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族绵延200年,才人辈出的秘密,全在这里了

01

清朝末年,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还乡。

他不打算留下太多钱财让子孙挥霍,便在长沙大兴土木,建造庭院,只打算后代给留下“不动产”。

房屋设计豪华,用的都是上等材料,富丽堂皇不亚于皇亲国戚的府第。

左宗棠认为,不动产比比金银牢靠。子孙有了这些,也可保衣食无忧了。

不仅如此,左大人还总担心工匠们偷工减料, 每天颤颤巍巍,柱着拐杖亲自去现场监工。

有位年纪大的工匠轻蔑地对他说:

“大人,请您放一百个宽心,我做了几十年的工匠,造过无数的高宅豪第,从没有倒塌过。但是,屋主易人可是常有的事情。”

左宗棠听了此言,面有愧色,蹒跚离去。

当时还有一位晚清重臣,在面对留给儿女财富的同样问题上,和左宗棠有着截然不同的做法。

他就是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国藩。

曾国藩反对买田、置屋、积钱留给子孙,他认为“做官发财可耻”,把做官得来的金银留给子孙更是“可羞可恨”!

“子孙若是贤才,不用靠父辈遗产也能自立。如果是不肖子孙,那给他留多一分钱,他就会多造一孽。”

因此曾国藩发誓“绝不留银钱与后人”。 他追求的是“吾不愿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

曾国藩的遗愿更是言简意赅: 希望家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这里所说的“秀才”,不是为了做官才读书的目光短浅之人,而是能够知晓大义、德才兼备的君子。

正是在这种家教原则和方法的引导下,曾氏家族才得以发扬光大。


曾国藩家族绵延200年,才人辈出的秘密,全在这里了


02

曾国藩在家中排行老大,他认为教育四个弟弟,是自己的责任,也是对父母孝顺的提现。

他经常和弟弟、儿子通信,在家书中围绕修身、齐家、治国等儒家思想,分享为人处世的感悟。

曾国藩在位20年,未曾在老家造过一间新房、买过一亩新田,死后只留下20000两银子。

他亲创两摊盐票,价低利高,每张原价200两,后来卖到20000两,每年的利息就有三四千两。

但是曾国藩特别谢令曾家人“不准承领一张”。像这种合法收入尚且不许,更不要说从事其他的非法行为中饱私囊了。

但就是这种“苛刻”的家族传统,才让曾氏家族绵延不绝,家荫子孙。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弟弟曾国荃,做官做到了巡抚总督。而他的两个儿子,曾纪泽成为了外交家,曾纪鸿则成为了数学家。


曾国藩家族绵延200年,才人辈出的秘密,全在这里了


儿子曾纪泽

他的孙子辈也出了诗人曾广钧;曾孙辈又出了化学家曾昭抡,学者曾约农。


曾国藩家族绵延200年,才人辈出的秘密,全在这里了


曾孙曾昭抡


所以国父孙文先生曾评价他: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曾国藩家族绵延200年,才人辈出的秘密,全在这里了


03

曾国藩的成长经历,是很适合我们普通人参考的。

曾国藩从小就是个笨孩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和别人对他的评价,最集中的字眼就是“朴拙”、“儒拙”、“拙且诚”。

有个曾国藩与小偷的故事流传甚广,说是曾国藩夜里背书,有一个小偷跑到曾国藩家偷东西,结果发现曾国藩背了又背,一篇课文背了一晚上,还是结结巴巴背不出来。

小偷生气地从梁上跳下来,非常流利地把书背了一遍,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虽为杜撰,但也足以看出,曾国藩的天资不足。

他在学习方面,是属于死磕型的。

文章中有一句话看不懂,就早也看,晚也看,枕头上也看,吃饭时也看。

不仅如此,曾国藩还酷爱读书,又一次在赴京恩科后,身上已无盘缠回家。就和同乡借了100两银子。

在途径南京时,遇见有人兜售“二十三史”,爱不释手。但是身上银钱又不够,他思来想去,就把借来的银子全部花掉不说,又把身上的衣服当掉才凑够买书的费用。

等他回了家,父亲竹亭公虽然肉疼,但是还是很开心曾国藩买书的举动。他还和儿子说:

“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但能悉心读之,斯不负耳。”

大意就是说,你借钱买书,我是很乐意的。只要你能仔细阅读,就不辜负我了。

曾国藩听后很受感动:

“侵晨起读,中夜而休。泛览百家,足不出户者几一年。”

为了读这套书,他几乎是凌晨起,半夜睡,读了将近一年。

在家里长辈对教育的重视之下,曾国藩也凭着韧劲,最后在全国科举中考到了“第五名”,开启了人生的崭新阶段。


曾国藩家族绵延200年,才人辈出的秘密,全在这里了


04

28岁那年,曾国藩中了进士,请假回家和家人团聚。

家里人十分高兴,宴请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晚上等众人散去之后,他的祖父星冈公却做出了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召集家人开会。

