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关怀从不要自我评判开始

两年前,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我买了几本心理学书籍,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读。那时总以为,时间可以抚平一切。现在才发现,痛点就是痛点,什么时候碰它,都会感觉到疼痛,并将自己带入情绪的深渊。

于是,我先拿起了《与原生家庭和解》,但是,这本书写得不容易读,有点读不进去。于是,又拿起了《自我关怀的力量》。

第一章 为什么自我关怀

先抛出问题:我们身处大千世界,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优于别人。总有人比我们更优秀、更漂亮、更成功。于是,我们开始不停地苛责自己。

作者给出的解决方式是:停止评判自己和评价自己。不要给自己贴上“好”或“坏”的标签,以开放的心态接纳自己。友善、关切和体恤地对待自己。就像对待朋友一样。

我们只有学会了关心自己,才能真正地关心他人。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外部关系去满足对爱、接纳和安全的需要,这些感受我们可以自给自足。

关怀是对痛苦遭遇的察觉和洞察,是对身陷苦境的人的善意。

练习一 你会怎样对待自己以及你的生活?

你需要放下自我评判,时时对自己进行自我关怀。

练习二 通过写信探索自我关怀

虚构一位朋友,他/她无条件地爱你、接受你、宽容和关怀你。

他能理解你的优点,更能接受你的不足;他能理解你的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

从虚拟朋友的角度给自己写一封信,想想面对现在的你,他会对你说些什么?如何理解和接纳你的一切。

写完信后,把它入到一个地方,过段时间,再拿出来读,理解信中真正的含义。体会关怀如何像一缕春风一样,温暖你的胸怀,并看清你在内心深处自己本来的样子。


“不要评判自己”我也是这几年,在阿卡西阅读中,常常听阅读师说起这句话。

这句话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一个新观点。因为,在我们民族长期的文化和教育中,常常倡导人要学会反思,而反思就需要对自己进行检查,用温良恭俭让做为标准,寻找自身的不足。

这种方式中,我们会在内心生出一些愧疚。因为,距离这个标准,我们是有差距,有问题的,我们存在着各种不足。愧疚是在内心我们对自己的自责和评判,但它会在内心产生内耗。内耗会让我们的能量受损,并耽误及时纠错的时机。而现代心理学中的许多观点,则充满了人文主义的温暖和关怀,它允许我们犯错,允许我们存在不足。它希望我们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对自己更宽容。所以,这些年,心理学发展得非常迅速。

只是不评判自己,作者认为这样还不够。他希望你能在内心构建出一个理想的朋友,让他从另一个角度再次对你进行关怀。并且,以你想要的方式。

在现实当中,我们很少能遇到一位心有灵犀的朋友。现实的朋友也不可能那么贴心,能给你心中所想要的关怀。虚拟的朋友却不然,他是你的心中所构建的,所以,他更懂你,对你的关怀也更妥帖。

而且,用书信的方式写给你,是经过思考的,有条理的。当你再次阅读时,会在内心深处体会到,那种深深的、发自内心的温暖流动。那种关怀是深切的、宽厚的,如一个厚厚的、温暖的棉被将你稳稳地包裹起来,让你免受外界的影响和侵蚀。

自我关怀从不要自我评判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苦境   友善   温良恭俭让   自我   内耗   愧疚   心理学   宽容   内心   角度   温暖   观点   现实   方式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