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如何应对“隔辈教育、无知教育、丧偶式教育”的困扰?


印象里,我和老公从恋爱、结婚到婚后二人世界没有吵过架;印象里,我和老公自从从生了孩子开始大动干戈,导火索都是孩子教育问题和认知不同。

第一次,是产后四个月,因为“睡渣“体质的孩子每晚折磨,从你一言我一语到最后,对方在孩子面前摔了“钟表”,玻璃渣子四溅。(那也是我第一次,反问自己真的了解对方吗?并对他的人品和责任心产生了极大的质疑。当时自己认为,爸爸你再辛苦能和妈妈相提并论吗,你不但不体谅还动手。即便是摔东西发脾气也该是我这个妈妈,什么时候轮到你。)

第二次,是孩子一岁多,孩子把脏东西放进嘴里,我因为对方打了孩子,大吵一架,对方摔了“碗”。(当时自己的教育底线是“你可以教育无知,但是不能对孩子动手,否则就别怪我翻脸“。好嘛,本来你不懂教育不主动学习,我就憋着一肚子不满,现在你竟然触碰了我的底线。)

第三次,孩子多大和具体原因都忘记了,只记得对方最后摔了一句“你永远是对的,我在孩子面前一点威信都没有。就你会学习、懂教育,我就是这水平。”(当时我也是委屈至极,你不学习教育、不懂教育我才全权承担,辛苦不说,现在你做的不对,我不但不能说你,还来质疑我“没有在孩子面前给你建立威信“,早干嘛去了。)

写到这里,历历在目,可能还有几次,其实都差不多……只是觉得通过学习教育孩子,不仅找到了对待孩子的方法,自己也得到了梳理和修复,完成了一个阶段的修炼。在这四年半的教育历程中,让我对隔辈抚养、科学教育、丧偶式教育……各种有了深刻的理解,也形成了自我家庭教育模式,在次分享,希望给各位妈妈带来一些帮助。

我总结出的常见家庭教育情况有两个层级:

一是夫妻之间,要做到“尊重理解、及时鼓励、适时处理“:平时我们要尊重、理解对方,在对方做对或者有进步的时候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做错的时候,找合适机会处理和指导;不要因为你的教育水平高而包揽孩子全部的教育,更不要因此不尊重对方,站在教育的制高点指责对方。毕竟 “家庭和睦、爸爸爱妈妈”才是最好的教育。

面对一方与孩子发生激烈事件,无论对方处理的多么错误,都不在当下与对方理论。因为“氛围”是沟通的前提,当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共情和安抚,对方最需要的是情绪冷却、回归正常。当下谈“科学教育”一定事倍功半,我们想说的很难被对方客观的接收,也得不到理想的反馈;面对一方“教育无知”的情况,要客观看待,你要知道,孩子的教育不是你给予教育的最高水平,而是他所接触的家庭、学校、社会的三方合力结果。(比如,我水平再高,也只能做好妈妈的角色,爸爸再差也不能取代其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我们每一方都是不完善、不完整的。)

二是隔辈抚养人之间,要做到“降低要求、善意引导、加强沟通“:如果全家都能以”教好“孩子为宗旨,父母降低对隔辈人的要求,多进行善意引导、教育示范,加强有效的沟通,尽量达成一致,那就是最美好的教育了。

当孩子遇到问题,需要及时教育的时候,如果有隔辈老人作出了反应,无论对错(当然是基本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只是具体方法、语言不一致或者不够科学),其他人(特别是爸爸妈妈)就不要再介入。一方面,影响老人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另一方面孩子会对“一件事全家不同的声音”感到蒙圈和无助,不知道听谁的,对孩子认知的形成造成困扰。需要注意的是,事后一方面要和孩子针对此事进行深入的沟通,解释当事人的意图,对孩子进行更加科学的引导,并给与孩子正确的认知和应对方法;一方面将与孩子讨论达成共识的结果向老人做一个善意的反馈,避免下次被同样问题困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困扰   妈妈   威信   家庭教育   底线   善意   认知   全家   无知   面前   爸爸   老人   正确   孩子   科学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