在家庭会议上,祖父严肃地和家人说:

“宽一虽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

宽一是曾国藩的小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曾国藩有了官职,但是我家仍旧依靠这种田生活,不能给他拖后腿。

在封建社会信奉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社会环境下,曾国藩的祖父,竟然有如此见识,也侧面反映了曾国藩可以成功的原因。

良好的家庭环境,塑造了他,也成就了他。

曾国藩后期在京任职时,多次购买北方的大白菜、茄子种子寄回,并告诉家人栽培技术。

为了不让家族子弟养成纨绔作风,他多次在家书中嘱咐他们要半耕半读,连拾柴收粪这些事也“须一一为之”。


曾国藩家族绵延200年,才人辈出的秘密,全在这里了


05

《左传》中说:

“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虽经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曾国藩的一生,是普通人逆袭为“励志帝”的一生。苦读诗书,考了7次才中秀才,走上仕途,披襟斩棘达到了汉人官员能够达到的最高巅峰。

如果你是学生,可以学习他的自控力、时间管理;

如果你是职场人,可以学习他是如何在毫无背景的前提下,“十年七迁”也就是在翰林院十年晋升七次;

如果你是领导,可以学习他在五年之内,做了只有五个部的侍郎(清朝一共就六个部);

如果你是写作者,可以学习他是怎样成为晚清桐城派的领袖,并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

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在曾国藩身上得到借鉴,收获领悟的。

曾国藩说:

“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有好师,好友,好榜样。”

如此伟大的人物,都强调榜样的重要性,更不要说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了。

比起听别人转述曾国藩的“二手知识”,不如自己入手一本曾国藩的文集,来得更加直接、有效。

但一定要选对读本,因为世面上粗制滥造的仿本实在太多了。

《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就是您了解曾国藩生平的最好选择。

曾国藩逝世后,李瀚章、李鸿章等人为了传承曾国藩的学问,搜集了他生前所著文字,汇辑成一部权威的《曾文正公全集》。参与编校的当朝名人文士,足足35人,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黎庶昌、沈葆桢、丁日昌等。

这部《全集》汇辑了曾国藩的诗集、文集、书札、批注等全部文字材料,生动、详实地反映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和实践。

蒋介石就很推崇曾国藩,他的案旁只放2本书,《圣经》和《曾文正公全集》。

前者是因为他早年迎娶宋美龄所以给皈依基督教,后者是因为他对曾国藩顶礼膜拜,认为“足为吾人之师资”,“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


曾国藩家族绵延200年,才人辈出的秘密,全在这里了


这套文集是简体横排读本,共16册。既适合您随意抽出一本在案旁、枕边翻阅,也适合您赠送亲朋好友收藏之用。

现在平台有活动,满减下来一套书只要278元,比原价省了足足200元!折合17元一本,十分划算!


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李鸿章兄弟编校的传世母本,附20万字《曾国藩年谱》,简体横排易读本(全16册) ¥478.4 购买


曾国藩家族绵延200年,才人辈出的秘密,全在这里了


如果你只想了解曾国藩对子侄的家庭教育,那么《曾国藩家书》就是您的不二选择了。


《曾国藩家书》共分上下2册,也是由李鸿章等人编校的。简体横排的版本,更适合我们现代人阅读。


曾国藩家族绵延200年,才人辈出的秘密,全在这里了


为什么研究家风传承,书信是最好的切入点呢?

和曾国藩的其他文体相比,家书更具有私密性,所以他会直接抒发自己对为人处事的感悟,更适合我们“观其言、察其行、知其底”。


曾国藩家族绵延200年,才人辈出的秘密,全在这里了


此次增补版本是世面上最全的版本了,除了对人名和生僻字做了勘正,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信件的原貌。

上册主要是曾国藩和家中长辈的书信往来,着重与对祖父母、父母的关心,篇幅较长;下册是曾国藩写给晚辈的训诫教导,子侄的细致建议,篇幅较短。


曾国藩家书(附足本《家训》)李鸿章兄弟编校的传世母本,增补全本。简体横排,套装全2册 ¥71.2 购买


曾国藩家族绵延200年,才人辈出的秘密,全在这里了


为便于我们阅读,本书还附录了曾氏家族成员表和年代对照表。


曾国藩家族绵延200年,才人辈出的秘密,全在这里了


清代名臣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先生,曾经从自家的经历和在大上海的观察到富人家庭的变迁,写成《保富法》一书,论述富裕人家的持久兴旺之道。

他曾说:

“希望自己的子孙发达,这是人人都有的心理,结果多数适得其反,为什么呢?因为不明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啊!"

也许这句话,就是我们学习《曾国藩家书》的最好注脚吧!


曾国藩家族绵延200年,才人辈出的秘密,全在这里了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母本   子侄   家族   银钱   横排   家书   工匠   祖父   秀才   子孙   银子   全集   儿子   身上   简体   秘密   才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