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就像导航仪,引领着你前进,你对自己的职业设定“标签”吗?

前几天,我在大块头强尼的头条号中,看到他对自己职业贴“标签”的文章。

他说自己有一个习惯,每当进入一个新环境,总会把自己职业“标签”换一遍。

比如:在做人力资源工作时,他给自己的标签是“职业化”、“自律”、“轻奢”“冷峻”。这些标签符合他当时工作的调性,也与上海这座城市的调性同频。

后来,因为工作原因他到北京做编剧。依照自己的习惯,他又将自己的职业“标签”换成了“梦想主义”、“浪漫”、“洒脱”、“幽默”。

在开始新工作前,他用这些新的概念,重新调整自己的状态,迎接和面对新同事和新环境。

这些标签如同他对自己职业的定义,让他有一种极强的认同感,也让他对自己做事充满信心。

我对他的做法非常认同。因为,在我以往的经历中,还未曾见过有人用这样的方法,来给自己塑造职场形象。

首先,它从思想高度对自己的职业进行了定义。

这个定义,如同给自己的潜意识抛了一个心锚,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意无意地向着这个方向靠拢。如同,以前的工作服是蓝色,它时刻提醒我们在处理人事纠纷时,一定要冷静、冷静、再冷静。三思而后行,以防后患。

而做了编剧之后,就如同我们更换了一件红色衣服,充满了幻想和激情。编剧是要写故事的,而好故事必须扑朔迷离、跌宕起伏,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如果你写的东西连自己都无法打动,试问,你如何打动观众?

不同的词语,会赋予人们不同的能量,让人呈现不同的状态。

其次,这种做法也是在给自己打造人设。

我们对自己的职业岗位有了设定之后,它也会影响我们的个人形象。因为,人的生活和工作是无法完全分开的,你对工作的设定,也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在生活中。这也就有了那句老话,在哪个山头唱哪首歌,在商言商。我们很少看到做医生的情绪激动,而且,医生在生活中,脾气秉性也都比较温和。尤其是中医,个个都像好好先生。其实,就是因为职业对他们个性的潜移默化。职场的岗位设定,也成就了他们在生活中的人设。

没有这些标签也不是不行,只是,我们对于自己的职业设定不会像大块头强尼那样的清晰明确。换工作时,像电影演员转换角色一样,马上将身心,从里到外地切换到另一种新的状态之中。

同样,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在不同的生活阶段给自己设定不同的“标签”。比如,当学生时,勤奋、早起、用功;成人后,经济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独立。这样,就如同你给人生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丰富而多姿多彩。

我说了这么多,你不想试一试吗?

标签就像导航仪,引领着你前进,你对自己的职业设定“标签”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标签   职业   调性   大块头   有意无意   编剧   岗位   冷静   观众   做法   定义   独立   状态   习惯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