叨叨,说个没完。

简而言之,就是塑造一个“有点黏,又不会太黏的相处模式”


宅在家里,是家庭关系的“照妖镜”,映射出不一样的人性


前阵子看方舱医院的报道,有人在医生的带领下,跳起了广场舞。也有年轻人在静静看书。

其实不管跳广场舞,还是看书,都是你愉悦自己的方式,不分高低贵贱。

05

大家听过“心流”这个概念吗?

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之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


宅在家里,是家庭关系的“照妖镜”,映射出不一样的人性


他在研究很多科研人员,运动员,演艺明星后,他发现这些人所描述的最幸福的时光有着惊人的一致:

全身心地沉迷于自己所喜欢的当下的活动中,并且能连贯流畅地持续下去,而这种体验可使个人生活质量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说人话,就是当你全身心投入到某件事时,那种天人合一、浑然忘我的状态。

这种感觉,你只有在全情投入在爱好中时,才会真正体会。

相信我,会上瘾的。

06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有一个著名的观点:

“人类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也许你会说,这不对啊。我在家烦躁,是因为无聊/父母唠叨/爱人不给力......

但是你仔细想想,自己感觉无聊,是没有处理好我们与自我的关系;父母唠叨,爱人不给力,是没有处理好我们和他人的关系。

是不是一切的一切,都是缘起于“人际关系”?

所以,与其在家待着“默默无语两眼泪”,不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自己先快活起来。

不要期待对方改变,降低“期望值”,先改变自己吧。

你在家庭中遇到的烦恼,不管是和配偶,还是和父母,未尝不是提醒你,需要重新审视下自己的亲密关系了。

这是个危机,也是个转机。

发现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

你说呢?


宅在家里,是家庭关系的“照妖镜”,映射出不一样的人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成龙   关系   照妖镜   家庭   口罩   疫情   人际关系   杯子   厕所   精力   人性   爱人   父母   广场   感觉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