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理想的变迁

记得小时候,在一年级的书里有几个图片,显示这样几个职业:工人、农民、教师、医生、科学家。我记得当时自己在心里默默地选择了科学家,现在想来当然十分的好笑。

但是,当时国家还是计划经济,出生在一个小城市里,小小年纪的我,对职业的想象有限,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后来,随着年龄慢慢长大,初中的时候,看到老师,心里想,我不喜欢当老师。为什么不喜欢,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不喜欢。

乘坐公交车的时候,看到售票员。我知道有的同学喜欢当售票员,我们在过家家时也会学着卖票,感觉好玩。但是,我心里还是重复着同样的话,我不喜欢当售票员,包括售货员。

高中毕业,高考没有考上大学,因为家里的原因,我考上了当地的粮食干部学校。毕业后,顺利地当了一名工人。因为努力工作,我从车间被调到办公室,开始做秘书。这时,已经非常清楚,科学家离我有多远了。

后来到了北京以后我发现,大城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职业种类繁多,超乎我的想象。

那时,我的工作中,经常需要接触设计。作为施工单位,我们是乙方,在工作上有很多事情需要看甲方的脸色。而设计作为独立第三方,技术上有发言权。遇到问题时,甲方也要尊重设计的意见。我开始羡慕设计工作。

同时,在和朋友的接触中,我发现当老师也挺好,前提是当大学老师。一来时间充裕,一周就上两三天课;二来没事可以读书,有能力还可以写文章出书。三来一年有两个假期,可以随意支配时间。不仅工资高和社会地位较高,而且还受人尊重。

这两年,开始读书写文章。期间,看了一些谈话节目。其中有窦文涛主持的锵锵三人行,让我转变了对记者的印象。

一向喜欢稳定的我,一直认为记者的人和销售人员,思维的变数太大。但是,看了一些周轶君参加的节目,开始有所转变。她曾是新华社驻巴以地区的记者,多次采访过阿拉法特、阿巴斯、亚辛等中东关键人物,报道她在中东的所见所闻。思维敏捷、见解独特。

现在如果退回二十年做选择的话,我一定会选择当记者。去面对各类新闻事件,深入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写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那一定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吧。

通过今天的回顾,不难看出,一个人对于职业理想的选择,不仅取决于他的见识和喜好,还取决于他的能力。如果当年我没有来北京,估计,我对职业理想的选择,一生都在会计或化验员的状态里。因为,我上班的单位里,我能看到的职业就那么几个。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更迭,自己阅历的增加,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广泛,对职业理想的选择也随之改变。这种改变中,除了对职业范围的认知扩展以外,还有一种心态的改变。以前,我的能力有限,心里有许多惧怕的东西。因此,在职业理想的选择中,更偏向职业的稳定性。随着能力的不断提升,自我意识加强,现在敢于面对和承担风险。所以,才会想到选择记者,这样可能充满风险的职业。

由此可见,一个人对于职业理想的选择,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自己对于社会的认知,产生变化。这些变化中,满含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职业理想的变迁

职业理想的变迁

职业理想的变迁

职业理想的变迁

职业理想的变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阿拉法特   理想   职业   中东   甲方   售票员   北京   认知   科学家   工人   记者   能力   老师   时间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